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先父如此崇尚古典傳統建築?

專訪:國家民間藝術協會主席賈斯汀‧舒博

人氣 1148

【大紀元2021年02月01日訊】(英文大紀元記者Lorraine Ferrier報導/雲川編譯)「每當有人提出國會大廈的規劃時,我都傾向於選用數千年來沿用的古典模式」,美國第三任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在1791年給法國工程師埃爾‧查爾斯‧朗芬特(Pierre Charles  L‘Enfant)的信中這樣寫道。

為什麼美國的總統和國父們如此崇尚古典建築,就連聯邦大樓和美國法院都效仿這種古典風格?古典傳統的建築和今天的美國人有什麼息息相關的聯繫?

國家民間藝術協會(National Civic Art Society,NCAS)主席賈斯汀‧舒博可以幫助解答上述問題,還不止這些。舒博同時身兼美國美術委員會主席一職,該獨立機構是七位由總統任命的美學家組成,專門負責華盛頓市貌美觀。舒博是國內學術機構和國務院的重要演說家,他的建築評論文章在諸多頂級期刊發表。

賈斯汀‧舒博是位於紐約的國家民間藝術協會的主席。(薩米拉‧布瓦/大紀元)

在電話採訪中,舒博解釋了尊重歷史建築的重要性,也探討了川普總統簽署的行政令「推廣出色的聯邦民用建築」的意義。NCAS表示支持這項行政令,該機構是旨在推廣公共藝術和建築的非營利組織。

大紀元記者:人們怎樣識別建築的好壞?

舒博先生:我認為人類天性中就存在對建築的鑒識,這就是為什麼任何文化族群的人們,都會欣賞世界上的經典古建築的原因之一,例如美國國會大廈和印度的泰姬陵等,這種認可源自於人類共通的天性。

在美國人心裡,某些建築的風格和民主是聯繫在一起的。你不必去學校上建築課,就知道法院是什麼樣的,教堂又是什麼樣的。這些歷史承傳下來的特定的建築形式,人們一看就知,我們保留這些是很有意義的。

最近,NCAS聘請了市場調研公司哈里斯就美國人對聯邦建築的偏好進行了民意調查,發現有72%的人更傾向於聯邦辦公樓和法院保持傳統建築風格。

被調查的人群涵蓋各種社會階層、黨派、種族和民族,所以這是非黨派的共識。美國人民很清楚地表達了願望,更凸顯出川普總統行政令的重要性:從根本上講,民主就是,人民選擇什麼類型的聯邦建築,我們就給他們建造什麼類型。

大紀元記者:為什麼美國的先父們青睞古典設計?

舒博先生:托馬斯‧傑斐遜和喬治‧華盛頓兩位總統,有意把政府和華盛頓特區的核心建築設計成古典風格。他們是向共和的羅馬和民主的希臘致敬。尤其是傑斐遜總統,視古典傳統為悠久而永恆的。

1796年業餘建築師威廉‧索頓博士設計的最早期國會大廈圖。(國會圖書館)
1800年左右的華盛頓國會大廈,美國參議院所在地。(國會圖書館)

傑斐遜總統遍尋各式古典建築,藉此提升美國在世界各國的威望。直至二戰前,美國的聯邦建築格局都是屬於古典風格的。

大紀元記者:美國建築風格是如何偏離先輩的意願的?

舒博先生:1949年新成立了一個聯邦機構叫總務管理局(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GSA),專門負責監督聯邦建築。於是經典的古典主義遭遇了歐洲集功能主義,機械主義的精簡的美學主義的現代風格。

1962年的一份聯邦辦公室環境報告中,其中只有一頁是講聯邦建築指導原則的。指導原則摒棄了正式的古典主義,暗含了對現代主義的傾向。同時,這些原則還指出,「設計的職能應該從建築專業流向政府部門,而不是反向行之」。

到底是誰在背後翻雲覆雨?正是那幫掌管建築業的現代派。自那時起,聯邦建築幾乎徹底淪為了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產物。

實證研究多次發現,建築師對建築的評價和普通人大相逕庭。

我要說的是,教育使建築偏移了人類本性的內涵,變成了只有受過教育的人才能理解的人造品。不僅是審美觀出現了偏差,有的建築師甚至說,人們應該就因為某幢建築太醜陋而欣賞它,當然他們自己也承認醜陋,價值體系完全不同了。

大紀元記者:現在主義就建築和現代藝術而言是一回事嗎?

舒博先生:現在主義對藝術和建築有不同的影響。對建築而言,現代主義完全拋棄了先前的傳統。現代派想另立門戶重新開始,初期時,他們懷著烏托邦理想,力求在科技和經濟主導的社會裡打造一個新時代的新新人類。

我還要指出的是,與現代藝術不同,建築是進入公眾視野的事物,是人們每天都會接觸到的,藝術則不是。比如說,你不喜歡這幅畫,你可以不去博物館參觀,你討厭那部小說,你就別買來看。而我們就生活在建築構建的世界裡,所以建築不可避免的包含少許政治因素。

大紀元記者:2020年12月,川普總統簽署「推廣出色的聯邦民用建築」行政令,偏重聯邦建築的古典和傳統的風格。這實際上對民用建築的意義是什麼?

