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高峰會 台專家談5G、交通、醫療等前景

人氣 315

【大紀元2020年07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鍾元台北報導)「台灣大未來 十年新變局」國際高峰會議7月30日在台北舉行第二天議程。與會專家談「5G科技新生活、數位科技下的資安防禦、智慧交通新前景,以及科技醫療的創新與機遇」,他們看好台灣未來十年的前景。

由《今週刊》舉辦的高峰會議於7月29~30日在遠東國際大飯店舉行,邀請二十多位專家座談。台北市資訊局長呂新科30日表示,台北市在5G第一階段的覆蓋速度非常快,計畫在12區行政中心及聯合醫院建「區域型專網」,並在所有路口的智慧路燈號誌及站牌建「分散型專網」;面對未來5G很多豪米波的基礎建設,需要安裝在智慧燈桿及交通號誌上,台北市會將智慧路燈的共桿作業規範建立起來。

中華電信行動通信分公司總經理陳明仕說,5G有高速率、低延遲、大連結三大特色,改變人們的生活正在進行中,對個人會提升影視娛樂的體驗,對企業會觸發產業升級,如智慧工廠、智慧製造、智慧加工、智慧醫療等,未來的社會會邁向智慧生活。

高峰會 專家談5G、資安、智慧交通及科技醫療
「台灣大未來 十年新變局」國際高峰會議7月30日在台北舉行,圖由右至左為安碁資訊總經理吳乙南、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暨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施立成、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李漢銘、《今周刊》顧問林宏文。(鍾元/大紀元)

台灣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李漢銘表示,美國國安單位5月指出中共支持的駭客透過網路試圖非法取得疫苗、治療相關研究和公衛資料。歐盟執委會也在6月指控中共在疫情期間運用網軍攻擊歐洲網路及醫院並竊取醫療資料。事實證明,現今資安事件層出不窮,影響廣泛而重大。

李漢銘說,過去4年在李德財院士當國安會諮委時做了一些基礎工作,包含行政院成立資通安全處,並修法通過資安管理法。透過不斷的全球奔波和洽談,更讓台灣開始參與了全球的資通訊安全體系與對話。他表示,資安就是數位免疫力,從民生到國防都要導入資安思維,希望建立主動防禦的體系與機制,培育足夠的資安人才,並強化實質國際資安合作。

微軟全球助理法務長暨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總經理施立成說,國際資安統計每100人有3人會點擊釣魚詐騙連結;駭客從滲透網路到被發現,平均要過101天;駭客平均在24~48小時,就能完全控制一個組織的網路;全球數據外洩造成的平均損失達390萬美元;預計至2022年,網路犯罪造成的損失高達8兆美元。「這些數字提醒我們要重視資安。」

安碁資訊總經理吳乙南說,「防駭如防疫」,呼籲從個人資安防護做起,建議「定期更換密碼」設定8碼以上的強度密碼;「勿點選不明郵件」不要隨意下載文件照片檔案等附件;「版本自動更新」,隨時檢測防毒軟體病毒碼及作業系統版本是否為最新版本。

高峰會 專家談5G、資安、智慧交通及科技醫療
「台灣大未來 十年新變局」國際高峰會議7月30日在台北舉行,圖由右至左為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NEC台灣總經理賴佳怡、交通部長林佳龍、《今周刊》顧問林宏文。(鍾元/大紀元)

交通部長林佳龍說,他上任後成立交通科技產業會報及制訂產業政策白皮書,成立10個科技產業小組,包括智慧電動機車科技產業、智慧電動巴士科技產業、智慧公共運輸服務產業、鐵道科技產業、無人機科技產業、5G智慧交通實驗場域、智慧海空港服務產業、交通大數據科技產業、自行車及觀光旅遊產業、智慧物流服務產業等來推動智慧化發展。

林佳龍說,交通部以建立人本及永續的智慧運輸生活環境為旨,新科技改變運輸生態,更需要產業溝通與跨部會合作。他表示,迎接5G時代觀念要跟得上,如AR、VR等虛擬實境技術在交通上的應用,決策都來自大數據,「我們累積的大量資料,都會回過來影響大家,我們必須要打破過去習以為常觀念,面對5G時代來臨要超前部署,法令要跟得上時代。」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表示,過去講到交通是指鐵路、公路的建設,只考慮點對點的連結,現在新興科技強調「交通是移動的服務」。未來是萬物聯網的時代,如何創造新的體驗,提供以人為本的交通服務,其實5G時代有很多的想像力。

高峰會 專家談5G、資安、智慧交通及科技醫療
「台灣大未來 十年新變局」國際高峰會議7月30日在台北舉行,圖由右至左醣基生醫總經理林鴻達、台灣東洋藥品董事長林全、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啟惠、《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鍾元/大紀元)

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啟惠說,台灣生技產業在新興市場排名第二,有世界級的醫療品質和人才,最好的醫護及大數據系統,高品質的臨床試驗和研發,具備完整的創新研發環境,也有堅強而領先的資通訊產業和全國性的AI及5G研發力,所以從整個層面來看,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具有競爭力。

翁啟惠說,生技產業的未來趨勢,從疾病治療到個人化精準醫療,到涵蓋治療早期檢測、預防和保健的精準健康。他建議,台灣要營造更彈性、快速應變的友善法規環境;發展生技醫療創新產業;鼓勵跨領域合作與人才培育;佈局關鍵產品、制訂引領國際標準與規格;鼓勵醫療創新、更透明和開放的醫療數據、臨床資料庫使用政策。

責任編輯:葉紫微

相關新聞
美媒:不必北京同意 台灣經濟可持續成長
「防疫做得好」 近六成美商對台灣經濟樂觀
台幣、台股強勁 謝金河:台灣經濟未來好兆頭
「台灣大未來 十年新變局」專家看好台灣前景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