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嘉「操節比瓊瑤」 孝感動天母親死而復生

文/周曉輝

王士嘉為人端重、踐履篤實,他與尚書胡濙「並以忠厚稱」。史書說「凡其所行莫不盡誠」。(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958
【字號】    
   標籤: tags: , ,

明朝英宗正統六年(1441)九月的一天,都城門外格外的熱鬧,幾十名朝廷大臣正在為辭官返鄉、已年逾七旬的禮部侍郎王士嘉踐行,他們中有內閣首輔楊士奇、楊溥等。當時「送者車百輛,道路觀者皆曰賢哉」。依依惜別時,眾人紛紛賦詩頌德相贈。

楊士奇賦詩曰:「平生操節比瓊瑤,身荷天恩到五朝。為國一心常耿耿,歷官雙鬢已蕭蕭。西人每見談仁政,故吏頻聞誦教條。獨恨相逢各遲暮,白駒那復永今朝。」

這位「操節比瓊瑤」的王士嘉,為何得到同僚和士大夫們如此的推崇和敬重?

王士嘉(1369年~1455年),字道亨,號裕庵,山東武城人。五歲時父親死於戰亂,由母親教養長大。他的母親程氏「任地百畝,勤力桑麻」,不僅「德為鄉鄰所推重」,且又「少從女學,頗知詩書」。在母親的悉心培育下,小小年紀的王士嘉就聰敏好學,少年時便顯露出了才華。

十二歲時,王士嘉已能賦詩吟詠,其寫的《古塔詩》中云:「浮屠何代建,峭拔入雲端。絕頂登臨處,摩挲星斗寒。」詩中的高七層的慶林寺塔相傳建於唐代,現存碑記載明嘉靖年間重修,是武城歷史上的著名景致之一。迄今,在塔的內壁上,仍可以看到宋、元、明、清歷代文人的詩文,王士嘉十二歲所做的這首詩也在其中。

當時鄉裡的先生劉中行看到此詩後,深為驚異,說道:「寇萊公『舉頭紅日』之句,不過是也,他日必至公卿 。」寇萊公指的是宋代著名的大臣寇準,其同樣是天資聰穎,年少時就寫出了不少好詩。劉中行將王士嘉的才華與寇準相比,並預言他將同樣位極人臣。

王士嘉寫的《古塔詩》中云:「浮屠何代建,峭拔入雲端。絕頂登臨處,摩挲星斗寒。」示意圖,圖為宋人《西湖圖》局部。(公有領域)

任縣令勤政愛民 性敏善斷

果不其然,王士嘉二十歲通過拔貢進入太學學習,在太學期間,其才華讓太學諸生都十分佩服,他還得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親自召見。幾年後,他被破格任命為大同府山陰縣縣令。山陰百姓粗曠彪悍,王士嘉就教他們學習禮儀。他勤政愛民,鼓勵農桑,常常深入有困難的農家幫農戶種田,並根據百姓的勤惰予以獎勵。感知到縣令的仁愛,山陰百姓莫不化服。

史載,王士嘉「性敏善斷」,就是思維敏銳,善於斷案。史書上記載了他任縣令期間斷的這樣兩個案子。

一個案子是「盲人失金」案。夏日的一天,有個盲人隨身攜帶一百兩銀子趕路,因為喝醉酒便躺在城南荊樹下睡著了。等睡醒後,發現銀子不見了,驚駭之下,遂到縣衙報案,很多人都跟著到縣衙門口看熱鬧。王士嘉接下案子後,對眾人說:「那棵荊樹為妖孽,應當出城審問。」眾人聽了都十分納罕,不知縣令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便都跟隨去觀瞧,看看縣令如何審問。

與此同時,王士嘉卻令手下衙役祕密查看不跟隨出城之人,果然抓到了一個倉惶失措之人,經審問後,果真是偷錢者。

另一個案子說的是王府失竊案。一日,山西代王府發生了一件怪事,府內的銀子和寶鈔(註:明朝紙幣)連續丟失,但蹊蹺的是,失竊屋子的門窗完好,外面的封條也沒有被撕開過。錢財究竟如何丟失的?

百思不得其解的代王素聞王士嘉的大名,遂將其召到府上,請他查看。王士嘉來到王府後,仔細查看現場,發現樓頂的氣窗好像有進出的痕跡,但顯然不是人遺留下的痕跡。他因此懷疑是猴子所為。

於是,王士嘉請王爺下令召集全城耍猴人帶著各自的猴子到王府。待這些耍猴人和猴子到王府後,王士嘉命人在每隻猴子面前扔下一沓寶鈔和幾個銀塊。其它猴子都無動於衷,只有一隻猴子飛快地撿起了寶鈔和銀子,轉身遞給了主人。

如此真相大白,這隻猴子的主人就是偷竊者。自此之後,王士嘉斷案如神的名氣更響,鄰縣有破不了的疑案,也要請王士嘉出馬。他又斷了不少奇案。

猴子
王士嘉來到王府後,仔細查看現場,發現樓頂的氣窗好像有進出的痕跡,但顯然不是人遺留下的痕跡。他因此懷疑是猴子所為。示意圖。(Pixabay)

孝感動天

自小由母親撫育、教導長大的王士嘉,與母親的感情非同一般。在山陰任縣令期間,他將年逾七十的母親接來奉養。一次,母親患病,王士嘉早晚侍奉母親服用湯藥。然而,雖然他盡心侍奉母親,母親的病還是日漸加重。

