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肆虐 德國人更加重視救災局建議

人氣 77

【大紀元2021年01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亦笑德國報導)德國救災局以前並沒有太多存在感,那些按照其建議儲備物資的人甚至還會被嘲笑。不過,在大瘟疫時代一切都不同了,人們更加關注這個總部位於波恩的機構,也更加重視救災局給出的防災建議。

救災局:準備十天物資 應對停電情況

事實上,為了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比如戰爭、自然災害或其它緊急情況,德國做了兩方面準備:一方面國家層面上負責儲備救濟物資;另一方面也動員居民做好救濟儲備。

從1960年代開始,德國就一直在國家層面上進行救濟儲備。據悉,德國共在150個祕密地點儲藏了80萬噸糧食,緊急情況發生時,每個居民可獲得十公斤的儲備糧。

另外,自2016年開始,德國救災局就定期更新個人應急手冊,上面列出了人們需要在哪些方面做準備,以及需要儲備哪些物資以備不時之需。不過,根據之前的問卷調查,真正重視這些建議的民眾並不多。但是自從去年中共病毒(武漢肺炎)席捲全球以來,更多人開始認真對待救災局給出的建議。

根據救災局建議的最新版本,人們應該從七個方面進行預防危機的準備,包括儲存食物和飲料、儲存用水、儲存藥物、應對停電等。

救災局提出,重要的是「你必須能夠在完全不購物的情況下生存十天。」對於一名成年人而言,應該準備20升水、3.5公斤糧食、4公斤蔬菜等。另外,蠟燭、火柴、電池、手電筒、收音機、垃圾袋和衛生紙等也在清單上。

聯邦救災局新任局長舒斯特(Armin Schuster)表示,「我相信,這場大瘟疫增強了人們對民防和自我保護的意識。」

去年春季瘟疫流行之初,德國超市裡的衛生紙和消毒劑一度脫銷,很多商店不得不祭出限量購買的措施。所以救災局也建議人們不要集中大量地購買物資,可以列出清單,有計劃、分階段購買,以免再出現搶購潮。

救災局今後應承擔「更重要的協調角色」

在德國,聯邦政府通常只負責保護民眾免受與戰爭有關的危險。而和平時期的重大災害和災難的防護工作則由各州負責。一些政治家現在質疑,這一原則是否還適用。聯邦審計法院早在2013年就指出:「聯邦政府在民防方面的責任和各州在防災方面的責任是分開的,因此很難有效地保護民眾。」

德國開始大規模接種疫苗後,各部門的協調工作也飽受詬病。例如,柏林市長穆勒(Michael Müller)就抱怨,向接種中心運送疫苗時缺乏可靠性。

由於前任救災局局長在很多方面未能做好,聯邦內政部長希霍夫(Horst Seehofer)去年秋天委託舒斯特接任局長一職,並希望他能讓救災局承擔起「更重要的協調角色」。

舒斯特表示,這需要「與聯邦各州、救援組織、聯邦國防軍等達成合作共識」。他認為,只有當這種合作運行良好時,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他還提出,救災局的議程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在極端條件下保持飲用水供應、電網和醫院的運作。他說,這其中就涉及到飲用水應急水井和飲用水應急發電機的推廣。

責任編輯:周仁#

相關新聞
德國巴伐利亞新規:必須戴FFP2口罩
德國單日疫亡人數創新高 死亡率超過美國
德國境內首次發現南非變種病毒 傳染力強
醫護大多不願接種疫苗 德國討論強制接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