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提鄧小平口號 學者:大陸危機陸續爆發

人氣 37233

【大紀元2021年12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駱亞、寧海鐘報導)中國經濟下行情況嚴重,中共總理李克強日前重提鄧小平當年提出的「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專家認為,中國經濟從2020年起就萎縮了,未來危機會陸續爆發。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據中共新華社報導,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參事、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座談會。

李克強在會上表示,要實現所謂的現代化,「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付出「長期艱苦」努力。

所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句話是文革後由鄧小平提出來的,以否定毛時期的「以階級鬥爭為綱」的政治路線。

中共官方此前不斷宣傳「經濟形勢良好」「穩中有進」,但近期卻改口了。北京當局12月初召開一場閉門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與李克強均承認中國經濟非常嚴峻、不樂觀,遭遇多項困局的挑戰。該次會議除了強調所謂「穩字當頭」,也罕見重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時評人士郝平在大紀元發文表示,經濟快速發展向來是中共所謂的執政「合法性」基石,然而這個「合法性」基礎正在急速瓦解,這次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中,接連出現25個「穩」字,表明共產黨正面臨著因經濟迅速下滑而帶來的執政危機。

知名評論人唐浩在節目中表示,李克強在11月三度公開強調經濟出現「下行壓力」,要大家頂住壓力,這一點已經相當不尋常;加上有「國師」稱號的中國經濟學家李稻葵12月2日也公開說,未來幾年會是中國自改革開放後經濟最困難的時期,提醒人民「苦日子要來了」。官方這些發言都表明同一件事,就是未來中國經濟形勢非常嚴峻。

儘管當局聲稱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際行動似乎並非如此。中共當局近年對各類企業頻頻出重手,以反壟斷、數據安全等為由整肅視頻遊戲、教育培訓、金融科技、食品配送、網約車、加密貨幣以及債務危機重重的房地產業。影視和網紅行業也成為當局強力監管的對象。

大紀元近期持續報導中國大陸經濟下滑嚴重,當局的監管風暴導致大批人群失業。

大陸專家:中國經濟從2020年起就萎縮了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國際部主任王軍對大紀元表示,明年的中國經濟情況比今年要糟糕。世界銀行最新的預測也調低了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

「有各種因素交織,包括國內的因素。明年的經濟工作比今年更艱難。所以李克強講這個話不出意外。」王軍說,經濟下滑以後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中國人)年前找不到工作,會帶來不穩定因素」。年輕人如果沒有工作就會到街上去鬧事,集會、抗議。

另一個指標是就業情況。王軍說,今年研究生報考人數就創了新高,這很能說明就業問題嚴峻。

據大陸媒體報導,中國今年有457萬人報考研究班,比去年增加80萬人,創歷史新高。有調查指出,近6成考生是因就業困難而選擇考研究生。

中共官媒報導稱,李克強在24日的座談會講話中還強調,不搞「大水漫灌」式強刺激。對此,王軍以城市的擴張為例說,中國大城市周邊有很多衛星小鎮,占用農用地建樓房,造成巨大的浪費,帶來虛假的繁榮。高高的二十幾層樓,晚上8、9點鐘,百分之八九十的都是黑的,都是沒人住的,人們叫鬼城。

「政府賣土地給房地產商,等於政企合謀,串通一氣,這樣的經濟實際上是很危險的,加上中國人口出生率很低,待個二十年,這個鬼城很多了,有樓有房,沒人。」王軍說。

李克強還講了有關市場主體是「青山」的話。王軍說,實際上過去中共有文件稱,市場主體是資源配置的決定力量,政府是輔導的作用,叫什麼「政府發財,企業唱戲」,最近幾年有點反轉了,政府一家獨大。要「做大做強國有企業」,是最近幾年才這樣說的。

王軍說,事實上國營企業很多都不掙錢、虧損,效率很低,天則經濟研究所做了好多這樣的報告。他說,有一個中央高級官員就曾經講,未來國企全部會消亡了。當然,他認為這句話可能有點絕對了。

