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美意」正在飄揚

作者:方靜
當「善意」的種籽落地、生根、發芽,就可能長成一棵大樹,讓人遮蔭、乘涼。 (Pixabay)
font print 人氣: 127
【字號】    
   標籤: tags: ,

為瑣事繁忙,經年勞碌奔波、日復一日,自己也不例外。平時往來的街市,在匆促中,大都習以為常、視而不見。一天,停車等候綠燈通行之際,環顧周遭,突然,一股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襲上心頭……

在駐留的片刻,最吸引目光的是對街一塊迎風招展的廣告布條。紅底白字懸掛在當鋪正前方,上面寫著:箭頭指右——飲料很好喝;箭頭指左——很會剪頭髮。讀罷,我莞爾一笑,深為這個景致所觸動,一路上都在想著這隨風飄揚的「美意」。而其間,「意」味深長……

首先,非常驚訝文案設計者的「創意」。這是一個講究廣告行銷的時代,商家、業主無不費盡心思、卯足全力去彰顯、推薦自家產品的強項與優勢。然而,這一塊布條,卻沒有一個字為當鋪做宣傳,稱讚的是左鄰右舍的飲料店和理髮廳;但是,卻讓人印象深刻,不得不注意到當鋪本身,進而好感度大增。所謂的「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應該就是如此吧!

再者,很欣賞店主的「情意」。不知道比鄰並排的這三家舖子,是否有親友關係?但無論如何,彼此之間能夠惺惺相惜、大力支持的做法,有別於目前「各人自掃門前雪」的孤高、冷漠。不難看出,這當中呈現「利他」的思想,這是一種無私的為他人利益著想的行為。而經驗告訴我們,「得道者多助」,幫助別人之後,別人也會幫助自己,從中獲得好處。

還有,就是那不言而喻的「善意」。小小的布條,沒有華麗、誇大的詞藻,只是簡單、親切的話語,滿滿的「善意」,就盡在其中了!由此可見,行善無須巧舌如簧、過甚其辭,就是真誠相待、紮紮實實去做罷了。羅曼.羅蘭也提醒大家:「善,不是一種學問,而是一種行為。」當「善意」的種籽落地、生根、發芽,就可能長成一棵大樹,讓人遮蔭、乘涼。

緊張、急迫之餘,停住腳步、深呼吸,讓節奏舒緩下來吧!吹吹風、曬曬暖,或許會驚覺,其實,我們的四周不乏美好的事物,只是欠缺慧眼去發現與探索。@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泰山的西麓,一道山澗時隱時現,在參天古木的掩映下、在嶙峋怪石的環繞中,倒映著千年的女蘿,浸潤著三十三層的諸天,似有種不可言說的靜謐。澗水淙淙,尋聲而上,得一古觀,觀中有亭,臨水高踞,有三人端身正坐讀書其間——這一幕時隔千載,卻宛然如在目前。這三個讀書人,正是被後世尊為宋初三先生的胡安定、孫明復、石守道。
  • 越國,齊海,陶地;謀士,相國,富賈。三種角色,三重人生,卻在春秋時期一位叫范蠡的人身上,呈現出神奇的統一。「重農抑商」歷來是古代中國的治國傳統,故而歷史上能征善戰者有之,輔國效君者有之,但以商人身份名揚天下的卻屈指可數。范蠡以布衣之身,不僅官至將相,位極人臣,更能果斷轉型,投身商海,確立好善行德的商人形象,豐富了商人文化。他的才學與經歷已教人驚嘆,他所奠定的「中華商道」更為後世傳頌。
  • 位於義大利南部臨海村莊的阿恰羅利(Acciaroli),自然美景引人入勝,但這裡還有個很特別的景象,走在這個村莊迎面而來的八旬以上長者比比皆是,長壽對居民來說稀鬆平常。
  •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詩人用寫意手法,僅僅幾筆,便勾勒出登鸛雀樓所見到的蒼山落日、大河奔流的壯觀景象。其豪邁壯闊,令人心往神馳;意境之壯美,再無以復加。同時,它的情韻也十分雋美。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樂府之有喬、張,猶詩家之有李、杜。」[1]說的是元代後期兩位以散曲留芳後世的大作家,「喬」即喬吉,「張」便是張可久了。
  • 「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簪指綰髮或妝點的頭飾,珥指或簡約或繁麗的耳飾。精煉的語言,描摹出古代女子的妝飾風華,以及那份沉靜懷舊的繾綣心曲。時光流轉,簪釵等頭飾,到如今已不多見。唯有耳畔點點珠翠光華,仍然熠熠生輝,真正成為不可或缺的閨中良伴。
  • 對於某件事物,有時想要得到它,結果卻是失去了它;有時看似失去了,結果卻是得到了。為此《淮南子》還講了幾個例子。
  • 端午節一到,「門掛艾旗驅百病,戶懸蒲劍斬千邪」成了一種招牌節景,帶有驅逐瘟疫、防治百病的象徵意義。那為何古人選用艾草、菖蒲這兩種植物來懸掛在門戶上呢?
  • 塞外的大草原上,散落著大大小小的蒙古部族。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的一天,居住在斡難河畔的「黃金家族」後裔——乞顏族落,迎來了一樁大喜事,首領也速該的長子降生了。這個嬰兒一出生就不平凡,手中握著一塊堅如紅石的血塊。
  • 儒家經典《大學》有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是以古代有抱負的士子為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都要首先修身、齊家。唐朝著名大臣、書法家柳公綽堪稱這方面的典範。他是唐代書法大家柳公權的哥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