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首提「突發事件」引民眾搶購恐慌

人氣 3366

【大紀元2021年11月09日訊】(香港大紀元記者梁玉炎、徐亦揚採訪報導)中共商務部11月1日發布《關於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與之前兩次類似「通知」不同的語彙,引發熱議,並造成中國民眾心理恐慌乃致搶購物資的局面。除最近中國疫情再次升溫以外,台海緊張局勢也成為此官方說法引申的焦點。對於北京是否「不慎」透露真實意圖,之後官宣又紛紛發文滅火,由是引發朝野評說。

此次說法與前兩次不同

中共當局發出「保供穩價」的說法最近連續出現三次。前兩次基本都集中在為防範疫情變化的角度上。

8月13日,商務部「部署近期防汛防疫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部長王文濤通過電視電話會,要求各地商務部門做好老百姓生活物資供應的保障工作;9月17日,商務部辦公廳印發《部署中秋國慶期間防疫保供穩價工作》通知,要求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米、面、油、肉、蛋、奶、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的監測預警,……加大備貨力度,確保當地生活必需品不脫銷、不斷檔,供應充足。

官方最新一次的話風有了變化。商務部11月1日發布的《關於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的通知》稱: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堅持底線思維,……每日跟蹤蔬菜、肉類等重點生活必需品供求和價格變化情況,及時預測,及早預警。做好今冬明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工作。

該《通知》首次而且兩次提到「突發」一詞:鼓勵家庭根據需要儲存一定數量的生活必需品,滿足日常生活和突發情況需要;滿足居民在突發事件情況下生活必需品採購需求。

當局對「突發」的擔心兩次出現在對外公布的正式通知中很不尋常,這也讓外界發出疑問:什麼樣的「突發事件」會導致不尋常的後果,以至於官方公開表白?

商務部通知引發居民搶購潮

中國疫情的持續起伏讓北京當局焦頭爛額。據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簡稱衛健委)11月3日發布的通告稱:11月2日0時至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09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6例(跨7省和直轄市上海市);本土病例93例(跨9省和直轄市北京、重慶)。

中國自10月17日起爆發新一波新冠本土疫情以來,截至23日已累計133例確診,一週內波及11個省份。衛健委坦承,疫情出現多點散發,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北京等5省市已暫停跨省旅遊,嚴控人員流動,北京有幾個社區也實施封城。原定10月31日舉行的北京馬拉松比賽也將延期。

目前,被衛健委列屬中高風險區的省市有北京、內蒙古、貴州、甘肅及寧夏。北京的新增本土病例中有一些是具有高度傳染力的Delta變種。北京稱,將在2022年2月舉行冬季奧運之前保持高度警惕。

河北石家莊中共病毒(COVIC-19)疫情升溫。當地通報稱,截至11月2日上午11點,全市共有確診病例12例;此前一天的通報稱,流調信息初步判定,至少8人在同一傳播鏈上。當天上午,石家莊市副市長張峰珍在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前石家莊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全市進入應急狀態。

中共商務部的通知發出後,隨即在中國引發搶購潮。大批市民湧入超市和雜貨店,囤積米麵糧油等。北京、重慶、河南、江蘇等多地出現搶購潮。北京顧客大批購買糧油產品,大白菜、大蔥、土豆等超市蔬菜也被搶購。

江蘇啟東市商務局一工作人員告訴大陸媒體記者,近兩天,該市部分市民不理性囤積物資,個別市民甚至一次性購買了600斤大米。

通知引恐慌 官方滅火調校輿論

商務部通知引發的恐慌讓北京始料不及,趕緊跟進輿論降溫。

中共官媒《經濟日報》11月2日發文稱,對《通知》不要過度解讀甚至誤讀,並稱:「通知的本意就是怕疫情散點突發讓人們措手不及,大家想像力不要太豐富!」

該文進一步解釋稱,通知中關於「應急」的話,主要是針對疫情防控,部分小區臨時封控,可能造成生活不便。從長期看,也是宣導居民提高應急管理意識,增加必要家庭應急商品儲備,作為國家應急體系的必要補充。

二流黨媒《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也出來「闢謠」稱,商務部鼓勵家庭儲存生活必需品,「這句話被有的自媒體捕捉到,並與當前緊張的台海局勢聯繫起來,引導公眾產生為台海戰爭未雨綢繆的聯想」,這是敏感時期輿論的「放大鏡效應」所致。

