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復古的見面問候方式

(神韻藝術團官網)
font print 人氣: 877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當您與久別重逢的老友相見,或者萍水相逢遇到了新朋友,想必會馬上伸出手來行握手禮。噢!等等,瘟疫橫行,社交距離……

在中共病毒氾濫之前,或許握手是個不錯的見面禮節,可是如今人們並不想近距離接觸。那麼還有哪些見面的問候方式呢?

幸運的是,我們可以向古老的中國尋求一些古人如何互相打招呼的方式。 其實,握手從來都不是東方的傳統。眾所周知,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被稱為「禮儀之邦」,所謂「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實際上,自周公作《周禮》起,中國古人就系統規範了不同方式的相見禮,有平輩對平輩之禮,平輩對長輩之禮,以及長輩對平輩的還禮。這些禮儀皆不需有任何肢體接觸,大方而美觀,簡單而含蓄。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古人都有什麼見面問候的方式吧。

1) 拱手

六種復古的見面問候方式
(神韻藝術團官網)

這種行禮手勢是兩手互抱、合於胸前。《禮記》中說,在路上見到尊者或老師,要快步走向他,正面對著他拱手行禮。

這種行禮姿勢在今天的一些亞洲地區仍然很流行,人們通常也用它表達感謝、祝賀、道歉或懇求某人幫忙等等。

拱手時候,要注意男士是用左手握住右拳;女士則用右手握住左拳。如果您做反了,那通常是在喪禮時才用到的手勢。

2) 鞠躬

六種復古的見面問候方式
(神韻藝術團官網)

在作揖時,古人常會伴隨躬身前俯或屈膝的姿態,叫「打躬」,以表示謙卑和恭順。

單獨的鞠躬禮上身前俯,雙手垂貼於大腿兩側。鞠躬禮也是一種西方的正式禮節,過去在西方的皇家宮廷中很流行。今天,在許多亞洲國家,仍然是一種很普遍的問候方式。

鞠躬的禮節因國家而異。在韓國和日本,鞠躬是很普遍的,而且接受鞠躬的人還要同樣鞠躬回敬於對方。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人們普遍比較重視禮儀規範,如果見到上級(例如經理、老師和長者)必須向他們鞠躬問好。

3) 抱拳

(神韻藝術團官網)

抱拳禮多見於習武之人。如上圖所示:左手手掌伸直,右手用力握住拳頭。古代武人全副盔甲,手持兵器,不便躬身下拜,抱拳一擊為禮,真是威儀赫赫。

關於此問候手勢的來源有幾種解釋。其中之一就是左掌為文,右拳為武,是文武雙全的意思。因此,抱拳禮常用左掌右拳,以示友好、斂藏鋒芒之意。反之左拳右掌則帶有攻擊性。

4) 萬福

六種復古的見面問候方式
(神韻藝術團官網)

萬福是一種很別緻而美觀的問候方式, 適用於女子,流行於宋代以後。古代女子往往口稱「萬福」問安,同時雙手在胸腹部重疊,膝蓋微彎為禮。

5) 作揖

六種復古的見面問候方式
(神韻藝術團官網)

作揖通常作為古代相見禮的統稱,大約在三千年前的西周時期就已經成為習俗了。

最初的作揖又分土揖、時揖、天揖。土揖為雙手合抱前伸,行禮時推手微向下。現在多用於長輩對晚輩、上級對下級;時揖為雙手平伸推向前。現在多用於平輩之間;天揖為雙手合抱向前,略微上舉。現在多用於晚輩對長輩。

作揖時男左手在外,女右手在外,低頭俯身以示謙恭之意。

古人對揖讓之禮十分重視,認為這是誠敬在心在行為上的體現,因此有「揖讓而天下治」的說法。

6) 合十

六種復古的見面問候方式
(神韻藝術團官網)

合十是佛家經常使用的問候禮節。和尚通常會合十與人打招呼、表問候。當然不只是互相問候,還有祈禱,面對尊者或者敬佛時也同樣使用它。

在瑜伽或一些南亞地區的傳統中,也常使用此禮節。方法是將兩手掌輕輕合攏、對齊並至於胸前。手指輕輕地扣在一起,指實掌虛。前臂放鬆,肘部向外,幾乎形成一條直線。

* * *

以上幾種見禮方式,不僅衛生、禮貌,也適用於人數眾多的場合,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很好的體現內心的敬意和謙恭,頗為適用於在瘟疫流行的時代。人們在行禮時可以留出「社交距離」,同時也提醒自己不忘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互敬。

(點擊閱讀原文)

——轉載自神韻藝術團網站

(神韻網站授權轉載,版權歸神韻藝術團所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古人對坐姿很有講究,因為它也是禮儀的一個方面。古代人們的坐姿主要有三種:“趺(音“副”)坐”,即雙足交迭,盤腿而坐,類似佛教中修禪者,所以又稱“跏趺坐”;“箕踞”,即兩腿前伸,全身像簸箕形狀;“跽(音“計”),即跪坐,臀部壓在後曲的小腿和腳上。在沒有賓客時,坐姿可以隨便一些,好像上面的前二種,但是如果和尊者,長者,朋友交談,或在議事,宴會和招待客人時,就要採用禮貌的姿式──“跽“了。
  •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介紹」一詞使用的相當頻繁,一般指溝通雙方的第三者的言語或行為。但在中國古代,「介紹」是禮儀中的一種傳話方式。
  •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留下的豐功偉績足以令後世讚歎。漢武帝的武功與文治盛極一時。
  • 《七德舞》起源於《秦王破陣樂》,是唐代最著名的一部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宮廷樂舞。是基於原唐初軍歌《破陣樂》發展而來。貞觀七年,唐太宗親制《破陣樂舞圖》,令魏徵、虞世南等改制歌詞,正式更名為《七德舞》。
  • 和皇帝生日同一天,也是帶有貴人命嗎?宋代時,有個四川人許志仁到京城臨安求官職,浪跡京師幾年也沒求到職位,眼看所帶的資財就要耗光,這一天他遇到了貴人……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