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播】暴風雪來襲 紐約進入緊急狀態

人氣 2621

【大紀元2021年02月02日訊】(大紀元紐約記者站報導)週一(2月1日),強暴風雪襲擊美東,紐約降雪預計到週二將達2英尺,成為紐約市史上最大暴風雪。新唐人、大紀元將聯合對此進行直播。

經過幾天的嚴寒後,美國東北部週日(1月31日)晚迎來了一場風暴,可能在許多地區積雪超過一英尺,形成類似暴風雪的狀況,並在接下來的幾天給出行帶來問題。紐約州、市皆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國家氣象局說,週一,紐約、新澤西州和康州的大雪預計將以每小時一英寸到三英寸的速度下降。該地區的大部分地區可能會遇到暴風雪般的狀況,下雪量為1英尺至18英寸(30厘米至45厘米)。

在紐約市,預計到星期二(2日)將有兩英尺(約60厘米厚)的積雪。紐約市再次推遲了冠狀病毒(中共病毒)疫苗的接種,沿東海岸的數百次航班被取消。

州際地鐵PATH部分路段2日早上11點恢復行駛


州際地鐵PATH2月2日上午9點31分公告,Journal Square-33街經Hoboken的路段,以及Journal Square到世貿中心(World Trade Center)的雙向通車,預計在中午11點恢復行駛。但是紐華克(Newark)與Journal Square之間仍暫停服務。其餘路段則有延誤狀況。 

*紐約輪渡週二調整班次(更新)

紐約輪渡(NYC Ferry)晚上10點41分更新公告,洛克威(Rockaway)與中城(Midtown)在週二(2月2日)將會停止接駁巴士服務。晚上8點18分公告,由於天氣因素,員工需要在輪渡抵達岸上時執行除雪作業,因此紐約輪渡週二的班次按照週末時刻表出航。

*紐約州長島逾2600戶斷電

據公共服務電力與天然氣公司(Public Service Enterprise Group,PSEG)公布的斷電地圖顯示,長島有2640戶斷電,其中以蘇福克郡(Suffolk County)超過兩千戶斷電,影響最大。

據聯合愛迪生公司(Con Edison)斷電地圖顯示,紐約市有191戶斷電,以皇后區121戶斷電所受影響最大。紐約州維徹斯特郡(Weschester County)截至下午6點有9戶斷電。

*紐新航港局客運總站週二或暫停服務

紐新航港局客運總站 (Port Authority Midtown Bus Terminal)週一晚間6點7分公告,週二(2月2日)因為天氣因素,可能會減少班次或暫停服務。

紐約市中央公園迎接5年來最大降雪量

地方氣象媒體「紐約市天氣」(New York Metro Weather)發表推文,指紐約市中央公園在週一下午一點的積雪厚度達到13.3吋(約33.8厘米),打破2016年1月22日與23日的降雪紀錄。

肯尼迪、紐華克、拉瓜迪亞機場宣布全面停飛

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John F. Kennedy Airport)、紐瓦克國際機場(Newark)、拉瓜迪亞機場(LaGuardia Airport,LGA)更新公吿,取消所有班機。

地鐵N線與R線停駛

大都會運輸署(MTA)下午4點53分公布,N線與R線停駛,N線的最後一個停靠站是Whitehall St-South Ferry;R線的最後一個停靠站是Jay St-MetroTech。

市府徵召緊急剷雪工 每小時15美元

紐約市環衛局宣布徵召冬季剷雪工,緊急除雪工是按天計價,在大雪過後,他們在五個行政區周圍的公交車站、人行橫道、消防栓和階梯街道上鏟雪和清除冰塊。剷雪工(Snow Laborers)的收入為每小時15美元,開始工作40小時後,每小時為22.50美元。

為了更好地遵守社交疏散和與COVID相關的協議,有興趣成為剷雪工的人須在nyc.gov/snow上註冊預約15分鐘的面試,面試在環衛局的59個車庫中進行。

剷雪工必須年滿18歲,有資格在美國工作,並且能夠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申請人在註冊時須攜帶:兩張小照片(照片尺寸:1 ½ square);身分證明的原件和複印件;社安卡。

為了遵守與COVID相關的安全協議,申請者註冊時應戴口罩或面罩。如果申請人有任何COVID-19症狀,近期旅行至COVID-19傳播率很高的州,或者最近與測試COVID-19呈陽性的人密切接觸,則不應參加預約。

更多信息,請訪問nyc.gov/snow

*大都會北方鐵路停駛

大都會運輸署(MTA)下午2點33分公告,大都會北方鐵路(Metro North)停駛,末班車在下午3點從中央車站轉運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離駛。

大都會運輸署(MTA)下午1點16分公告,長島鐵路(LIRR)在下午2點半因氣候因素停駛,末班車的時間則在下午2點半至3點半之間。

「Notify NYC」發布通知,聯通紐約市和新澤西紐瓦克市的PATH線因氣候因素停駛,下午三點後才會恢復服務。旅客如需更多資訊,請至PATH官網查看最新交通信息:www.panynj.gov/path。

