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三輪制裁密不透風 把華為逼入絕境

人氣 10225

【大紀元2020年08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馨綜合報導)2019年5月,美國向華為祭出首輪禁令,華為不斷鑽漏洞;2020年5月美國擴大禁令範圍,華為保持戰狼姿態;8月17日美國發出最新禁令,專家稱這次制裁,美國幾乎對華為判了死刑,華為被逼入絕境。

【音頻版】

美國數字壁壘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扎克·道夫曼(Zak Doffman)8月22日在《福布斯》(Forbes)撰文《川普突然結束了華為智能手機業務?》,他在文章中分析了美國對華為發出的最新一輪制裁。

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BIS)發布了一份《聯邦公報》(Federal Register)通知最終規則,採取了幾項直接影響華為及其非美國附屬公司的行動,以防止華為通過第三方企業鑽美國對其出口禁令的漏洞。此次新規涉及三方面:增加38家華為非美國附屬公司到實體清單(Entity List,即黑名單)中;取消臨時通用許可證(Temporary General License);修改通用禁令三(General Prohibition Three),即外國生產的直接產品規則((Foreign-Produced Direct Product Rule)。

增加38家公司上黑名單 涉21個國家

2019年5月,美國向華為發出首輪禁令時,華為及其68家附屬公司被列入實體清單,隨後的2019年8月又增加了46家,現在美國商務部又將另外38家華為非美國附屬公司加入實體清單,且立即生效。

這38家公司分別位於21個國家:中國、阿根廷、巴西、智利、埃及、法國、德國、印度、以色列、墨西哥、摩洛哥、荷蘭、祕魯、俄羅斯、新加坡、南非、瑞士、泰國、土耳其、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英國。這樣,除了華為公司本身,被列出和受限制的華為附屬公司總數達到了152家。

BIS表示,再增加38家公司進入實體清單的原因,是這些公司所參與的活動也對美國國家安全或美國外國政策利益構成重大威脅。

被列入「實體清單」後的公司,涉及所有受出口管理規定(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簡稱EAR)約束的項目都要求申請許可證,並實施「推定拒絕」的許可證審查政策。同樣,當這些實體在作為購買人、中間人、最終收貨人或最終用戶時,沒有許可證例外條款用於出口、再出口或(在國內)轉讓。

BIS明確指出,華為持續不斷地企圖繞過美國出口管制以獲取使用美國技術開發或生產的電子組件,新禁令對防止華為這樣做很有必要。

道夫曼認為,美國的最新禁令找到了一個足以使華為無法解脫的死結。他表示,這比今年五月剛出爐的禁止華為使用自己定製芯片的禁令再進了一步,新禁令切斷了華為的替代計劃,即使用標準的第三方芯片。道夫曼形容,最初的禁令對華為造成了巨大影響,現在的禁令就像用更重口徑的武器瞄準了同樣的傷口。

臨時通用許可到期 華為手機或失去市場

BIS在此最終規則中宣布,臨時通用許可證(TGL)已於2020年8月13日到期。取而代之的是,BIS對實體列表中的華為實體發布了有限的永久授權。這種有限的授權僅用於為現有的和當前「完全運作的網絡」和設備提供關鍵的持續安全研究,以維持其完整性和可靠性。

道夫曼指出,雖然華為的新手機被禁止安裝谷歌程序,但TGL至少允許原來帶有谷歌程序的華為手機能繼續接收到來自美國公司的更新。因此,最新禁令宣布TGL到期,或許意味著,帶有谷歌的華為手機將無法更新谷歌程序。

道夫曼分析認為,在美國向華為的芯片供應鏈發起制裁之前,谷歌是美國政府對華為消費者業務打擊最大的一張牌,而這是華為業務增長最快又最賺錢的部分。黑名單拋出之後,華為繼續發布新的旗艦產品:Mate 30,P40和即將推出的Mate 40,但這些產品只在中國銷售良好。

隨著美國禁令的實施,華為已開始招架不住了。8月7日,華為消費者業務負責人余承東證實,今年秋天的Mate 40將是搭載該公司定製的麒麟芯片最後一代旗艦產品。

道夫曼分析指出,華為的整個消費者戰略都圍繞著智能手機而建立,這是將其進軍智能電視、個人電腦、汽車、可穿戴設備、平板電腦結合在一起的粘合劑。如果華為不能留住智能手機用戶,則無法出售其餘策略。如果消費者業務受到重大打擊,那麼該公司將無法以目前的形式生存。

修正條款一劍封喉 華為人才離職

美國最新禁令最要命的或許是第三項修正條款,該規則對「外國生產的直接產品」轉給華為和其關聯公司進行了修改,取消了有關「華為設計」的規定,而是只要符合最終規則定義的產品轉讓給華為及其附屬公司都需要許可證。商業律師事務所湯普森·海恩律師事務所(Thompson Hine LLP)對第三項規則所涉及的產品做了一個總結,這些產品範圍包括:

1. 使用某些特定電子設備、計算機和電信軟件,或涉及某些電子電路、處理器、集成電路、電子和數字計算機,以及特定電信測試、檢查和生產設備技術而生產的直接產品;

2. 受美國原產軟件或技術控制的在美國境外工廠生產的直接產品;

3. 當「知道」該外國生產的產品:(1)將被併入或將用於由任何列出的華為實體或其附屬公司生產、購買或訂購的任何「零件」、「組件」或「設備」的「生產」或「開發」中;(2)任何列出的華為實體或其附屬公司是涉及該外國生產產品的任何交易當事人,例如,作為「購買者」、「中間商」,「最終收貨人」或「最終用戶」。

道夫曼認為,在美國的最新打擊之前,華為似乎很明顯只能將麒麟芯片用第三方選項(例如聯發科)產品代替,但現在已別無選擇了。聯發科也已確認將遵守美國的新禁令,該公司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一向遵循相關全球貿易法律法規。我們將獲取最新法規並進行法律分析,以確保符合相關規則。」

研調機構加韋卡爾(Gavekal Research)分析師王丹(Dan Wang)對《商業週刊》直言:「美國政府已經對華為判了死刑。」

英國《金融時報》的一位行業分析師發表了同樣的看法:「美國政府已判華為死刑,一旦其庫存在明年年初耗盡,華為成為5G網絡設備和智能手機製造商的命運就結束了。 」 該報8月21日的文章評論指出:「行業專家表示,很難想像該公司在華盛頓密不透風的制裁下如何繼續以目前的形式開展業務。」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華為員工形容內部已陷入「戰時狀態」。有員工表示:「如果所有的微晶片,無論先進、劣質或是最新的,都在8月17日被限制,我們還能製造出什麼產品?」

華為研發人員在談到離職的同事時表示:「那些極為擔憂此事的人已經先離職了。」華為旗下晶片設計商「海思」的一名員工也透露:「很多人都離職了,包括頂尖人才在內。」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被美制裁 「中交建」要淪為華為同樣命運?
美擬嚴控芯片等技術出口 反制中共軍民融合
一文看懂美兩年制裁三百中企 中共難回擊
中國進口晶片3000億美元 分析:自主路漫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