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文允武一名將 名公子于仲文

作者:本木
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第五回插圖,發矯詔諸鎮應曹公。(公有領域)
于仲文布達假消息攻下金鄉城(示意圖)。圖為金協中彩繪《三國演義》。(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649
【字號】    
   標籤: tags: , ,

名公子于仲文卓越豪邁、英偉挺拔,生長於北周跨越隋朝,歷經三代,出身顯赫的公卿世家,為國家重臣。他帶兵打仗非常雄武,而且足智多謀,一生有許多勝戰功績,然而,于仲文的隕落也和戰爭有關,為何戰神不再眷顧於他?

從小與眾不同

于仲文,字次武。祖父于謹是北周名將,封燕國公、柱國大將軍。父親于曾擔任北周大左輔、柱國大將軍、世襲燕國公。于仲文則官至右翊衛大將軍、光祿大夫。一門皆精英,國之重臣,跨越二朝,歷經三代,是乃顯赫的公卿世家!

于仲文從小就非常聰明,入學以後,沉醉於閱讀,典籍讀完一冊又一冊,從不厭倦。對此,他的父親感到很驚訝,因為一般孩童大都喜歡玩耍,往往把讀書置之腦後,而他這個兒子與眾不同。所以仲文父親就說:「我這個兒子必會振興我們于家。」

九歲時,曾經在雲陽宮拜見宇文泰(追尊為文皇帝,廟號周太祖),太祖問他:「聽說你很喜歡讀書,書中到底有什麼?」仲文回答說:「有如何幫助父親,如何侍奉君主的道理,其實就是忠孝而已。」太祖聽了非常感歎與讚賞。仲文後來又跟博士李祥學習《周易》、《三禮》。

智慧破案  不畏強權

于仲文長大後,卓越豪邁,胸有大志,英偉挺拔,當時人們都稱他為「名公子」。他先是投在趙王屬下,沒多久就升遷為安固太守。于仲文任太守時,處理政務極為明快有智慧,並且不畏強權,凡事都依法辦案。有一次,郡中有任、杜兩家各丟了一頭牛,後來他的屬下找到了一頭牛,兩家人都認為那是他們家的牛,州郡官員很久都無法判決。益州長史韓伯俊就說:「安固于太守自小就很聰明有智慧,可請他來判。」

于仲文了解案情之後說:「這個很容易解決。」他命令二家各驅趕家中的牛群過來,並放出那頭找回來的牛,結果,牛向任氏牛群中走去。他又暗中叫人稍稍地打傷這頭牛,並讓兩家都來看牛的傷勢,只見任氏家人一再嗟嘆惋惜,而杜家人卻神色自若,沒當一回事。仲文因而喝斥杜氏家人,杜氏家人也就俯首認錯離去了。

始州刺史屈突尚是宇文護(北周權臣,宇文泰長兄宇文顥的兒子,在西魏末年和北周前期權傾天下,位極人臣)的黨羽,先前犯了案被捕下獄,但沒人敢辦他的案子。于仲文到本郡後,很快就把他審判治罪了。四川一帶都傳頌著他的德政:「明斷無雙有于公,不避強禦有次武。」

允文允武一名將

于仲文可謂允文允武,博學多才,不但處理政務非常有效率,還能帶兵打仗,而且足智多謀屢建軍功。北周宣帝時,于仲文為東郡(今河南五滑縣)太守,那時楊堅在朝當丞相。尉迥(周太祖宇文泰外甥,封蜀國公、相州總管)在益州起兵作亂,還派人去招降于仲文,于不從,尉迥為此憤怒極了,就派大將宇文威去攻打于仲文,沒想到宇文威的大軍反被于仲文擊敗。

不久,尉迥又派宇文胄和宇文威、鄒紹兩路去攻打東郡。敵兵勢眾,加上郡中有赫連僧伽、敬子哲率眾投敵,于仲文自度寡不敵眾,然而他心在社稷,只好把妻與子留在城中,帶領六十餘騎精兵從西門殺出重圍。敵軍一路在後頭追殺,于仲文且戰且行,隨從戰死十七、八人,最後終於歸還京師長安。尉迥怒而殺死他的三子一女。在京師,楊堅接見他,引入內室,為他的英勇愛國、為他的家屬犧牲流下了眼淚。

于仲文進位大將軍,領河南道行軍總管,並且受命從洛陽發兵征討尉迥所屬檀讓部隊。他這次出征又建軍功,大敗檀讓部,俘虜五千餘人,斬首七百多首級。

于仲文領軍至汴州之東的倪塢,與尉迥大將劉子昂、劉浴德遭遇,他快速進擊破了敵軍。途中臨時駐紮在蓼堤,距離梁郡(今河南商丘)七里。探子帶回情報說檀讓擁兵數萬,諸將心中膽怯,說:「我軍自遠地來到此處,人馬疲敝,不可決勝。」

但是,于仲文讓眾軍快快吃飯,然後列陣大戰。他先以弱師挑戰敵軍,偽裝敗北,待得檀讓軍驕傲輕敵,再派精兵攻擊敵軍左右翼,順利破了敵。諸將意外,都不明白疲憊之師能打勝仗的原因。于仲文笑道:「我們部隊中的將士皆山東人,擅於速進,不宜持久戰。乘勢進擊敵兵,所以能制勝。」諸將都甘拜下風。

