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瑞泰斯美術館虛擬展

文/洛林·費里爾(LORRAINE FERRIER) 翻譯/陳遇
楊·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的作品(右)《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約1665年繪製,應是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裡最著名的藝術收藏品。(Ronald Tilleman/Mauritshuis, The Hague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217
【字號】    
   標籤: tags: , , ,

近幾個月來,歐洲大部分地區逐漸已不同程度地解封開放,不過,身在不同大陸的我們或許還沒準備好穿越大洋長途旅行。

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時期中,探索線上藝術資源儘管不能和實體參觀相提並論,但仍是一項陶冶身心的好選擇。最近,荷蘭海牙的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Royal Picture Gallery Mauritshuis)推出了新的數位展覽,是觀看世界知名歐洲收藏的絕佳選擇。

您或許還沒聽說過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不過您肯定知道裡面最著名的收藏畫作。這裡提供一個線索:「多數人都是通過楊·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的那幅畫認識我們的。」該美術館館長馬丁·戈塞林克(Martine Gosselink)在虛擬導覽中說道。這幅著名的作品就是《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這幅畫以及館藏的其它35件作品都可以在線上參觀。

去年底,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成為了全世界第一間將所有收藏完全數位化的美術館,根據新聞報導,每張圖片都高達十億像素,比智慧型手機裡相片的尺度還要多出一百多倍。

在美術館網站上,戈塞林克親切地介紹著導覽行程,並簡要介紹了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的歷史,該美術館的前身是荷蘭屬巴西總督於17世紀建造的城市宮殿。

當然,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收藏的重頭戲就是荷蘭繪畫大師的作品,尤其是17世紀荷蘭黃金時代的畫作。他們的收藏包含了三幅維梅爾的作品和四幅倫勃朗的繪畫。

荷蘭海牙的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前身為城市宮殿。訪客可以通過虛擬導覽的方式線上參觀館內收藏。(Ronald Tilleman/Mauritshuis, The Hague提供)
在眾多大師作品之中,最大幅的圖畫是保盧斯·波特(Paulus Potter)的作品《公牛》(The Bull),1647年。波特在該作品中以巨大的比例和微小的細節來描繪公牛。(Ronald Tilleman/Mauritshuis, The Hague提供)

線上觀賞的訪客可以通過不同互動工具,體驗在美術館內虛擬漫遊的樂趣。例如,在館長戈塞林克的介紹中,她向我們展示了博物館的館藏重點。在倫勃朗的其中一幅作品《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The Anatomy Lesson of Dr. Nicolaes Tulp)中,我們可以看到活潑、年輕的倫勃朗在解剖課上學習。在一張他的最後自畫像中,我們則會看到年邁的他。

或者,訪客也可以選擇自己探索美術館。像是點擊維梅爾的畫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您便可以收聽關於該作品的解說錄音,然後查看圖畫上的細節解説,了解維梅爾是如何畫出這名女孩的,您還可以選擇以正常掃描影像或紅外線掃瞄版本來觀賞。

所有這些選擇都非常吸引人,不過還是無法和親眼欣賞畫布上的畫相提並論。儘管如此,以創作和維護作品的角度來看,這場虛擬導覽絕對是觀賞大師作品收藏與欣賞其藝術造詣的好方式。◇

To take a virtual tour of the Royal Picture Gallery Mauritshuis, visit Mauritshuis.nl
更多展覽資訊,請參閱關於莫瑞泰斯王家美術館網站

原文Armchair Art: A Virtual Tour of the Mauritshuis, in The Hagu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責任編輯:紀安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靜謐地坐落在納拉甘西特灣(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國羅德島紐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將原本幽靜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壘。取名「小屋」(cottage)是為了對早期木瓦風格(shingle style)避暑別館的尊重。但事實上,這是一棟「適合王后」居住的頂級豪宅。
  • 哥特式雕塑家在創作每一件作品時心懷上帝。他們精心雕塑的作品描繪了聖經與聖徒們的生活,成為教堂建築中重要的一部分──將上帝的訊息銘刻在人們的心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