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在「利」字面前

作者:方靜
捕龍蝦的漁船
人生在世爭取利益,在過程中必須合乎「道義」,這樣才能夠心胸坦蕩、淡定自若。(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76
【字號】    
   標籤: tags: ,

出門辦事,順道去銀行ATM提款,在那附近繞了幾圈,好不容易找到停車位。一來一往,不過五分鐘的時間,就收到一張30元的停車繳費單,當下直接的反應是:運氣怎麼如此之差,確實感到不舒服。

然而,很快的,就察覺到自己的心態不對勁,使用者付費,是普遍的公民認知,何以會產生疑慮呢?再進一步探究,原來是前一天去T市訪友,停車四個小時才付80元,當時還感到意外。如今兩相對照,才發現:在「利」字面前,即使是區區幾十元的蠅頭小利,還是糊裡糊塗、昏頭昏腦,無法做到不動心。

難怪古人感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不過,古人造字很講究,「利」字,由一個「禾」字加一個「刀」字組成。用意是告誡後人:利字旁邊有一把刀,想獲利,先看刀,警示人們謀利時,一定要行正道,不要走偏了,否則,就要受到處罰和制裁。如此諄諄教誨,真是用心良苦!

其實,所謂「利」,不單單指金錢,名聲、地位或權勢,甚至是情感;凡是念茲在茲、竭力追求者,物質與非物質的都包括在內。當然,人生在世,想爭取利益、創造美好生活,原本無可非議。但是在過程中,必須合乎「道義」,這樣才能夠心胸坦蕩、淡定自若。

孟子將義與利聯繫在一起,再三告誡後世只有按「道義」原則做人、行事,才能得到正當而長遠的利益。人都想求名利、得富貴,要達到這些目的,只有義才是最正確、寬敞、穩妥的道路。耶穌不也說,人就算賺得全世界,而賠上自己的靈魂,這又有什麼益處呢?

不可否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市場裡買賣、職場中應對或商場內交易等等,都圍繞著「利」打轉;重要的是在「利」字面前,如何去看待、抉擇與取捨。而心中有「道」者,懂得適度的拿捏、處置,根本不是甚麼很困難的問題!

這個事件,有如一記當頭棒喝,喚醒了混沌、昏聵的迷中人!但願,今後自己遵循內心之「道」,在「利」字面前,能夠有為有守、知所進退。@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歷史的舞台上,中原王朝上演的劇目,每每觀來輝煌壯觀,其中大明王朝為挽救瀕臨滅亡的朝鮮王室,演繹的「存亡繼絕」正統王道,以天朝雄風,驅除外邦覬覦,揚大明國威於芸芸大千。這場大戲,因青史一筆「東洋之捷,萬世大功」,成為支撐朝鮮王室再生的主軸。
  • 華夏大地稱為神州,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神傳文化,漢字是上天賜予的中華文化的基石。中共持無神論歪理邪說,瘋狂地破除「四舊」,胡亂地簡化漢字,極力地破壞傳統文化道德,違背了天理人道,腐敗透頂,世風日下,積重難返,倒致中共這個紅魔自己走向了垮臺。
  • 整個三國的歷史演繹了一個「義」字,桃園三結義是英雄結拜之義,一旦結義,自應福禍同當,生死與共;關雲長華容道義釋曹孟德,詮釋了故人之義。三國尤為感人的是劉備與諸葛亮之間肝膽相照,演繹了一段君臣之義。上引杜甫詠懷古蹟的七言律詩,點出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一體,享受相同的祭祀。
  • 君主如果講求道義,那麼百姓就會心服口服;如果全國百姓都講求道義,那麼敵國也不敢來攻打了啊!
  • 三國君王的成長壯大,也吸引無數豪傑投身這場如畫江山中的戰爭傳奇,譜寫出一段段交織著忠義、信義、情義、道義的慷慨壯歌。在這裡,有忠君不二、鞠躬盡瘁的謀臣良將,有一諾千金、情深義重的知己良朋,更有那深明大義、天下歸心的亂世英雄。
  • 關羽來時孑然,去時決然,功名利祿一概拋於身後,與曹營兩不相欠。既不負新主厚恩,更兌現舊日盟誓,關羽許都一行當真是忠義兩全,正氣浩然。
  • 齊國強大開明的大國氣象,孕育了稷下學宮群星閃耀的盛景。在齊國最強盛大的時期,稷下學宮學者雲集,從者數千,是天下學子最嚮往的文化聖地。大約在齊宣王晚年時,一個十五歲的少年,風塵僕僕從趙國來到了高門大屋的學宮外。
  • 艾草在中華文化中著重彩,「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有多少文化傳承來自於艾?聽過艾粽子、艾餛飩療病嗎?連孟子都借用「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說法,孟子借「艾」傳達什麼理念呢?
  • 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正月,在四海臣民的賀歲聲中,唐太宗廟謨深遠,撰著《帝範》十二篇共4000餘字,將自己戎馬一生的征戰經驗、勵精圖治的治國之道,作為對太子李治的訓誡之辭。
  • 一棵樹寄託故人意;一片心長懷鄉梓情。鄉之梓,凝結家鄉的情感、文化的記憶,「造福鄉梓」指回饋故鄉,文化源流就在「梓」的「史地」上展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