黨媒的辯解並沒有消除百姓從《通知》中聞到的戰火硝煙,不斷有大陸網民發布有關台海要開戰等猜測:「要打了嗎?」「要買五桶統一麵了。」「誰能告訴我,往年發過這樣的通知嗎?」「去庫存?漲價?打仗?疫情?什麼情況?幾個意思?」「果然是拉動消費的妙招!嚇死個人了!」「疫情去年就開始,也不會建議這樣呀~」

有些地方當局的作為,也在「巧合」的時間點直接打臉黨媒。商務部鼓勵儲存民生物資的同一天,1萬名濟南市民陸續收到來自濟南市政府人防辦公室免費發放的「人防戰備應急包」。

濟南市民黃先生還曬圖給中國媒體「極目新聞」,並逐一説明他收到的「人防戰備應急包」內有滅火毯、逃生繩、醫療急救包、手電筒、防水火柴等急救逃生實用物品,而且還配有使用說明書,方便市民學習使用。

發現官媒開始滅火,濟南市人防辦公室一工作人員2日又趕緊出來解釋稱,免費發放「人防戰備應急包」,目的是引導市民關注人防,了解人防戰備。

疫情所致抑或武統前奏 各界解讀

對於北京當局《通知》中的「突發」一詞所表何意,各界有不同解讀。

中華民國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Su, Tzu-yun)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中共商務部所說的屯糧和所謂的戰備救急包,也僅僅是為了應對疫情,還有物資可能的匱乏。

他說:「當然第一我們是從客觀的事實來看,它(中共)以往有很多類似的做法;第二,從現代的國際安全預警系統來看,如果中共有大部隊的調動或者集結,很容易就會被衛星或者其它偵測手段所發現。」

台灣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副教授陳至潔(Dr. Titus C. Chen)也告訴大紀元記者,他認為這應該是正常的工作進行,跟打仗應該是沒有什麼關係。他表示:「現在沒有其它的跡象顯示中共正在調兵遣將。如果中共有能力攻打台灣所得到的好處大於成本的話,它一天都不會等待,一定會攻擊台灣,但是這個情況現在還沒有出現。」

對於中國網民解讀官方所謂的「突發事件」可能是為了備戰,旅美《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對大紀元記者表示:「我覺得這種可能性不大,它(中國)現在疫情這麼緊張,拖這麼久,導致它清零的措施對一般的經濟、生活有很大的影響。……我認為中國(中共)現在不會去打台灣。因為它知道打台灣的困難很大,台灣的軍隊也有很強的戰鬥力。」

胡平還表示,雖然美國沒有很清晰的戰略,但基本還是很清楚,就是在台灣維持自己現狀的前提之下,中共要對台動武,那美國幾乎可以肯定一定是要介入的。

他說:「中共的軍力雖然這些年有很大的增長,對付美國還是有相當大的困難。再說,就算打下來了,但跟台灣結下那麼大的仇恨,接下來怎麼辦?還有一個結果是會引起世界各國對中共的反感,不說別的,如果都對中共採取可能採取的一些制裁的措施,那中共這麼多年來所依賴的戰略機遇期,從此就劃句號了,那肯定就不行了,對它影響就很大,這麼做對它不上算。」

蘇紫雲表示:「我個人認為(中共發起戰爭的可能性)不高,因為中共發動戰爭絕對會不惜代價,可是它無法接受風險。所以在它沒有把握可以直取台灣的情況下,它採取軍事冒險行動的機會是相對低的。」

陳至潔認爲,中共還在等待對它來說最好的攻台時間,但應該不會是現在。他說:「我也問過政府裡面的朋友,有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中共現在準備打台灣,他們也都是說沒有這樣的跡象。」

知名評論家張傑在《議報》發文表達的看法是:為什麼中國商務部要鼓勵老百姓存儲生活物資,目的就是通過這種模稜兩可的信息製造戰爭氛圍,恐嚇台灣民眾,同時對中國老百姓溫水煮青蛙,在反覆的輿論衝擊下,漸漸接受對台灣發動戰爭的動員。但這種陰招損招是兩面刃,恐嚇台灣作用並不大,破滅中國人「歲月靜好」作用巨大,使他們更加焦慮不安,認識到搭便車、讓抱薪者凍斃於風雪,最終的結果是不得不面對災難。

責任編輯:連書華#

相關新聞
【一線採訪】江蘇常州市民瘋搶生活物資
【一線採訪】多地現搶購潮 爆發打鬥場面
中共高調備戰宣傳引恐慌 專家:糊弄國內百姓
中共建議儲備必需品 引發攻台猜測和搶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