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話牛】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牛」

作者:宋寶藍
牛年話牛。(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019
【字號】    
   標籤: tags: , ,

在中國古代,曾出現過不少著名的「牛」。有的是仙家坐騎,有的是兵家陣法,有的是奇巧工藝。雖然並非都是真牛,但因帶著「牛」的緣故,成為牛年的一大看點。我們就為大家逐一介紹一下,中國古代中有哪些著名的「牛」?

1. 老子的坐騎:青牛

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尹喜傳》記載,大夫尹喜善觀天象,看到東方紫氣向西離去,他知道有聖人將會過關西去。於是尹喜請求做函谷關令,他告訴官吏說:「如果看到有人容貌與眾不同,車馬服飾異於尋常人,一定不要放他過去。」

昭王二十三年七月,老子駕著青牛來到函谷關,準備過關西去。尹喜盛服出迎,跪拜叩首,苦苦挽留老子。為了尹喜,老子特意留在函谷關一百多天,傳他修道之法。

從仙傳記載看,老子的坐騎是青牛。在《封神演義》中,為了周朝的八百年基業,老子騎著青牛從天而降,助周伐商。老子騎著青牛破了黃河惡陣、誅仙陣、萬仙陣。無論面臨刀山火海,還是風火雷震,這隻青牛都沒有退縮過一步,也沒有受到絲毫傷害。

2. 諸葛亮巧造木牛

三國時期,諸葛亮製造木牛流馬,無論在正史,還是古典小說中均有記載。《三國志‧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南齊書‧祖沖之傳》說:「以諸葛亮有木牛流馬,乃造一器,不因風水,施機自運,不勞人力。」在《三國志‧後主傳》、《三國志‧蜀志‧本傳》也有關於「木牛流馬」的記載。從正史記載看,確實是諸葛亮製造了木牛流馬。但具體如何製作,就不見於史傳。

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二回講到,諸葛亮為擒拿司馬懿,先派了一千多名軍匠前往葫蘆谷,製造了木牛、流馬。這群木牛流馬,獨行可走幾十里,群行可走三十里。它們可以晝夜搬運糧米,也不需要吃東西。

司馬懿聽說蜀軍用木牛流馬運輸糧草,於是派兵去搶了幾個,讓軍匠拆開零件,仿照尺寸照著做了二千多個。有一點司馬懿不知道,諸葛亮所造的木牛流馬口中的舌頭是一個機關。後來二軍大戰,王平按照諸葛亮的吩咐,將木牛流馬的舌頭擰轉後,全都停止不動了。最終司馬懿的魏軍兵敗北原。

這些木牛不用任何能源,而且機動性很好。在文化演繹中,木牛搭檔流馬可謂占盡了傳奇風采。

3. 鎮水牛

據《造化權輿》所說:「乾陽為馬,坤陰為牛,故馬蹄圓,牛蹄坼。」中國古代,以馬象徵乾陽,以牛象徵坤陰。所以馬生病了就會躺臥,是陰氣戰勝了陽氣;牛生病了反而會站立,是因陽氣戰勝了陰氣。馬起身時,先伸前足,臥時先伸後足,順從乾陽;牛起身時,先伸後足,臥時先伸前足,順從坤陰。所以馬蹄是圓形,牛蹄是坼形。

牛象徵坤陰,五行中屬土,土能克水。民間傳說,發起洪水的蛟龍「性畏鐵」,所以在中國古代,人們鑄鐵牛鎮水。據《重修安徽通志》(光緒年間版本)記載,漢朝時期安徽有鐵官「鑄鐵作牛以鎮此地。府志江滸多水怪,初建城冶鐵鎮之。」由於當時多發生水災,為了鎮服水怪,官府鑄造了五個鐵牛,安置在城內不同的地方,鐵牛被埋藏在土中,微微露出牛的脊背。當時有人還聽到鐵牛喘息的聲者,人們深感訝異,稱它們為「鐵牛大將軍」。

隨著時間的推移,鎮水牛不一定會埋入土中,也會安置在堤岸。北京頤和園昆明湖至今仍有一座銅牛像。鑄造於乾隆二十年(1755年),牛背上還鑄有乾隆皇帝撰寫的四言銘文。

4. 齊國田單陣術:火牛

火牛,指戰國齊國田單發明的陣術。田單是齊王的遠房親戚,即墨守城大夫死後,眾人推舉他做將軍。在田單的率領下,守城士氣活躍起來。

公元前279年,燕惠王即位。他向來與樂毅不和。大將樂毅圍困即墨三年,也沒有攻下來。田單以反間計,使燕王以騎劫取代了樂毅。

田單選了一千多頭牛,在牛身上披著紅色繒帛,還畫著五彩的花紋。又在牛角上捆上兩把尖刀,牛尾上繫著一捆浸了油脂的蘆葦。田單下令鑿開十幾處城牆,在夜裡把牛群趕到城外,五千壯士跟在它們的後面。牛尾一燒著,牛群驚慌奔跑,朝著燕軍猛衝過去。齊軍的五千壯士跟著牛群,襲擊燕軍。而城裡的百姓拿著銅器敲打,一時間,吶喊聲廝殺聲驚天動地。燕軍大驚,兵敗而逃。

火牛陣助齊軍反敗為勝,反守為攻。他們乘勝追擊,那些被燕國占領的齊國土地,地方將士百姓紛紛響應抗擊燕軍,迎接田單的到來。不到幾個月,被敵國占領的七十多座城池,齊國就全部收復了。

在這些故事中,無論是仙家坐騎青牛,鎮水降怪之牛,還是兵家的木牛和火牛,都在中國文化中,留下了濃厚的傳奇色彩。這些著名的「牛」,演繹出別開生面的牛文化,在不同的領域各領風騷,享譽風華百代千秋。

參考資料: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尹喜傳》
《史記‧田單傳》卷八十二
《三國志‧後主傳》
《封神演義》
《造化權輿》@*#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