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眾議員:取消文化類似中共社會信用系統

人氣 1598

【大紀元2021年02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吳畏編譯報導)美國國會眾議員馬克·格林(Mark Green)在福克斯新聞網站撰文提醒美國人警惕激進左派的「取消文化」和言論審查趨勢,並強調這種審查做法類似於中共利用社會信用系統控制民眾的劇本。

他寫道,言論審查制度在中國大陸到處可見,但當我們在自己的後院看到這種現象時,應該感到震驚。隨著中共實施社會信用體系,中共專制統治達到新的高度,美國應該盡其所能避免走同樣的道路。

「中國大陸的社會信用體系,旨在追蹤每一個中國公民的社會和經濟行為,是中共試圖完全掌控其公民的生活的工具。雖然美國沒有官方的社會信用體系,但激進的左派試圖通過取消言論和思想審查,建立了一套類似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信用系統。」他說。

聽新聞:

(聽更多請至「聽紀元」平台)

中共社會信用體係目的:讓中國人服從和不要獨立思考

格林首先揭露中共審查制度的可怕之處。

他寫道,過去的極權主義者將異見者名單保存在紙張檔案中,但中共將所有公民的個人信息數字化,包括面部識別信息、生物識別信息和密集的追蹤數據。

對比中共社會信用系統和武力威脅或監禁時,格林說,中共的社會信用體系更多的是利用社會羞辱和排斥來確保對公民的完全控制。從亂穿馬路、違反交通規則、在非吸菸區吸菸、漏繳款項或打擾鄰居等行為都會被用來確定一個人的社會信用分數。

「『壞』的行為會降低一個人的分數,使他們難以進行買賣、旅行、貸款或送孩子上大學。『更壞』的行為,比如政治上的異見,會讓一個人和他的家人被列入黑名單,使他們難以在社會中做任何事。」格林說。

他隨後曝光中共推行社會信用系統的目的:中共的社會信用體係是關於權力和服從,即「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它試圖把公民塑造成中共理想的個體,即不要問問題,不要不服從,不要獨立思考。

格林警告:極左派正在美國推行類似於中共的社會信用系統

「看看中共的專制制度,我們很容易就會想到,在美國絕不可能發生這種事。然而,在聽到極左派要求壓制保守派的聲音之後,在看到科技巨頭和企業巨頭聯合起來剝奪保守派的合法權利之後,我開始覺得美國可能就像一隻在溫水裡被煮的青蛙。」格林說。

他接下來談到目前在美國發生的事情,他說,有什麼跡象表明美國將擁有自己的社會信用體係呢?當一個民主黨參議員要求共和黨人因投票方式而被列入禁飛名單,或者當一個編輯因為允許一個共和黨人在他的報紙社論版上發表意見而被迫辭職時,你還能把這些監管和壓制叫做什麼呢?

格林還例舉了美國大科技公司審查言論的種種跡象。他寫道,科技巨頭加強了對持有異見的人士的審查。在大選前,推特壓制了《紐約郵報》關於亨特·拜登的報導,油管(YouTube)刪除了參議院聽證會上關於中共病毒治療方法的兩個視頻;而在另一個例子中,谷歌屏蔽了一個反對將最高法院擴充的廣告。然後,亞馬遜、蘋果和谷歌行使其壟斷地位,停止了推特最大的競爭對手、保守派所選擇的替代品Parler系統的運行。

格林得出結論說,這只是左派壓制異見的行為的開始。一名公共廣播服務(PBS)律師被拍到呼籲為保守派人士的孩子設立「再教育營」,而許多政治評論家呼籲所有有線電視服務公司取消福克斯新聞的播放。

「現在是時候為自由站出來了 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格林在文章中說,左派推動審查任何不符合正統自由主義的觀點是危險的,與我們國家所推崇的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背道而馳。

他分析說,美國取消文化運動和中共審查制度的目的一致。「近代,規範公民的思想都是那些想要臣民而不是公民的專制政權所奉行的政策。美國的取消文化風潮可能沒有中共的社會信用體系那麼激進,但它有一個類似目的,即確保只認同一種意識形態。與早年的溫和自由主義者不同,今天覺醒的woke,註:政治術語,指對重大的事實或議題有意識並積極關注,尤其是對種族或社會正義問題激進左派不會滿足於此,直到美國出現一黨專政,每一個反對的聲音都被壓制。」他說。

格林認為,極左派對美國人的威脅方式和中共對中國人所做的類似。他說:「中共已經將經濟和社會地位與對中共政權的認可程度聯繫在一起。而取消文化風潮以另外一種方式,在今天的美國也在做同樣的事情。」

「要求完全認同一種所謂正統的觀點絕不是自由,更不是真正的團結。對不容忍反對意見只會導致怨恨,而不是認同。」格林警告說,「威脅可能會摧毀一個人的事業,停止錄用他們或將他們從公共社會系統中排擠出去,可能會嚇得人們噤若寒蟬,但不會說服他們。現在是時候為自由站出來了,我們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格林議員是一名急診室醫生,也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服役的退伍軍人。他目前是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成員。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專訪邁爾斯:取消文化的危險根源及反擊
被「取消文化」抵制 「我的枕頭」銷售仍強勢
謝田:人類政治生態瀕臨崩潰和瓦解?
亞利桑那州起訴川普18名盟友 控其干擾大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