有港媒認為李克強的講話從某個程度上講是對近年一些做法的糾偏(改正偏向)。王軍表示,實際上李克強的聲音是很小、很弱的。他管經濟是主業,現在不敢說別的話,他說別的話可能會說錯。習近平的話比較多一點。

王軍說,但是李克強在2020年4、5月份有一個講話還是突破的,「他講搞地攤經濟。因為去年疫情爆發很嚴重,老百姓基本上生活都維持不了,就讓做點小買賣吧!」

他說,疫情爆發以後,對各行業的衝擊很大。實際上從2020年起,中國經濟就萎縮了。

台學者:中國經濟下行不可避免 危機會陸續爆發

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對大紀元表示,中國房地產危機引發政府的財政危機,「所以現在習近平在拚命搶錢,他在顧錢袋子,所有的政策,從產業監管、共同富裕、查逃漏稅,到一般人的銀行戶頭超過十萬塊要查資金來源,還有去抓那個澳門賭場大亨,全部(動作)都在搞一件事情,就是在抓錢袋子,(這)反映背後的財政危機非常嚴重。」

一些西方人覺得中國的經濟問題沒看出來有這麼嚴重。吳嘉隆認為,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中國經濟數據本身有問題,「經濟數據本身就是容易摻水,報喜不報憂」。

12月11日,中共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在一次會議上談到,中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消費和投資增長勢頭減弱,供應鏈受阻,企業生產面臨生產要素的短缺,包括缺晶片、缺電、缺櫃、缺工等問題。

但與會的前財長樓繼偉直言,這些都沒有出現在統計指標中,披露的指標竟然都「非常好」,完全沒有反映經濟下行風險。

吳嘉隆對大紀元說,中共專家自己也講出來了,說很多經濟數據是有水分的,這讓外界沒有辦法看清楚真正的局面。「內部自己人也都知道這個要打折扣。其實去年的應該就已經衰退了。」

吳嘉隆認為西方人唱好中國經濟的第二個原因是,西方國家裡面還是有不少親中派,跟中共做生意有賺過錢的。但現在他們要慢慢去調整說原來不行了。

吳嘉隆舉例說,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她本來想把德國的汽車賣進中國市場,對中國市場有期待,她最近才說她對中國市場的期待太天真了。

他說,中共鼓吹抵制外國、台灣和澳洲的產品,其實另有內情。「你只要對他制裁,他就反制裁,其實就是要少買外面的東西。比如之前新疆(奴工)棉花的問題,歐洲制裁。後來中國也對H&M、Nike反制裁。其實就是少買外國貨,多買本國貨,(原因)就是沒有外匯開支,外匯不夠用。」

「(中共)之前不買台灣的鳳梨,2019年的時候不買台灣的鳳梨,說是要給蔡英文政府警告。其實說穿了就是錢不夠用了,後來對澳洲的農產品、大豆、龍蝦、牛肉也不買了,其實就是外匯儲備有問題。它已經沒辦法了,準備過苦日子。」

吳嘉隆認為,當中共自己講出準備好過苦日子的時候,就表示接下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沒有好日子過。「所以從現在起,中國經濟的持續下行是不可避免的,經濟、財政跟金融的危機會陸陸續續爆發。」

台灣財經專家黃世聰此前也對大紀元表示,中國通貨膨脹壓力增高、失業率走高,社會動盪之下,就會影響到中共高層的統治。當局對各種產業的一連串打壓,也構成不穩定的因素。未來來自於經濟方面的變數會對政治上產生衝擊,這是當局最為害怕的。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樓繼偉轟經濟數據不可信 吳明德:官員為何報憂
中共調整2020年GDP數據 學者:參考價值不大
郝平:2021九類假情報逆襲中南海 習危機重重
【財商天下】「動態清零」開始反噬中國經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