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令人震驚:大學校園男生銳減

人氣 11605

【大紀元2021年10月03日訊】(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Timothy S. Goeglein撰文/信宇編譯)位於弗吉尼亞州的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知名專欄作家和教授沃爾特‧威廉姆斯(Walter Williams)在去世前幾個月曾撰文寫道:「真正的悲劇是,如此多的美國民眾對當前高校在多個方面對我們國家的福祉構成威脅這個事實視而不見。」

雖然高校發出的威脅數不勝數,需要一整本書篇幅來深入討論,但其中最令人震驚的,無疑要數幾週前《華爾街日報》刊文報道的我國高校中男女生之間日益擴大的性別差距。

這種差距正在加速擴大,並隨之對美國社會產生了一系列重大影響。今年秋季,高校學生中近60%是女生,而男生僅占40%。在短短半個多世紀裡,鐘擺已經向女性方向瘋狂擺動;因為在1969年,這兩個百分比幾乎完全顛倒。

事實上,在過去10年中,大學男生的春季入學率下降了至少18%,儘管總入學率多年來一直呈下降趨勢,但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男生占到了下降總量的71%。

儘管我很欣喜地看到更多女生步入大學校園,獲得了50年前不可想像的深造機會,但我們現在也看到,無數大學適齡男生在社會中漂泊,沒有希望,失去方向。

雖然不少年輕人放棄了大學而選擇了職業學校,並希望通過這個途徑謀求理想的工作機會,但更有越來越多的二十多歲男性「無法啟動」進入成年階段。他們缺失人生方向,不能或不願承擔個人責任,迷戀暴力活動,陷入越來越多的絕望之中。此外,他們退縮回到男性洞穴中,通過電子遊戲和酗酒來麻醉自己,而沒有學會如何正確地在校園裡或職場上與遇到的女性同齡人交流互動。

因此,許多二十多歲的適婚女性對於無法找到值得結婚的男人感到越來越沮喪,她們心中理想的結婚對象是那些有望在職業上取得成功、有潛力成為有愛心的丈夫和負責任的父親的男人。由於可供選擇的對象較少,她們在大學裡沒有遇到具備這些素質的男生,因此,現在女性的平均結婚年齡是28歲,大學畢業後還要等很多年。

在我的《美國的復興》一書中,我曾寫道,當年輕人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標後,會變得有自律、做事專注。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人生並不僅僅屬於自己,他們會向身邊的人展現自我犧牲和無條件的愛。他們會成為大多數人心目中的「好公民」,會成為一名有教養的紳士。

這些品德都是以前的大學經常教育和告誡年輕人必須具備的特質,而這些特質在今天卻嚴重缺失了。

那麼,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為什麼適齡男人不再步入大學校園?約翰‧斯頓斯特里特(John Stonestreet)也許指出了問題的癥結所在,他說:「在許多學校,『男生』總是會因為一些自身無法控制的事情而不斷受到外界指責,比如他們的男性身分或種族差異。」

如今,男性的不良行為永遠沒有值得原諒的理由,但當優秀的年輕男子遭到外界的類似攻擊時,許多人會說「這有什麼用?」

因此,對於許多男性來說,欠下巨額債務以完成大學教育,不是為了被外界告知,他們是「有毒的」,是世界上所有問題的主要原因。

正如賓州利哈伊大學(Lehigh College)的一名男生所言,「呼籲多樣化已經加劇了對於男性領導的妖魔化進程。那麼,為什麼男人應該心甘情願地以累積大量債務為代價,進入一個新環境,而在這個環境中,他們卻處處受挫?」

已故的格勞喬‧馬克思(Groucho Marx)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剛剛加入的一個俱樂部裡有個成員對他說:「孩子,我們最近招了一些糟糕的會員。」 此後不久,格勞喬在辭去俱樂部會員資格時寫了一句有名的話:「我拒絕加入一個會讓我成為會員的俱樂部。」這就是如今大學裡許多年輕人的感受——我為什麼要加入一個會因為自己的身分而遭到詆毀的俱樂部?

喬治‧吉爾德(George Gilder)也不禁發問:「有自尊心的男孩為什麼要選擇加入美國日益女性化的大學?」

如果我們希望這些年輕男子們放下電子遊戲,走出「男人洞穴」,回歸校園,也許現在就是時候我們讓他們再次感到受歡迎了。我們需要告訴他們,他們是有價值的,不該遭到詆毀。我相信,如果做到這些,年輕男子們會做出適當的回應,他們不僅會重返校園,而且會成為更好的男人,從而成為更好的公民。他們將成為年輕女性心目中的理想「紳士」,奉獻社區,造福社會。

作者簡介:

蒂莫西·戈格萊恩(Timothy S. Goeglein)是首都華盛頓特區「聚焦家庭」(Focus on the Family)組織負責政府和外聯等領域的副總裁,也是《美國的復興:信仰、家庭和個人犧牲與治癒國家之道》(American Restoration: How Faith, Family, and Personal Sacrifice Can Heal Our Nation)一書的合著者。

原文:The Incredible Shrinking Campus Male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立場。

責任編輯:高靜#

相關新聞
【名家專欄】分不清中共和中國人的雪城大學
【名家專欄】芝加哥大學英語系只准研究黑人文學
【名家專欄】美國大學內的新種族隔離
【名家專欄】愛是需要教導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