檀讓帶著殘部屯兵城武(山東成武縣)。于仲文假裝到遠處書州縣屯兵,並且放話說:「大將軍至,可多積粟。」他用此計鬆懈檀讓的防備。檀讓真的中計放鬆了警戒,殺牛大宴手下。沒想到仲文精選的騎兵突然來襲,拔了檀讓最後的據點。

那時候,檀讓的手下大將高士儒率領萬人駐屯於永昌,另一名手下大將席毗羅領眾十萬屯兵於沛縣,就將攻打徐州。席毗羅之妻子則在他的原根據地金鄉。仲文遣人假裝是毗羅的使者,布達假消息,說明天中午檀讓將到金鄉宣達蜀公尉迥之令,賞賜將士,把金鄉城主徐善淨和鄉人騙了。隔日,徐善淨開城門要迎謁檀讓,仲文帶著精兵和假的尉迥旗幟到來,不費吹灰之力就擒下金鄉城主,並拿下了金鄉。

部將們都勸仲文屠城,仲文說:「這個城是席毗羅起兵之地,應當寬待他的妻子,城中士兵可自行解甲歸田。如果立即屠城,會讓席絕望之下亂屠殺。」眾人都稱善。

席毗羅知道金鄉被于仲文官軍攻下後,恃著兵力眾多,發兵攻打金鄉。于仲文背城結戰陣,並在離開軍隊數里的麻田中設下埋伏。兩方軍陣才交手,後方的伏兵就威猛助陣,曳柴鼓噪,塵埃瀰漫天日,好像軍勢強盛不可當。毗羅軍心驚結果大敗潰逃。于仲文乘勝追擊,賊軍走投無路,情急下投入洙水而死的人無數,水流都堵塞了。檀讓被俘,被裝入囚檻送回京師。席毗羅躲在滎陽人家中,也被捉住斬首。就這樣于仲文以兵士八千平定河南全境。于仲文回京師,天子設宴接見,拜為柱國大將軍、河南道大行台。

軍容整肅 突厥不戰自退

隋文帝建立隋朝,于仲文受命駐屯白狼塞,防禦突厥。次年以他為行軍元帥,率十二總管出擊突厥,遇到突厥部落,斬首千餘級,得牲畜數萬口。在護軍川北邊,他再次與突厥大軍相遇,突厥可汗見他軍容整肅,不戰自退。

仲文除了打仗的軍事才能,治理政務的才幹也很出色。隋文帝憂心吏多奸計,令他勘錄尚書省中繁雜的文簿,查找問題;仲文從文簿錄事中揭發甚多的奸吏,隋文帝嘉賞他的明斷。文帝又常常憂慮從江南運入京師的貨資轉運不及,仲文奏請決渭水開漕渠,並總成其事。

當時,晉王楊廣看中于仲文有將領之才,命他監督晉王軍府之事。突厥入侵時,楊廣為元帥,以于仲文統領前軍,大破突厥。仁壽年間,楊廣被立為太子,于仲文成為太子右衛率。楊廣即位隋煬帝之後,于仲文成為右翊衛大將軍,掌管文武官員人選之事。他也跟隨隋煬帝西征吐谷渾,進位光祿大夫,很受信任。

人生逆轉

于仲文一生戰功無數,然而在他人生中的最後一役——東征高句麗時,大嘗敗績。當時隋軍深入敵方疲弊厭戰,但他執著於建功,又軍中多頭主導,結果十萬大軍死傷慘重。于仲文積極促戰,成了眾將的替罪羔羊而入獄,憂憤致病。于仲文的失敗可說是非戰之罪,那是隋煬帝一朝「大樹將顛」的一個預兆。

一生忠心衛國、屢建奇功的一代名將,因為執著於勝利、建功,反而招來大敗之難,晚歲在牢獄中度餘生,直到病情嚴重才獲釋返家,卒於家中。留下《漢書刊繁》三十卷、《略覽》三十卷。

茫茫人世何所求?人生真諦在何方?留給後人細思量。

資料來源:

《隋書.卷六十 列傳第二十五》

@*#

(點閱【經典歷史故事】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 《書經‧大禹謨》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卻無法遵從。不過伯宗的妻子卻深知此理,後人稱讚伯宗妻子知「天道」,從而保全了兒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浙江巡撫傅孟春認為「肅」之一字,未足以盡于公之良惠忠貞,為此具疏。
  • 一日,浙江鹽台姚舒因歷吳山,見行人伍公,即春秋時伍子胥也。復過褚堂見僕射褚公,即唐時褚遂良也。來至棲霞嶺見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飛也。特謁三台山贍于肅愍公祠。姚舒觀四王公之忠節,皆祠於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勵後觀瞻。後坊成,名曰「忠節坊」。
  • 明憲宗成化年間,于謙之子于冕獲赦,于冕上疏為父于謙平反,憲宗親自審理,並下詔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欽賜在墓邊建祠堂,題為「旌功」。
  • 王蘇二人政見不同,只因各自性格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但本心都是心繫天下、為國為民的;對於對方的人品道德、詩文學問彼此都是互相敬重的。
  • 曹吉祥等叛亂失敗,曹吉祥被磔刑於市;徐有貞獲朝廷赦免其罪,回到家鄉,後病逝,終年六十六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