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新羅進士終南山修道 白日飛昇引人歎

文/劉曉

明 卞文瑜《雲山仙閣》。(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09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唐朝是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從618年李淵於長安稱帝建立唐朝,至907年朱溫逼唐哀帝禪讓,享國二百八十九年。在這三百年中,有唐太宗開創的「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襲的「永徽之治」、唐玄宗統治下的「開元盛世」。尤其是唐太宗締造的「貞觀之治」,使整個社會真正走入了一個祥和、禮讓、安定、富足的歌舞昇平時期。

大唐空前強盛的國力和開放的胸襟,造就了盛唐文化多元、開放、包容的局面。唐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南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遣唐使」往來頻繁,「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人來不息。當時,宇內諸國莫不知有唐,所以後來「唐」遂成了中國的同義語。時至今日,外國人猶呼華人為「唐人」,把海外華人聚居的地方稱為「唐人街」、所穿服裝稱為「唐裝」。

來自藩屬國的「遣唐使」主要由留學生和學問僧組成。對於這些留學生,氣度胸襟非凡的唐王朝不僅允許他們參加科舉考試,而且還對其中一些優秀者授予官職。彼時,外國人若考中進士一般被稱為「賓貢進士」。「賓貢」的含義主要有三個,一為賓服納貢,指大唐周邊國家和地區歸順納貢;二為賓禮貢士,指古代地方向朝廷推舉人才時,待以賓禮,貢於京師;三為「賓貢進士」,特指由外邦推舉而來的人才應舉及第者。

從653年起,十六年中日本六次派出遣唐使(其中遇難一次),學習盛唐文化。(PHGCOM/維基百科提供

關於「賓貢進士」,其與「鄉貢進士」、「國子進士」皆為進士科舉子之一員,不過彰顯的是對外國人的優待。在來自朝鮮半島新羅的賓貢進士中,有位名叫金可記的,在大唐和新羅都十分有名。

《續仙傳》記載,金可記性格沉靜,喜歡道術,不喜奢侈。有時採用道教方法,服氣煉形,自得其樂。同時,他博學強記,寫的文章風格清麗。氣質非凡的他容貌也不一般,舉止言談,頗有中華之風。

唐開成年間(即公元9世紀中葉),金可記到長安留學,其後考中賓貢進士。可是他並沒有選擇做官,而是到長安城附近的終南山子午谷隱居修道。他親手種植了很多奇花異果,但大多數時候他焚香靜坐,進入修行狀態,此外還常念《道德經》和各種仙經。

據朝鮮漢文古籍《海東傳道錄》記載,道家仙人鍾離權為其師父。鍾離權向新羅的崔承佑、金可記、僧慈惠傳授道法,並授《青華祕文》等經書。學界認為《道藏》在朝鮮社會的傳播,是新羅末期的留唐學生帶回的,金可記得鍾離權道書傳授是實證之一。他也因此被視為韓國道教的「祖師爺」。

據朝鮮漢文古籍《海東傳道錄》記載,道家仙人鍾離權為金可記的師父。圖為明朝繪畫作品,右為鍾離權。(公有領域)

關於金可記修道一事,終南山子午谷金可記摩崖石刻也有記載。20世紀80年代,西北大學李之勤教授等考察子午谷時,首先發現了金可記摩崖石刻。此石刻在歷史上著名的子午道北口,大石上刻有楷體字15行,每行約20字,另外還有其它石刻文字。大字前五行半為「杜甫贊元逸人玄壇歌」,即《全唐詩》中杜甫《玄都壇歌寄元逸人》詩,第五行下半行之後是金可記的事蹟,題為「金可記傳」。此楷書傳文現共存125字,是《續仙傳》金可記文字的縮寫。

在終南山修行三年後,金可記乘船回到新羅。其後,再次回到長安,開始穿上道袍在終南山修行。期間,他對世人有求必應,從不推阻。

唐大中十一年十二月,金可記忽然給皇上上表道:「臣奉玉皇大帝的詔命,將為英文台侍郎,明年二月二十五日當飛昇。」唐宣宗深以為異,便派人召他入宮,他固辭不來。又向他求看玉帝的詔辭,金可記以被別的仙人掌管、沒在人間為由推辭。唐宣宗遂賜四名宮女,以及香、藥、金、緞和兩名中使給他,供他驅使。大概皇帝也是想知道金可記是否真的得道成仙。

對於皇帝的賞賜,金可記並不以為然。他獨自居住在靜室,與宮女和中使並不親近。不過,宮女和中使每天夜裡都能聽到從他的靜室中傳出的談笑聲。一天晚上,中使偷偷的去窺視,看到屋子中仙官仙女,各自坐在龍鳳之上,儼然相對,還有不少侍衛環衛在左右。驚呆了的宮女中使都不敢驚擾屋內的仙人。

到了大中十二年(858年)二月二十五日這一天,春光明媚,景色秀美,漫山鮮花爛漫,天空中出現了五彩祥雲,更有仙鶴啼鳴,鳳凰白鵠飛翔,笙簫金石,羽蓋瓊輪,遮蔽天空。在仙樂聲中,金可記在眾仙家的迎接下,登上仙車白日飛升而去。前來觀看的官員和百姓堵塞了山谷,數不勝數,沒有人不禮拜歎服和驚異的。@*#

參考資料:《續仙傳》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 明萬曆年間,江南有書生翩翩少年,品高學博,其妻以端莊秀麗聞名於家鄉,見者無不驚為「天人」。有位女尼曾說其妻為天上仙女下凡,成婚八年後,當返回天上。八年後果然離世,書生思念不已,就立志尋仙訪道。
  • 杜子春,隋文帝年間人,從小落魄,家境貧寒,然心氣高傲,欲利益天下貧寒之士,愛好嗜酒遊玩,未幾家財散盡,投親友故知每每被拒。剛入冬,衣寒腹空,在長安城遊街竄巷,彷徨不知自己何去何從,面帶饑寒之色,長吁短歎於東市西門,有一老者問他:「君子何故歎息?」 杜子春表白心志,歎世態炎涼,老者明其志,贈錢三百萬,不告姓名而去。
  • 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講述一位漁夫誤闖桃花源,眼見世外樂土,人們悠然自得。而在《逸史》裡也有這麼一段故事:兩名懷抱遁世隱居願望之士也誤入了世外之地……
  • 唐寅 高士圖
    李司倉回家後,買了牛隻,依約定來到山下的葛藤前,但卻怎麼也找不著之前上山的路徑了。李司倉知道這是因為自己塵緣未斷,於是就返回長安去了。
  • 東方朔擁有許多異能,言行滑稽,在世間留下許多神跡傳說。李白《玉壺吟》詩中說「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漢宮臣子把東方朔視為「狂」者。東方朔則自稱隱士避世於朝廷,「所謂避世於朝廷間者」。
  • 明 沈周《廬山高》
    於英感到很奇怪,知道遇見神人了,就恭敬謝恩並請教老翁的姓名,老翁笑說:吾乃三國時徐庶是也。於英聽後,驚駭無比,正要跪下拜謝,老翁就消失不見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