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韻流芳】 依依似君子 劉禹錫的歸真之路

瞭解了劉禹錫的宦海沉浮後,再來回味「牡丹真國色」、「依依似君子」,詩人清正守節的人生和繁華富麗的精神世界渾然一體,相互輝映。(「古韻流芳」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965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唐朝子民酷愛富麗雍華的牡丹,在現存很多的唐朝繪畫雕塑中,大唐宮廷侍女、貴族夫人都很喜歡頭戴豔麗的牡丹。牡丹被譽為國色天香,百花之王,是當時大唐子民的最愛。

每到牡丹盛開的時節,唐人欣賞牡丹,成為民俗的一道亮麗風景。當時京城長安的慈恩寺、薦福寺(即小雁塔)均是人們觀賞牡丹的勝地。每年穀雨前後,百花爭奇鬥豔,競相綻放,尤為雍華。

「牡丹真國色」、「依依似君子」出自大唐詩人劉禹錫(772年-842年)的詩,雖然這兩句一個詠牡丹,一個詠青竹;一個象徵繁華富麗,一個象徵守節清虛,二者看似風牛馬不相及,卻在詩人的一生中,竟也相得益彰。

「牡丹真國色」出自劉禹錫的詩《賞牡丹》,全詩曰: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人有人品,花有花格。雖然這首詩並未對牡丹花王做過多描述,只一句「花開時節動京城」,幾個微言大義的字眼就描述出牡丹盛開轟動長安的盛況,七個字符囊括了一個時代,一個時節的風貌民情。

詩人言道,芍藥花開雖然妖嬈但是缺少格調,芙蕖盛開卻又太過淡雅,缺少溶於世俗的興致。惟有那繁華富麗的牡丹,才能彰顯大唐盛世的璀璨國色。所以,「唯有牡丹真國色」才能道出詩人心中的無限讚歎。

劉禹錫的愛妻早年喪亡,他又接連貶官的命運,仕途的坎坷交織著生活的艱辛,似乎又將天外之音彈奏得格外清越深沉。

這條坎坷的仕途之路,或許就是他探索歸真的必經之路。劉禹錫的剛直,以及詩文的清雅,也都和他的修為及信仰有關。他曾說:「梵言沙門,猶華言去欲也。能離欲,則方寸地虛。虛而萬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乎詞。詞妙而深者,必依於聲律。故自近古而降,釋子以詩聞於世者相踵焉。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詞,故粹然以麗。」

了解詩人的宦海沉浮,品讀詩的字裡行間流露的心聲,再來回味「牡丹真國色」、「依依似君子」,詩人清正守節的現實人生和他繁華富麗的精神世界渾然一體,相互輝映。

歡迎訂閱Youmaker頻道:https://www.youmaker.com/channel/e2bae620-0fd7-4f56-a566-8ecf924c4325
訂閱頻道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r1OYKxRpBsudVX2zY2rrdw
訂閱古韻流芳telegram群組:https://t.me/guyunliufang

古韻流芳】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維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賀知章年輕時就以詩文揚名,是少數仕途順遂的大詩人,但是到了老年,他突然決定辭官回鄉。賀知章傳世的詩歌不多,但是他的代表作,幾乎是人人都能背誦的經典,比如寫下「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詠柳》,還有就是他晚年所作的兩首《回鄉偶書》
  • 無論從政治還是文學方面,張九齡都可稱得上是「嶺南第一人」了。他去世後,安史之亂也很快爆發了,他成了盛唐最後一位名相,被人追憶;而他筆下的明月光,也定格成盛唐別具一格的壯美畫面,被後人永遠銘記。
  • 一年一度七夕節,牛郎織女來相會。古時候,七夕又叫乞巧節,是女子們祈求提高女紅技藝的節日。或許是牛郎織女的故事太感人了,很多文人喜歡在詩詞中感​​嘆他們的悲歡離合。今天的人們,更是把七夕過成了「情人節」。
  • 北宋是一個文化繁榮、文人輩出的黃金時代。人們常說唐詩、宋詞、元曲,詞就是宋朝藝術成就最高的文學體裁。剛才我們提到的這位文人,他就是堪稱北宋第一才子的蘇軾「蘇東坡」,而他關於晴雨的獨到見解,正是出自他最知名的詞作之一《定風波》。
  • 兩宋第一才女和金石學家——李清照和趙明誠,可以說是才學相當,情深意篤,過著和和美美的日子。沒多久,他們時有別離,那位妻子就非常想念丈夫。到了清秋時節,她看到留有殘香的枯荷,觸摸到沁著微涼的竹蓆,這些事物似乎都在加重這份思念。 正是這濃濃的相思意,成就了一首傳頌不衰的經典詞作《一剪梅》。
  •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是山東濟南人。他可是一位高產的作家,現存600多首詞作,有詞集《稼軒長短句》傳世。其中有一首很特別,既有蘇詞的豪放開闊,也有易安詞的綺麗婉約,在今天仍然廣為流傳。這就是辛棄疾的代表作《青玉案·元夕》。
  • 歐陽修在文學上倡導德業文章,同時大力提拔後進,擴大古文的影響力。他在擔任科舉主考官時,大膽錄取一批文風平實流暢的考生。二蘇、曾鞏等大文學家,正是得到歐陽修的賞識,憑藉科舉而揚名。之後,他們以歐陽修為導師,和他共同努力扭轉了北宋文學的面貌。
  • 晏殊的《浣溪沙》,描寫的是因宴會上所見所感而闡發的幽思,詞句精美、情調閑雅,也像是一位「要眇宜修」的佳人。
  • 《紅樓夢》中說賈寶玉「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常用「痴兒」形容他。晏幾道的性格中,也有著名的「四痴」。同時代的文學家黃庭堅為他的詞集作序時談到,晏幾道在仕途連連受阻,卻不肯依附權貴,這是第一痴;寫文章自成一派,不肯利用它來加官晉爵,這是第二痴;花費千百萬去收藏書籍字畫,卻讓家人飢寒交迫,這是第三痴;寧可被天下人辜負,也從不記恨或懷疑他人,這是第四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