舒博先生:行政令引導聯邦建築回歸古典和傳統的風格。它規定,新建的聯邦和法院大樓必須符合公眾的審美,並強調最重要的是公眾喜歡而非建築業的選擇,因為普通民眾的需要和建築業精英大相逕庭,後者都是身居國內頂尖建築公司的現代派。

此外,行政令雖未規定國內建築必須遵循古典和傳統風格,但指出應該有這方面的考量。

行政令還闡述了傳統建築不僅限於古典風,還包括哥特式、羅馬式、普韋布洛復興(Pueblo Revival)等非古典風格。美國的區域建築風格,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經典,但是也適合用在聯邦建築上。

不過,行政令明確規定華府地區的新建築必須符合古典主義,因為美國先父們的願望是把首府建成古典而莊嚴的城市。1901至1902年間成立的參議院公園委員會計劃,亦稱麥克米林計劃(McMillan Plan)在創建國家廣場和紀念碑時,延續了這一傳統以及其標誌意義。

美國人一談到政府,腦海裡馬上浮起古典建築的面貌,他們不會把華盛頓想成野蠻粗糙派或現代派的樣子,這都歸因於對古典建築的特殊鍾愛。

位於華盛頓的國家廣場,林肯紀念堂,華盛頓紀念碑。(卡蘿‧海斯密斯檔案/國會圖書館)
從國會大廈鳥瞰和沿國家廣場以西全景。(卡蘿‧海斯密斯檔案/國會圖書館)

大紀元記者:為什麼川普總統的這項行政令這麼重要?

舒博先生:正如托馬斯‧傑斐遜總統所說,公共建築不能和政治生活分開。這些聯邦建築代表了美國人民,是一種清晰的象徵,啟發民眾的道德。它們應該美化我們的世界,提升我們的道德,提醒我們民主的理念,而不是令人感到消沉低落。

托馬斯‧傑斐遜大廈的西面朝向國會大廈。(公有領域)
托馬斯‧傑斐遜大廈的天花板上刻著:在上帝之下的國家應該擁有新生的自由。為人們服務的民主的國家,將在世間永存。(公有領域)
托馬斯‧傑斐遜大廈閱讀間壁龕上的彩色玻璃。(公有領域)

大紀元記者:您剛才談到的建築體現的道德理念,能不能分別舉個聯邦建築中正反例子?

舒博先生: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國國會大廈,它的設計靈感來自羅馬神廟,給人神聖的感覺。比如說最近的國會大廈襲擊案,共和黨和民主黨兩黨的立法者都譴責這是對民主聖殿的褻瀆。這就很說明問題。如果國會大廈是個鋼筋玻璃的盒子,或者是個粗糙的建築,沒有人會把它描述為一座聖殿,更沒人會說它受到了褻瀆,因為這些現代派的設計沒有什麼神聖可言。

國會大廈成為全國許多州議會大廈的樣板,是那種看一眼就記在心裡的建築類型。

而舊金山聯邦大樓就是一個反例。它從外面看像是一艘外星飛船,會隨時開激光槍殺人,是個體現解構主義的醜陋建築。當地人很討厭它,作為民用建築也一無是處。這不是美國風格的建築,連區域性風格也算不上。

大紀元記者:這些風格迥異的建築設計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舒博先生:我知道一位聯邦法官,已故的傑弗里‧加勒(Jeffry Gallet)曾寫過一篇論文,詳述了他分別經歷的在現代風格的法院和古典風格法院的兩場審判。他說,人們在古典風格法院中表現得更得體。

大紀元時報:有些建築師和建築機構批評說行政令過於嚴格,扼殺了創造力。您對此有何看法?

舒博先生:首先我要指出的是,許多批評是針對於行政令的草稿,而不是最終版本。

川普總統簽署的版本沒有硬性規定全國各地聯邦建築必須採用古典風格。現代派的建築如果既美觀,而且大眾也喜歡,那自然是可行的,創造和創新的空間也不受限制。

當然,古典傳統的建築也有創造和創新的空間。行政令對古典建築的定義是很廣泛的,包括了從新古典主義設計、美術和藝術裝飾。

大紀元記者:對於那些希望美國再多些古典和傳統建築的人,您對他們有什麼建議?他們能做什麼?

舒博先生:他們可以找他們的選區代表,向他們表達建築風格的訴求。

根本上說,聯邦建築是為美國人們服務的,而且是花的納稅人的錢建的。然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建築師一直將自己的偏愛強加於大眾頭上,實際上大眾的喜好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明確指出,在整個美國歷史上,不同政黨的人都認同古典傳統的偉大。

比如說羅斯福總統,他為在華府推廣古典建築付出了不懈努力,並與現代主義者唇槍舌戰。傑斐遜紀念堂就是他勝利的例子,儘管當時整個現代派的建築界都反對古典風格,認為它已經過時,但紀念堂還是以羅馬神廟的形式問世了。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力爭將傑斐遜紀念堂建成古典風格。(卡蘿‧海斯密斯檔案/國會圖書館)

同樣,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也談到了古典形式體現出公平和尊嚴感的氛圍。

他認為,美國人民會把建築類型和民主聯繫起來。您可能會說建築有一種固有的特質,即來自本身的和諧、秩序和穩定感,因此您可以單純地欣賞它,不需要聯想到其它東西。就像那些被普世讚美的世界經典建築,直接觸及人類的本心。

我認為,當您看到精心設計的古典建築時,您會感受到永恆、無盡,甚至超脫世俗;您還會感覺到善良、美好和真摯。

想了解更多NCAS訊息,請訪問https://www.civicart.org/

責任編輯:高靜 #

相關新聞
在美國創業 地標建築開「明香海鮮大酒樓」
紐自行車過街橋贏得美國建築大獎
華裔女建築師兩度獲美國總統勳章
卡爾頓大學研究生獲美國優秀建築獎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