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肌力不足易疲勞、長皺紋 中醫5策略養好肌

文/一僧(新西蘭九生圓中醫師)

肌肉是脾胃所主管,脾胃好,就會肌肉強健、皮膚飽滿、精力充沛。(Shutterstock)
肌肉是脾胃所主管,脾胃好,就會肌肉強健、皮膚飽滿、精力充沛。(Shutterstock)
人氣: 1006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肌肉是脾胃所主管,脾胃好,就會肌肉強健、皮膚飽滿、精力充沛。在保養肌肉前,先要判斷你的肌肉是否健康。

肌肉無力 容易疲勞、長皺紋

肌肉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骨骼肌,主管身體的自主運動;第二種是平滑肌,是非自主神經(迷走神經或者副神經)控制的,主管內臟和皮膚的運動;第三種是心肌,功能是維持心臟運動。

整體來說,肌肉維持著身體的穩定和正常的機體功能,它的狀態反映了身體由裡到外的機能狀態。肌肉不好,就會出現如下問題:

● 皮膚多皺紋

當肌肉失去彈性,皮膚就會鬆弛,容易有皺紋,看起來未老先衰。尤其面部皮膚會明顯向下耷拉,有的人會出現雙下巴。

● 身體疲勞、無精打采

肌肉無力,人看起來就會無精打采,走路踢踢踏踏,好像是身體拖著兩條腿走;站沒站相坐沒坐相。說話也是有氣無力的樣子。有的人腹肌無力,會顯得大幅便便。

● 內臟下垂

脾胃主肌肉,主中氣。脾胃弱,肌肉沒有力量,中氣也不足。於是,身體的器官就難以維持在穩定狀態,會導致內臟下垂,比如胃下垂、腸下垂、子宮下垂等等。

胃腸肌無力,可能腹脹、消化不良;膀胱肌無力,則會尿瀦留、尿排不盡;大腸肌無力,則會便祕;女子子宮無力則難產;如果心肌無力,就會心衰,生命就有危險了,走路心慌、下肢水腫的人就要小心了。

中醫5策略養好肌肉

如何才能養好肌肉呢?

1. 養肌須健脾,健脾先養心

中醫講:脾主肌肉四肢,脾胃乃後天之本。如果脾胃功能不好,全身肌肉的營養供應就要出問題。

脾胃位於中焦,五行屬土,火生土,心屬於火,所以養脾胃首先得養心神。心神不寧,焦慮不安,則脾土失養。

《黃帝內經》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意思就是說,人的私心雜念不要太重,不追名逐利,要精神內守,這樣才能夠達到清靜無為,心之火就能夠下濟脾土。再說白一點,人體的五臟六腑有互相協調、共同完成工作的關係。人的心屬於「君主之官」,主宰著身體所有臟器的協調與平衡,所以心神不寧的人會影響到五臟六腑,因此,養生之道重在調心。

2. 飲食五穀為養

《黃帝內經·素問》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五穀是指稻(水稻)、麥(小麥)、黍(玉米、小米、黃米)、稷(高粱)、菽(豆類)五種糧食作物。這些是人體的主要食物來源,也就是主食。

現在的人呢,把主食當成了副食,不吃米不吃麵,只吃肉或蔬菜,認為這樣能減肥。其實,這對身體並不是最好的,這種節食的辦法,就是讓身體斷了主要食物的來源,餓瘦的!只要你吃東西,又會增肥。真正要想減脂肪的辦法,就找到導致脂肪增加的原因所在,對因治療,而不是讓身體餓壞了,生病了,得不償失。所以呢,五穀雜糧一定是要吃的。

最好是煮粥,那是最能養脾胃的。因為煮粥要慢慢煮嘛,有火就能生土,土就是脾胃。脾胃功能正常了,肌肉才能豐滿條達,體型也會好看。(推薦閱讀:白米粥稀、稠功效不同?中醫師:這樣熬粥最滋補

要有一定的方法技巧,才能熬出真正養生的好粥。(Shutterstock)
粥養養脾胃,脾胃功能正常了,肌肉才能豐滿條達。(Shutterstock)

脾胃比較虛弱的人,可用淮山、黨參、小米、大米、紅棗、薏仁煮粥;脾胃虛寒的人,有寒氣、疼痛,可以加一些生薑、大棗煮白米瘦肉粥;高良薑放入豬肚內,一起煮五穀米粥也是很好的養脾胃方子。

有人喜歡吃辣的,有人喜歡吃鹹的,有人喜歡吃酸的,也有人喜歡吃甜的,這些飲食習慣啊,與小時候的生活背景有關係。如果移民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就要入鄉隨俗,根據當地的氣候來調節自己的飲食。比方說到了比較潮濕的地方,就要吃辛辣的,才能夠祛濕;如果是到了比較寒冷的地方,就要吃一些肉類等能夠產生更多熱量的食物;到了熱帶,就要像廣東人那樣,經常煲一些「清補涼」了,不能吃太多火氣大的食物。

3. 鍛練要因時、因地制宜

人體就是個小宇宙,也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變化。《黃帝內經》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就是說春天和夏天是最適合鍛練的季節,也是增肌、減肥的最佳時機。早上早點起來,到戶外運動到出出汗,能夠給身體排排毒。到了秋天,就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熱身就好;冬天更要收藏,不要外泄,不要運動出汗,要多煉靜養的氣功。

鍛鍊時,選擇環境比較清靜、乾淨、空氣好的地方。我不太主張到密閉的空調房運動,尤其是不要運動至汗出當風,那樣容易長痤瘡或者得風濕病。

最鍛煉肌肉的方法是站樁:「練功不站樁,到老一身空!」站樁時雙腳與肩同寬,雙膝彎曲,姿勢不宜太低,鼻尖、膝尖向前不超過大腳趾尖。腳的重心落在腳底湧泉穴,儘量把全身肌肉放鬆,全部骨關節鬆開。

4. 穴位按摩和艾炙

健脾養肌肉,可以按摩或艾灸如下穴位穴位:足三里穴、神闕穴(肚臍)、陽陵泉穴、陰臨泉穴、合谷穴、外關穴、內關穴、豐隆穴、三陰交穴。

緩解胃食道逆流的穴位之:足三里穴。(健康1+1/大紀元)
足三里穴,是養脾胃的重要穴位。(健康1+1/大紀元)

特別是足三里穴和神闕穴,是養脾胃的重要穴位。民間有句話:「要想身體康,三里常不干。」就是說經常艾灸足三里穴,身體就能保持健康。

5. 中藥調養

內臟下垂的人,用補中益氣丸;脾胃氣虛的人,用六君子湯,兼有水濕的、腹脹的,用香砂六君子湯;內有寒的,用附子理中丸;肝脾不和的,用逍遙丸;小兒常用保和丸,消除積食⋯⋯如果還有問題,就經常去看看您的中醫吧。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熱點專題:搶救肌肉大作戰

搶救肌肉大作戰。(大紀元製圖)

· 醫師推薦增肌運動前3名 強身、增骨密度

· 3類人最易缺蛋白質 教你正確補充增肌

· 伏地挺身練全身肌肉 有6大好處 這麼做更增肌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