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兩大疑問難解 新西蘭或難效仿瑞典抗疫模式

新西蘭的“徹底消滅”和瑞典的“群體免疫” 孰優孰劣?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0年08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捫心綜合報導)在經過了100多天的零新增病例之後,中共病毒上週重返新西蘭,導致奧克蘭警報級別提升到3級,全國其它地區也提升到2級,也使本來定在9月份的大選,因此拖後了4個星期。

在國會議員們因為邊境檢測隔離措施的實施問題,在因為大選推遲而又重開的國會裡互相指責的時候,專家們則再次因為新西蘭是否要放棄目前嚴格防控的策略、考慮借鑒瑞典的「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模式而辯論。

評論普遍認為,目前新西蘭的通過在短期內封鎖的「徹底消滅病毒」的防疫策略,與瑞典的不封鎖、使用軟性手段防疫的「長期與病毒共存」策略,代表了目前全球防疫的兩個極端;但對於到底孰優孰劣各方卻莫衷一是,目前似乎也很難下定論。

最高死亡率  瑞典經驗可行嗎?

針對瘟疫的大部分,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採取了不同程度的封鎖隔離措施,但瑞典則制定和推行了獨特的不封鎖的防疫措施,酒吧、大多數學校和其它工作場所一直都開放,所以,在其它國家的民眾都隔離在家裡,瑞典人則可繼續工作,並享受著夏日的親朋好友聚會。

但這並不是說1000萬瑞典人不受任何限制,他們被禁止進入養老院、參加大型聚會,並被鼓勵保持社交距離。

不過,自4月初每天有115人死亡的高峰以來,瑞典的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也一直在持續降低。現在它的7天平均確診數為226例,每天大約死亡1人。與包括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鄰國在內的許多其它國家不同,瑞典並沒有爆發第二波疫情。

但是,在一段時間裡,瑞典的每百萬人死亡人數全球第一,比其它任何國家都多。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到目前為止,瑞典已經有5802人死於中共病毒,與新西蘭的22例死亡根本無法相比,雖然其人口只是新西蘭的2倍。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其它國家相比,瑞典的死亡人數也高得出奇,是丹麥的10倍,是挪威的20倍。

兩大問題難有定論:經濟衝擊

專家和評論人士再次推動新西蘭政府放棄其徹底消滅戰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於至少數週時間的封鎖,會衝擊許多企業;邊境的封鎖,會阻礙移民工、留學生和外國遊客進入,這些都會嚴重影響經濟發展。

這次奧克蘭的為期兩週的警報3級封鎖,就引發和中小企業和學校等的強烈反彈,特別是那些在重開後仍在掙扎的中小企業,都表示已經無法承受再一次封鎖了。

Magic Talk電台的節目主持人賴恩·布里奇(Ryan Bridge)說:「越來越明顯的是,總理宣誓將中共病毒趕出新西蘭,既不可持續,也不道德。」他認為,新西蘭不一定需要無休止的封鎖,這會導致經濟和社會成本太高。從理論上講,我們只要保持邊界安全、增強聯繫追蹤和測試,就應該沒有問題。

因為各國救助政策仍在實施中,或者是封鎖期間統計方法的問題,或者是一些國家經濟數據的可信度問題(比如中國),使得不同國家的經濟數字沒有橫向可比性,所以兩種模式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大小,現在還無法完全下結論。

比如在失業率問題上,瑞典的失業率在截至六月底季度,從6.7%上升至9.0%,而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份的預測,瑞典的失業率到今年年底將達到10.1%;在新西蘭,同期的失業率反而有所下降,從4.2%下降到4.0%,但根據這次再封鎖之前的預測,新西蘭的失業率將在截至9月末季度達到約10%。不過,單就新西蘭的統計數據存在的問題,也使得目前兩國的統計數據很難有可比性。

新西蘭在第二季度疫情最嚴重時期的失業率不升反降的原因,被認為是統計方法存在問題,一是由於封鎖在家,失去工作的人如果不能在過去4週積極尋找工作,也不會被計入失業率;二是政府發放的工資補貼到9月底才結束,而且最近又延長了2週,再加上過去兩個多月實際沒有工作或工作時間減少的人都沒有計算在內,一些經濟學家公開批評統計局公佈這些明顯沒有可信度的數字,是在誤導公眾。

