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文書輕鬆寫 擴大視野思考找到自己的意見

作者: 山田紫霓 譯者: 陳畊利

人氣 95
標籤: , ,

(前言)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寫作,社群貼文、即時通訊、信件往來甚至會議紀錄等,其實都在寫作的範疇。而我們最常碰到的困擾,就是「寫不出來」(不知從何下筆)!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對於需要寫作的主題缺少想法,或者略有想法但無法順利將它化為文字。要想打破困境,就要先「找出自己的意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從「問自己問題」開始!

有兩個人各自提出關於天氣的疑問:

A:明天的天氣如何呢?
B:天氣會給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

關於A的問題,只要稍微查一下,馬上就可以知道答案。但若僅止於資訊收集,似乎並沒有太大的效益。另一方面,關於B的問題,感覺好像會接連產生一個又一個的問號。像是「人的內心與天氣有關係嗎?」「身體狀況與天氣有關係嗎?」「在知名電影場景中,天氣發揮了什麼樣的功用?」等等。

不論是做學問或解決問題,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因此,在大學入學考試中, 學生所具備的「發現問題的能力」,始終是一項重要評比。與自己切身相關的問題、想解開的謎題、甚至還未成形的想法等,這些都是能讓人們成長茁壯並具有獨特創造力的根源,就彷彿樹枝上冒出的新芽般,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擴大提問,範圍不設限

有些時候,明明已經提出許多「疑問」,但自己卻卡在思維的迴圈中。舉例來說,當有人問到「你今後的抱負為何」時,雖然試著對此提出「疑問」,但是⋯⋯

自己今後要以什麼做為目標?
自己今後要在哪些事情上做努力?
自己今後一定要完成的事情是什麼?

從這些問題來看,應該還是很難得知未來抱負是些什麼。因為被問到的時間點是「今後」,所以自然把焦點放在「今後」的「自己」來提出疑問;但是很諷刺的是,若是追求高效率、只把範圍侷限在與主題有關的事物上來提問的話,意見將會變得狹隘,思考亦容易陷入困境。因此,請參考下面的圖,試著擴大提問的範圍看看。

方舟文化
(圖/方舟文化提供)

從「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軸與「自己↓身邊↓社會↓世界」的空間軸不斷向外擴大,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不一樣的問題。

拓展時間軸的視野

當你想要思考「今後」的狀況時,試著大膽轉個彎,把眼光看向「過去」與「未來」。舉例來說:

過去:在過往工作中,哪件事情最讓你感覺充實?自己付出了怎麼樣的努力,才獲得這樣的回報?

現在:最近幾年來,自己闖過什麼樣的禍?自己的那些問題是闖禍的原因?要怎麼改善比較好?

未來:三年或五年後,自己想要成為什麼 樣的人?為了達到目標,必須要做到哪些事情?

一路走來的自己、現在的問題點、三年後、五年後⋯⋯想要達成什麼樣的結果,從各角度切入的同時,搭配不同的時間軸,進而提出「問題」。請在這條把問題串連起來的線上,找出自己「今後的」抱負。

拓展空間軸的視野

無論你有再多「自己的」抱負,如果你只在意自己的話,像是「我想做的是什麼?我應該做的是什麼?」你反而會看不見其他與你有關的事物。這邊也請運用大膽轉彎的原則,與其只在意自己,不如試著看看「其他人」。

自己↓身邊的人↓公司↓社會↓世界⋯⋯,請試著將視野向外拓展,並提出問題:

個人:主管與部下現在有著什麼樣的問題?對我有什麼期待?
團體:我所屬的團隊,未來會有什麼發展?他們想要什麼樣的人才?
社會:在自己關心的議題中,社會產生了哪些問題?自己能做出什麼貢獻?

所以,今後我自己想要怎麼做?

從與自己相關的人們與團體,或者社會與世界中,找出「自己的」抱負。就像這樣,當你發現思考遭遇困境時,盡可能試著將「提問」的範圍擴大看看吧。

<本文摘自《從沒想法到有想法的精準表達寫作術》,方舟文化提供>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鄭雯:從里根書信看他成功的特質
琦君書信集今推出  看到琦君創作全面風貌
傳統書信的禮儀作用
為什麼古代的書信要用封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