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有獎徵文】

疫情「隔離」下 美國人如何給我女兒過生日

作者:林雨荷

參與女兒汽車遊行派對的家長和孩子們。(作者提供)
人氣: 3013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0年05月04日訊】自從中共病毒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開以後,不少中文媒體報導華人和華人商家備受歧視的個案,更有人煽風點火,讓人感覺華人在西方社會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害得國內親戚每次打電話都特別擔心我們。

我在加拿大和美國已經生活了20年,不管是作為新移民生活在多元化的加拿大多倫多,還是目前住在典型美國的「白區」,作為個體來說,我真的從來沒有感受到歧視。歧視是不是存在?我相信有一定程度的存在,但也只是個體現象。歧視並不只存在於不同種族間,它屬於人性的弱點。

至於現在,因為中共掩蓋在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冠病毒的真相,讓全世界陷入困境中,我也同樣沒有感受到所謂的歧視。相反,4月20日這天,在社區的幫助下,我給女兒舉辦了一個盛大的驚喜汽車遊行生日派對。

汽車遊行派對。(作者提供)

女兒也沒有想到,在疫情下,在政府要求人們居家防疫的情況下,在學校已經關閉,連孩子們一起玩耍也被取消的日子裡,她13歲生日會是如此盛大,如此特殊,如此終生難忘!

一個月前,我開始苦思冥想,要如何給女兒準備一個13歲的生日派對。對她來說,13歲意味著她正式成為青少年,她一直覺得這個生日很重要。她本來是計劃和一個最好的朋友一起去慶祝。

可現在疫情下,這個願望顯然不現實。女兒對一個可能什麼也沒有的生日感到悶悶不樂。

作者女兒今年收到的驚喜禮物。(作者提供)

對我來說,女兒的這個生日也是尤其珍貴,是重生的象徵。其實,以往女兒每年的生日派對,都有一個主題,主題都是她想的,由我來實現。今年,我自然不甘心讓女兒的生日過得平淡無奇。

疫情開始以後,也看到過小區的孩子過生日,父母會掛氣球或者海報,要求過往汽車按喇叭慶賀一下。我看到加拿大的新聞報導了一個媽媽給她13歲的女兒,準備了一個驚喜汽車派對。

這個新聞立刻開動了我的腦細胞,我馬上和女兒兩個好朋友的媽媽說了這件事,他們都表示支持。也和小區裡的兩個朋友說了一下,他們也非常支持。這下,我就有信心了。算了算,至少可能邀請到十個人參加,也可以了。

我開始考慮一些細節。有一天晚上忽然腦洞大開,想到了用廁紙做蛋糕,然後可以把廁紙蛋糕分發給每一個參加遊行的人。

疫情下,美國的廁紙一直還是緊俏物資。我檢查了家裡還剩多少廁紙,發現大有盈餘,越發覺得自己的主意很正。一來發廁紙比較好玩,二來也算是一種分享。

家裡正好還有很多送禮物用的各色彩紙,包廁紙正合適。包了大概60多卷廁紙,估計也夠用了。這個廁紙蛋糕的確給派對增色不少,也獨具特色。哈哈,讓老美們也見識一下我們華裔的幽默和創意!太為自己感到驕傲了。

作者用廁紙製作的生日蛋糕。(作者提供)

女兒生日前一週,我製作了電子生日卡,群發給女兒的朋友和同學,也發給了我的幾個老美朋友。大部分人都表示要來參加這個汽車遊行。我初步估算大概有20輛車左右。

生日前幾天,老美鄰居美納問我是否想讓警車和消防車參加遊行,我當然覺得是個不錯的主意,美納就立刻幫我聯繫去了,她說她沒把握是否可以邀請到警察們,但可以試試。她很快回覆我說,警察局長和消防局長都說要來參加。

美納還問我是否想邀請更多的人參加,我說還是算了,一個小女孩的生日,我不想驚動太多人。事後,有好幾個老美和我說沒有參加女兒的生日遊行感到遺憾,我也有點後悔當時沒有通知更多人參加。

另一個小區的老美朋友問我是否介意她帶她的小驢子來參加遊行,她說她的驢子經常參加遊行,很有經驗。還有一個老美鄰居說要幫我邀請大概五個和女兒差不多大的女生來參加遊行。

在大家群策群力下,汽車遊行聽起來已經很不同凡響了。

汽車遊行準點開始。我沒有想到在車隊的前面有幾個孩子和他們的家長拉著橫幅步行,當然還有一頭驢子。車隊緩緩的向我家方向移動。不少車輛都製作了各種祝賀生日的海報,各有特色,看得出大家都很用心。