兩大問題難有定論:群體免疫

另外一個爭論的焦點,就是「群體免疫」是否會奏效的問題。奧克蘭大學的流行病學教授羅德·傑克遜(Rod Jackson),在讚揚台灣抗疫模式的的同時,稱瑞典的「群體免疫」策略是反面典範。

所謂「群體免疫」,是指當有足夠比例的人群由於感染病毒或接種疫苗而變得有免疫力,這樣病毒就找不到足夠的非免疫人群繼續傳播,疫情也就會自然結束。

這次大瘟疫在全球爆發後,大多數國家都採取了封鎖的方式,來快速阻斷病毒的傳播,以期減弱病毒爆發的勢頭,減少陡增的病例對本國醫療系統可能造成的災難性衝擊。

除了瑞典外,英國最初也是「群體免疫」模式的贊成者之一,但後來發現爆發幾近失控,才又決定採取封鎖措施。而台灣直到現在都沒有採取嚴厲的封鎖措施。

從理論上講,當一個群體中有60%的人具有免疫力時,才算達到了群體免疫。瑞典一名頂級流行病學專家曾預計,到5月份,大約40%的瑞典人將獲得免疫;但是在5月底進行的抗體檢測顯示,瑞典全國的血清陽性率僅為5%,而在疫情最嚴重的斯德哥爾摩,這一比例也僅為10%,距離達到群體免疫的60%相差遙遠。

而且就是在目前的情況下,瑞典的死亡人數已經達到5802人,死亡率高達總人口的0.06%;按照這個比例計算,新西蘭如果採取群體免疫的方式,目前應該有大約3000人死亡;而根據Newsroom新聞網的馬克·戴爾達(Marc Daaldar),新西蘭要有1.5萬至3萬人死亡,才能獲得群體免疫力。

另外,按照瑞典截至目前的感染率推算,沒有疫苗的輔助,僅靠自然達到群體免疫幾乎不可能。但多項研究都表明,中共病毒感染者誘發抗體數量低,滅活疫苗誘發的中和抗體持續時間短,而且目前對於誘發的其它抗體是否會產生反作用也很少有研究,再加上中共病毒變異快,變種多,也導致單一疫苗的有效性降低。

另外,中共病毒對感染者可能造成長期不良影響,這也是必須拒絕群體免疫的主要原因。這些影響包括腦損傷、失眠、眩暈、心律不齊、長期呼吸急促、高血壓和關節痛等等,這些症狀會在病人康復後保持很長時間。

台灣抗疫模式「最完美」?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傳染病專家彼得·科利格農(Peter Collignon)教授認為,瑞典的作法或新西蘭的作法可能都不完美,「瑞典的問題是死了很多人;而新西蘭的問題則是要徹底消滅病毒很難實現。」所以,他推薦他所在的新南威爾士州的方法:在未來幾年內,加強聯繫人追蹤和阻止傳播的措施

其實,科利格農所說的抗疫模式,更接近於台灣的抗疫模式。早在新西蘭疫情爆發早期,總理嘉欣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和副總理溫斯頓·彼得斯(Winston Peters)就都表示過,要效仿台灣模式。

迄今為止,台灣被廣泛認為是全球防疫成功的典範。從某種程度上講,台灣的抗疫模式融合了新西蘭和瑞典模式的優點,既沒有實行嚴格封鎖、寄希望於在短時間內徹底剷除病毒,也沒有放任病毒傳播,而是盡量把病毒消滅在萌芽狀態。

在台灣,民眾既沒有被禁足,工作日常活動也沒有被禁止,最大限度減輕了瘟疫對台灣經濟的衝擊;同時,台灣制定和實行了一套嚴格的病毒檢查和聯繫人追蹤系統,確保及早發現病例、及早採取措施阻絕病毒傳播,同時又不斷加強民眾「病毒防範」的意識,確保民眾主動配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勤洗手等日常防疫措施。

各方爭論的關鍵點,可能也並不是要否定新西蘭迄今為止的抗疫成果,也不想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只是要改變原來的要在短時間內徹底剷除、從而可以一勞永逸的觀念,做好長期抗疫的打算,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加強邊境控制和檢測、加強隔離和聯繫人追蹤系統上;同時要求每個人嚴格遵守防護規則,把在公共場所戴口罩、掃QR碼、保持社交距離和勤洗手等,變成我們日常生活的常態。

責任編輯:筱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