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醫材差額設上限 台醫師:其實是想為健保省錢

圖為示意圖。(Fotolia)

人氣: 204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0年06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賴玟茹報導)健保署日前公布8大類、352項醫材訂定差額收費上限,引發醫界反彈,根據健保署說法,該政策是因為接獲民眾向反映,類似的醫材在院所間的價格差很大。對此,醫師則認為,制定醫材差額給付上限後,其實就能替「健保」省錢,因為民眾只要使用超過價格上限的醫材,就必須改成「全自費」,這樣就不能申請健保給付,也就能為健保省一筆費用。

制定醫材上限不是先例  結果恐與「原廠藥」相同

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通常國外研發藥物需要非常久時間,以5千至1萬個實驗中的藥物中,最後能成功上市的只有1至3種藥物,等於說藥物研發成功率僅萬分之三,在這樣低上市率、高成本的情況下,藥物定價勢必不便宜,接著就會被健保署砍價,最後這些藥廠就會棄而退出台灣。

至於原廠藥、學名藥的差異為何,蘇一峰表示,原廠藥上市後就會公布成分,所以即便原廠藥退出台灣,台灣藥廠還是能夠依據公布成分製作藥物,但大部分原料藥都是從中國購買,經由中國化工廠、代工廠製作化合物,接著再大批運回台,台灣後續將錠打成藥物並販賣,就是所謂「學名藥」。

蘇一峰說,就醫師的經驗,學名藥的藥效與原廠藥還有一段差距,因為儘管是同樣的藥,但製成藥錠的專業技術未必一樣,再加上中國代工的化學藥,之前曾發生過降血脂、降血壓藥裡面有致癌物質,「這其實問題蠻多的」,但這樣做成本就能夠壓得很低,所以學名藥本身定價就會很低,反觀國外原廠藥研發這麼多年,定價不可能低,當然最後就會退出台灣市場,台灣未來可能就漸漸沒有新藥、原廠藥,因為原廠藥都出走了。

醫材設上限看似為民  實則想替健保省錢

新光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徐英碩表示,在健保署設定醫療上限後,醫師們很快就警覺到出現危機,因為之前健保砍藥價後,現在臨床可以使用的武器越來越少,很多好藥都退出台灣,以耳鼻喉科來說,健保給付的過敏藥最多只要2塊錢,但曾經有款過敏性鼻炎神藥曼陀珠Clarinase,一顆藥十幾塊,但目前這款藥已經退出台灣市場,現在就算想自費也買不到。

至於健保署要針對民眾部分給付的醫材項目,制定醫材上限的原因,徐英碩認為,在制定自費醫材上限後,可以為健保省錢,因為民眾只要使用超過價格上限的醫材,就必須改成「全自費」,這樣就不能申請健保給付,並直言,健保署想為健保省錢,表面上卻說是為了民眾,在這些高價醫材變成民眾需要「全自費」後,讓民眾無法得到健保給付。

印度醫材設置上限後  中國廠商占盡優勢

徐英碩指出,其實相同的事情已經在印度真實上演,印度約在2年前,針對手術用的冠狀動脈支架,也設定了類似健保署的醫材上限,上線後因為成本大幅減少,價格高的廠商也就無法供應,也為印度當地廠商能夠在「天花板」下面提供服務,在印度就算醫材沒有經過嚴格審核、審核沒通過,也能夠用,甚至能夠販售。

徐英碩說,其中像是中國醫材廠商擁有價格優勢,也就能夠在印度醫材市場占有優勢,因此,推測這次健保署制定醫材上限後,中國醫材廠商也能在台灣占有一席之地,是根據合理的推測,因為印度已經有先例。

徐英碩說,從健保署對外的宣傳能看到,原本設置的醫材上限,有89%廠商都需要降價,代表說有11%廠商能夠繼續提供服務,這些廠商可能相會來說市場占有率不高、品牌不太知名,因此就算醫材便宜,醫生也不敢用,但是當設置上限後,「醫生想不用都沒辦法」,甚至這些廠商還能順勢調整價格,將價格調高到與上限同樣水平,這樣其他廠商沒有競爭本錢,最後不是退出市場,就是只提供低階商品。

責任編輯:李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