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正大學研發高頻電磁波反射鏡 消除5G通訊95%盲區

科技部27日舉行研究成果記者會,中正大學通訊工程學系教授張盛富(右3)的團隊研發出「電磁智慧面」,科技部工程司司長李志鵬(左3)與團隊成員合影。(科技部提供)
人氣: 116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1年10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袁世鋼台灣台北報導)無線通訊技術進入5G時代,但高頻電磁波卻因直線前進、衰減快速等特性產生較多的通訊盲區。不過,在科技部推動的「5G/B5G 無線通訊網路技術研發計畫」支持下,中正大學教授張盛富的團隊開發出「電磁智慧面」,可消除95%以上的盲區面積,引起台灣電信業者的關注。

科技部27日舉行研究成果記者會,中正大學通訊工程學系教授張盛富表示,5G、B5G無線通訊的電磁波會受到建築物、樹木、家具等遮蔽,加上高頻的散射效應,造成通訊設備大幅降速、甚至斷訊;而目前僅能以增設基地台、小基站或強波器的方式解決,但一座小基站的建置和每年運轉成本就高達數百萬元,過多的基地台也會引發民眾擔憂。

為此,張盛富的團隊歷經3年時間,利用不同的毫米波電路結構,產生「反射」、「透射」、「繞行」等3種效應以改變電磁波傳播路徑,研發出「電磁智慧面」技術。相較於過去的小基站,完全不須消耗電力、冷氣降溫,且純被動電路的生產成本極低;估計可讓業者減少布建10%到25%的小基站,並消除95%以上的通訊盲區面積。

簡單來說,張盛富舉例,若將電磁波當成一種光,「就像做出一面可以反射電磁波的鏡子」,只要將薄板軟性造型的「電磁智慧面」安裝在建築牆壁、玻璃門窗上,不僅維持美觀,更能減少民眾心理脅迫感。

張盛富強調,此技術可應用於5G行動通訊、衛星通訊、Wi-Fi、物聯網等領域。去年已技轉給國內新創公司,國內電信業者也很有興趣,專利佈局更已涵蓋台灣、中國、美國、日本、韓國、歐洲等國;未來將持續研發出第二代,「希望能做到像變色龍一樣」,透過感受環境的電磁波變化自動調整反射路徑。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