隔著馬路,孩子們給作者女兒唱生日歌。(作者提供)

我開始拍照,老媽和兩個兒子負責給每輛車發廁紙和報紙。女兒負責和大家揮手。車隊除了女兒的朋友們,還有不少小區的女孩子和他們的家長,還有一些我們都不認識的人。

汽車遊行派對來了30多部車。(作者提供)

當然還有警車夾在車隊中,平時神氣的警車今天低調地待在隊伍中,到了我們面前,才鳴笛。兩部消防車在最後壓陣,只為一個13歲女孩的三十多輛車的遊行,的確讓人感動。女兒的中文老師說她感動的忍不住落淚了。

汽車遊行派對中的消防車。(作者提供)

汽車遊行中,除了女兒的中文老師,其他全部都是美國人。和平時孩子過生日的派對不同的是,每個孩子的家長也都參與其中。

作者女兒和鄰居聊天。(作者提供)

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友善的中產社區,居民有醫生、律師、牙醫、教授,也有做普通工作的美國人。

過去在中國的教科書裡總是用美國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來凸顯資本主義社會下,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自私。實際上,我的感受正好相反。我在美國搬了三次家,住過不同的社區,總體來說,鄰里之間平時都是互助互愛的,如果誰家處於困境中,大家更是會伸出援手。

作為一個華人,能生活在這樣的社區固然是幸運。但是,和社區保持良好關係也是要靠自己維護的。我一直自認為是個具有開放心胸的人,不會因為對方和自己不同種族,或者不同宗教信仰,就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圈子裡。

平日裡,小區的活動,只要有時間我都儘量參與,誰家有個啥事也會和其他鄰居一樣,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每年節假日,我會和其他小區人一樣捐贈食物給窮人。我也喜歡和人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觀點等等。

很多老美其實真的不了解中國人,也不了解我們曾經生活下的共產社會,當他們有機會了解和他們一樣有鮮活個性的個體來說,也是打開了一扇窗。我們不需要在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上改變自己,甚至即使我們的英文口音很重,有時還會有表達錯誤,但一旦他們認識到你的價值之後,沒有人會因此歧視你。

美國典型的「白區」,這裡大部分的居民都是白人。(作者提供)

疫情來臨後,我把自己唯一的一盒N95口罩也捐出去了。後來國內的家人寄來的口罩,我也都分發給鄰里老人院和其他需要的人。老美們也能看到我作為華裔,也是和他們一樣總是想到別人的人、具有分享精神的人。我不認為在這樣情形下,有人會因為病毒來源於中國就歧視我們。

我對孩子們的要求是,上不上名校不是重點,要有社會公益心,要關心社會和他人,得到幫助也不要視為理所當然,要學會回報社會和社區,即使偶爾碰到不公平待遇,也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一個只關心自己的人,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緒裡,很容易因為別人對你好或者不好就心情不好,甚至受到打擊,反過來,一個人如果關心他人,以幫助他人為樂的話,這樣的人則不容易陷入壞情緒裡。

作者女兒同學送給她的生日海報。(作者提供)

老人院的義工接受我捐贈的口罩時對我說,謝謝你總是這麼考慮別人。我回答說,那是因為我從你身上學到這些。她說這是對她最大的讚揚。其實,我說的是真心話,我真的從我周圍的老美身上學會如何去關心別人,關注別的弱勢群體。我想也是因為這樣,我對所謂歧視的感受也沒有那麼敏感。我始終相信,如果你自帶光環的話,別人會被你吸引,而不是看不起你或者歧視你。

種族歧視這個話題很大,我自己沒遇到過不證明就不存在,作為華裔族群,如何才在西方社會被人尊重,的確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和反省。

========================

【徵文】注意事項:

主題:如何看待華人因為疫情被歧視的問題

時間:即日起——截止日期2020年5月15日

郵寄地址:344 Consumers Road, Toronto, ON M2J 1P8

投稿電郵:
zhengwen@epochtimes.com

文章體裁不限,字數不超過2,000字。

本報將選出有見地的文章,在網絡發表,並在報紙上刊登。

獎項:
一等獎(1名,獎金300元),二等獎(1名,獎金200元),三等獎(1名,獎金100元)
優秀獎(若干名,奉送25元禮品卡)

活動主辦方:大紀元報社多倫多分社

責任編輯:文風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