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購物前注意這些「詐騙」訊號

人氣 162

【大紀元2021年0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綉惠洛杉磯報導)受疫情影響,越來越多民眾選擇網絡購物,但網絡詐騙方式層出不窮,非營利機構「商業改進局」(Better Business Bureau, BBB)的詐騙追踪回報中有數千起投訴是因受社群媒體廣告誤導,付費後沒有收到商品,或是商品與形容不符,網路購物詐騙在疫情期間更是嚴重。

近日在網站購買一款樂高玩具的南加華人Deborah表示,使用PayPal付款後收到收據通知,發現錢是轉給一名在中國廣州的劉陽,當時就覺得有點奇怪,因為自己明明是在一家名為building toy store的網站購物,該網頁也是全英文介紹,為何會將錢轉到中國呢?一個禮拜後,因商品遲遲沒有寄到,Deborah透過該玩具公司的網站試圖聯繫,但也音訊全無。

Deborah說:「這個網站實在做的太像真的了,它不只有完整的商品介紹,還有退貨細節、聯繫方法。谷歌搜尋該公司名稱還會自動顯示折扣碼。」大多數的網路購物詐騙都是以「超低」的優惠價格吸引購買者上當,但這個玩具網站的價格約是原價八折,讓人降低了戒心。Deborah說:「還是不能貪小便宜啊,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最後她只好試著透過PayPal申請退款。

精美的網站,以假亂真的介紹,略為折扣的價格,詐騙者洞悉購物者的心理,不斷的改進詐騙技術讓消費者購物上當。購物專家表示,透過網路購物時,最好利用可信度較高的購物平台,同時也要觀察賣家的交易紀錄,以及其他買家的評價,最好選擇貨到付款,便免造成財務損失;也可在該公司的名字後加上詐騙(scam)或投訴(complaint)等關鍵詞搜尋,查看網路評價。

據商業改進局詐騙追蹤(BBB Scam Tracker)報告,常見的網路騙局有幾種。第一種是聲稱自己是支持慈善的公司,出售所得的部分收益將捐給慈善機構,以幫助營救動物、照護兒童等組織,並要求消費者轉發廣告宣傳,獲利可以分紅;利用消費者的惻隱之心,同時以紅利為誘餌,但結果大多數消費者都是沒有收到商品,賺錢也只是一個幌子。另一種則是「免費」試用,這類誤導性廣告往往會有名人代言,並承諾以最低的運費試用;但一旦消費者同意這些優惠條款,就已經不自覺的同意,每月購買該項產品。這些大多是逾百元美金的熱門護膚、保健品,會定期、多次自動發貨。

商業改進局提醒消費者,在註冊這些「限時優惠」時,應先在網路上搜尋是否有消費者投訴,仔細閱讀自己同意的條款和條件,如果找不到任何條款和條件,那就是一個「警訊」。定價明顯低於其它零售商的商品,廣告中拼寫和語法錯誤的介紹,或是質量不佳的圖片,這些也都是消費者網路購物時可注意的細節。

商業改進局建議網路購物前,快速地上網搜尋評價;檢查公司網站上「關於我們」或「聯繫我們」的信息,如果唯一與公司聯繫的方式是通過表格,這就是一個危險信號。

如果在網路購物或社交媒體廣告遭受欺詐,可向商業改進局詐騙追蹤回報,分享經驗,避免其他消費者成為類似騙局的受害者。◇

責任編輯:方平

相關新聞
網絡詐騙猖獗 FBI專家教您自保
網絡詐騙猖獗 堪培拉人今年損失220多萬
疫情期間遭遇安裝網絡詐騙 華人失財
疫情期間網絡詐騙猖獗 皇后地檢辦幫多名受害者追回被騙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