大都會運輸署(MTA)中午12點53分公告,地鐵戶外軌道與B車全面停駛。7號線只運營34街/哈德森廣場至獵人點大道(Hunter Point Ave),皇后區廣場(Queensboro Plaza)至法拉盛緬街(Flushing Main St)停駛。其它班次有可能延誤作業,乘客如需搭乘地鐵,請至官網查看最新交通信息:www.mta.info。

*紐約市與長島下午降雪更多

紐約國家氣象局(NWS NY)發布推文指出,紐約長島和紐約市近中午時的降雪率開始回升,地面大量積雪。長島麥克阿瑟機場 (Long Island MacArthur Airport,ISP)報告指出,一個小時內積雪厚達2吋,降雪率持續升高至下午。

國家氣象局週日預報,紐約市、新澤西東北部、下哈德遜河谷(Lower Hudson Valley)、拿騷縣大部分地區、康乃狄克州西南部的總積雪量,可厚達18吋至24吋。越往東岸越溫暖,下雪會轉為下雨,或者雨雪交雜,如長島東部的Twin Folks接連幾天都是下雨。

2021年2月1日,紐約時代廣場積雪數吋,除雪車進行除雪。(黃小堂/大紀元)
2021年2月1日,民眾趁降下大雪在時代廣場拍照留念。(黃小堂/大紀元)

*市長:學校週一、週二皆為全網課

週一上午,紐約市長白思豪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積雪已經達到16吋至22吋厚(約15厘米~56厘米),除雪車已經在路上作業。而且大雪還在不斷地下。

學校面授課暫停,取餐服務「Food Hub」也會暫停,全年級在週一與週二皆改為網課,週三才會恢復面授課程,學習橋與學前中心週一、週二也停課;換邊停車暫停服務至週二;戶外用餐區在週一晚上取消,週二是否允許營業,週二早上會發布消息。週一地鐵、公車會有延誤與調班狀況,遊艇暫停服務。

此前,白思豪週日(1月31日)晚間頒布「緊急旅行限制令」,從週一(2月1日)早上6點起至週二(2月2日)早上6點,紐約市街道與高速公路禁止非必要旅行,私家車不得通行,載人就醫除外;公立學校週一因暴風雪關閉面授課,改為全網課。

*疫苗注射點關閉至週二

市長白思豪表示,由於暴風雪來襲,老年人難以外出接種疫苗,因次紐約市注射點關閉至週二,週三恢復正常。原訂今明兩天接種的紐約市民,這兩天會收到電子郵件或簡訊,通知改期接種疫苗的訊息。

*皇后區南部與拿騷縣南部兩次沿海洪水警報

國家氣象局上午7點48分發布,紐約市皇后區南部與拿騷縣(Nassau Counties)南部週一有兩次沿海洪水警報(Coastal Flood Warning)。

第一次沿海洪水警報將持續至下午3點,濱水區和海岸線附近的脆弱地區,地平線以上2呎至2呎半會受到洪水影響;第二次沿海洪水警報為晚上八點至週二(2月2日)早上凌晨5點,地平線以上2呎半至3呎會受到洪水影響。

週一晚上至週二下午,將發布沿海洪水監視(Coastal Flood Watch),濱水區和海岸線附近的脆弱地區,地平線上2呎可能會受到洪水影響。

2021年2月1日,紐約市降下大雪,時代廣場旁的餐車仍繼續營業。(黃小堂/大紀元)
2021年2月1日,外賣郎在大雪為民眾送餐,經過時代廣場附近。(黃小堂/大紀元)
2021年2月1日,外賣郎在大雪為民眾送餐,經過時代廣場附近。(黃小堂/大紀元)

2021年2月1日,紐約市受猛烈的暴風雪侵襲,時代廣場一片白茫茫。(黃小堂/大紀元)
2021年2月1日,情侶牽手在大雪中走過時代廣場。(黃小堂/大紀元)
法拉盛馬路上行人稀少。(許孝槐/大紀元)
法拉盛北方大道上的UPS收件箱也被大風颳倒。(許孝槐/大紀元)
暴風雪中的大中華超市仍開門營業,但顧客稀少。(許孝槐/大紀元)
大紀元發行人員何慧娟在法拉盛北方大道的大中華超市門口的報箱剷去積雪。(許孝槐/大紀元)
大紀元報箱在風雪中格外醒目。(許孝槐/大紀元)
大紀元發行員工江莉在冒雪給訂戶送報紙。(許孝槐/大紀元)
2月1日中午法拉盛34大道上的雪景。(許孝槐/大紀元)

網絡收看方式:

大紀元新聞網:http://cn.epochtimes.com/b5/nf1334917.htm
大紀元YouTube直播:https://www.youtube.com/c/djynews
大紀元臉書直播:facebook.com/djy.news

【支持】為真相護航 為沉默發聲,就在今天,支持大紀元
https://donate.epochtimes.com

新唐人大紀元《直播節目》製作組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受極地渦旋影響  紐約月底迎降雪
紐約週末大幅降溫 下週初可能降雪
紐約市週五晨溫降至零度 週日晚降大雪
東北風暴將襲美東 紐約州降雪或達6至10英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