一天,母親忽然氣絕,王士嘉哀號不止,聲徹天地。很快他的母親死而復生。時人皆認為是他的孝心感動了上天。

能臣幹吏 一心為國

在做了十年縣令後,王士嘉任饒州監陶官,經他手燒製的三十多萬件瓷器,皆按約定時間交貨,且件件無瑕疵。在明成祖永樂初年王士嘉又被擢升為陝西按察僉事,其所到之處再無冤民。此間,他還破獲了震驚朝野的劫貢大案,隨後被改授為工部都水員外郎。

在母親去世服孝三年期滿後,王士嘉被任命為工部虞衡司郎中,負責皇宮營建事務。當時建造北京紫禁城的大量木材都堆積在紫荊關,山西軍民防備偷盜擔心有失,朝廷便派王士嘉處理,他將一切都安排得十分妥當。

此後,王士嘉又先後任北京行部工曹郎中、陝西右參政、禮部右侍郎。在任行部工曹郎中時,他建議經運河北去過臨清的船隻,可捎帶臨清貢磚,並根據數量抵銷一定的榷稅。此舉不僅受到帶磚者的歡迎,而且可以將大量貢磚運入北京,減少了朝廷的運輸費用,保證了紫禁城的建設。

又因為王士嘉知曉古今禮儀之事,在士人中享有清譽,他被推薦任禮部右侍郎。因為其為人端重、踐履篤實,他與尚書胡濙「並以忠厚稱」。關中大旱時,皇帝派他前往祈雨,雨隨即下了起來。史書說「凡其所行莫不盡誠」。

關中大旱時,皇帝派王士嘉前往祈雨,雨隨即下了起來。圖為明 呂文英《江村風雨圖》。(公有領域)

清廉好善 清譽振世

王士嘉為官十分清廉,正統四年(1439)秋,北京暴雨成災,他在北京所住的房子坍塌。英宗皇帝知道其家貧,就命有司「賜第東安門外」,還賜給他磚瓦木料讓他自己修建住宅。在英宗皇帝的眼中,王士嘉「儀觀魁偉,性度開爽,為人狷介,持正不苟,家無餘貲,士林高其行」。

1441年,年逾七旬的王士嘉經再三上書,才獲准辭官。臨行前,明英宗不僅賜酒,而且發給他回家的路費,才有了開頭那一幕。

回到武城後,王士嘉閉門謝客怡神養性,整日手不釋卷,有時教導教導後輩。鄉人都非常敬重他。

王士嘉歷事五朝,雖然享有厚祿,但所居之處、所吃的東西都如寒士一般。如果見到貧窮而求助無門者、孤而不能婚嫁者,必定給予資助。這樣的例子很多。

景泰六年(1455年)十月十二日,八十七歲高齡的王士嘉病逝於家中。他臨終的遺言是:「忠厚傳家,清白繼世。勿請諡封,封必辭。」

王士嘉病逝後,代宗皇帝親自派人來武城為王士嘉送葬,將他的名字欽入鄉賢二祠並載入竹帛國史簡。時任吏部尚書的王直為其撰寫的墓誌銘中,稱其「功業日章」「譽望四馳」。談遷所著《國榷》卷九十二,稱王士嘉為官「深得聖上寵信和幕僚敬仰,在朝中享有『勤厚謹慎,克能佐理,才德老誠,清譽振世』之美譽」。

參考資料:

《雙槐鈔卷》
《明史》

責任編輯:李婧鋮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他的《勸學詩》激勵了一代代的莘莘學子;他的書法豐厚雄渾,雍容正大,法度謹嚴又氣勢磅礴;他為官清廉,正直敢言,凜然赴難,視死如歸,其忠義大節,光風霽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範——大唐書魂顏真卿。
  • 岳陽樓
    《岳陽樓記》就像一個巨大的文學磁場,吸引、感染著接觸到這篇文章的讀者。現在想來,如果沒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獨具慧眼地對范仲淹的約請,後人就讀不到這篇繪聲繪色描寫浩渺的洞庭湖變幻無窮的風光、遷客騷人對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後又轉化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浩歎的美文。
  • 民間過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風俗,祈求福祿臨門。在東漢時,「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孝子黃香卻「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從一介貧民轉身為得皇上賞識尊重的賢臣,掌管國家樞機要務。這樣的福分從何而來呢?
  • 明孝宗弘治二年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明神宗萬曆十八年改諡「忠肅」。于謙蒙冤於一時,卻萬世不泯,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 《書經‧大禹謨》有句話:「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自滿會招致失敗,謙虛會得到益處,這是自然的規律,普遍的真理。而耿直敢言的伯宗,卻無法遵從。不過伯宗的妻子卻深知此理,後人稱讚伯宗妻子知「天道」,從而保全了兒子的性命。
  • 明孝宗弘治二年,朝廷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愍」。浙江巡撫傅孟春認為「肅」之一字,未足以盡于公之良惠忠貞,為此具疏。
  • 一日,浙江鹽台姚舒因歷吳山,見行人伍公,即春秋時伍子胥也。復過褚堂見僕射褚公,即唐時褚遂良也。來至棲霞嶺見武穆王岳公,即宋岳飛也。特謁三台山贍于肅愍公祠。姚舒觀四王公之忠節,皆祠於杭。欲共建一坊,一可以共播休烈,一可以勵後觀瞻。後坊成,名曰「忠節坊」。
  • 明憲宗成化年間,于謙之子于冕獲赦,于冕上疏為父于謙平反,憲宗親自審理,並下詔予以平反。明孝宗弘治二年,明孝宗追贈于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賜諡「肅愍」,欽賜在墓邊建祠堂,題為「旌功」。
  • 王蘇二人政見不同,只因各自性格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但本心都是心繫天下、為國為民的;對於對方的人品道德、詩文學問彼此都是互相敬重的。
  • 曹吉祥等叛亂失敗,曹吉祥被磔刑於市;徐有貞獲朝廷赦免其罪,回到家鄉,後病逝,終年六十六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