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縱橫】布楊會談什麼 習六年內欲攻台?

人氣 2130

【大紀元2021年03月11日訊】大家好,歡迎收看《時事縱橫》,我是扶搖。今天是2021年3月10日,星期三。

今天,美國眾議院以220:211票通過了拜登政府推行的1.9萬億疫情紓困法案,所有共和黨議員都投下反對票。

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週三接受福克斯主播巴蒂羅莫(Maria Bartiromo)的採訪時談到,拜登政府正在拋棄前政府所有好的工作,包括移民政策和強硬的外交政策等等。他譴責拜登對中共沒有採取充分的應對行動,還試圖安撫伊朗。

大陸知名的線上化妝品零售商「麗人麗妝」創始人黃韜的妻子翁淑華在微博隔空「尋夫」。她控訴自己的丈夫幾年不回家,孩子生病也不管不顧。隨即,麗人麗妝股價在兩日內大跌15%,市值損失23億元。

近日,北京市朝陽區全面啟動上門接種服務。大紀元記者3月10日通過北京市民獲悉,即便是免費的,北京市民也不願意接種大陸疫苗,人們不相信中共對疫苗和疫情的所有宣傳消息。

德國警方表示,一名42歲男子在3月10日清晨意圖對中共駐柏林大使館縱火,大使館人員用滅火器撲滅了火勢,所幸無人受傷。目前,這名男子已經被逮捕,但警方沒有提供他可能的作案動機。

接下來,我們和大家說的話題還有:下週,美中官員將在阿拉斯加會面,談論五個議題;賀錦麗再與外國元首通話,美政府啟動政權過渡?鷹派反壟斷學者任拜登科技競爭特別助理,美中科技巨頭遭殃?習近平再提解放軍備戰,6年內武力攻台?中共被一篇文章戳中要害,召見英國大使;以及中國經濟現3個弱點,多領域出現「卡脖子」現象等內容。

美中高官將會面 談五個議題

拜登上台後,美中關係看上去依然緊張。兩國高層官員到底什麼時候會面,一直是外界緊跟的焦點。

今天,美國國務院終於宣布,兩國高層官員要會面了。

根據國務院聲明,國務卿布林肯將於出訪日本和韓國後的3月18日,也就是下週四、週五,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市(Anchorage)與中共排名最高的外交官楊潔篪以及外長王毅會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也將出席。

《華爾街日報》今天早些時候引述一名美政府高層官員的話說,雙方將討論抗擊疫情和氣候變化這兩個被歸為「合作」的議題,也會談及香港、台灣,還有中共對澳洲實施出口限制等議題。

相信大家都非常關注,美方到時候態度是否強硬,中共如何表現,以及會面是否將產生實質性影響等問題。

賀錦麗再通話外國元首「政權過渡」已啟動?

在美中敲定這件大事的同時,美國副總統賀錦麗也吸引了外界的目光,但可以說是「異樣的目光」。到底是什麼事呢?

週二(9日),賀錦麗再一次代替拜登,與挪威總理索爾伯格(Erna Solberg)通話。她「重申了深化挪威與美國之間強大聯盟的承諾」,並感謝挪威「與美國的緊密安全夥伴關係,並為世界各地的衛生安全工作做出慷慨貢獻。」

我們數一數,在此之前,賀錦麗已經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澳洲總理莫里森以及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通話。她還參加了拜登政府跟加拿大的第一次雙邊會議——這是很少見的,拜登自己當副總統時,從來沒有得到過這種機會。

賀錦麗異常活躍加上拜登多次失言、失憶,讓外界猜測紛紛。

福克斯新聞認為,世界各地領導人已經把賀錦麗視為拜登的繼承人。

一位歐洲大使告訴媒體Politico說,「每個人都將她視為等待上位的潛在總統。」「(這種可能性)比以前的任期大得多。」

也有共和黨眾議員公開質疑,權力過渡的程序已經開始了。3月7日,眾議員蓋茨(Matt Gaetz)對福克斯新聞表示,拜登上任至今還沒舉行過正式記者會,這非常反常。他說,「你不得不懷疑,向賀錦麗的過渡是否已經開始了。」

週三,福克斯新聞主播漢尼提(Sean Hannity)在一期名為「全世界都看著拜登在掙扎」(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President Biden’s struggles)的節目中說,拜登很少在公開場合講話,而賀錦麗單獨跟外國元首打電話,代理總統的工作。他問道,「美國總統到底怎麼了?美國人有權知道答案。」

鷹派反壟斷者上任 美中科技巨頭遭殃?

今天,拜登被外界關注的另一件事,是他在本週任命了哥倫比亞大學法學教授吳修銘(Tim Wu)爲科技競爭特別助理。

今年49歲的吳修銘之所以引發關注,因為他有幾個特別之處,我們一一來看。

第一個看點,吳修銘是個堅定的反壟斷者。他在多篇訪談和文章中呼籲聯邦政府打擊大科技公司,特別是分解臉書,否則美國的民主命運將被威脅。

他提出的最廣為人知的法學概念是「網絡中立(network neutrality)」,意思是互聯網服務供應商必須中立,不該透過控制網絡或選擇性控制或過濾資料等,影響使用者以獲取利潤。十多年來,這個理論在網絡科技及法律界頗受關注。

第二個看點,吳修銘對中國互聯網企業立場強硬。

他贊成川普(特朗普)對TikTok和微信的禁令,認爲這是「在一場關於互聯網靈魂之爭的持久戰中,以牙還牙的應有反應」。

他的核心觀點是,中共多年來禁止了YouTube和WhatsApp等TikTok和微信的競爭對手,阻止了外國公司在中國市場進行全面和獨立的競爭。但相反,像TikTok這樣的中國服務機構,卻可以自由地開拓西方市場。這種不對稱是不公平的,不應該再被容忍。

上任後,吳修銘是否會堅持自己此前的立場,整頓美中大科技公司呢?我們拭目以待。

那麼第三個看點,就是吳修銘有台灣背景。

他的父親吳明達來自台灣台南,1970年代從台灣大學醫科畢業後,前往加拿大留學,認識同為免疫學家、英國移民背景的吉蓮(Gillian Wu),兩人婚後生下吳修銘及弟弟大衛(David Wu)。

吳明達之後赴美研究並任教,同時開始推動海外台灣民主化及台獨運動。他還曾回到多倫多,擔任加拿大「台獨聯盟」主席,並在華盛頓與相關組織創立台獨地下刊物《望春風》。42歲時,吳明達因腦瘤去世。

吳修銘曾經說過,受父親參與民主運動的影響,他命中注定要參與政治。

吳是拜登政府中第三位具有台灣背景的重要官員。前兩位分別是貿易代表戴琪,以及國際媒體署(USAGM)代理執行長趙克露。

台裔官員多,也讓很多人做了個小筆記,看看這日後是否會影響拜登政府的某些決策。

習再促解放軍備戰維護主權 6年內對台動武?

而眼前,台灣問題已經非常突出了。

週二(9日),習近平參加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人大代表團會議,再度提出全體解放軍要「做好隨時應對各種複雜困難局面的準備」,還強調要「堅決維護國家主權與安全」。

對此,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前講師吳強對自由亞洲電台分析說,習近平是要在第三個任期加速解決台灣問題;未來幾年,台灣問題會變為西太平洋地區最重要的焦點性問題,而且會提早引發中美衝突。

習近平講這番話的同一天,美國海軍上將、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出席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時預測,中共可能會加快計劃,甚至在6年內,也就是2027年之前對台灣動武,「以實現其宣稱的取代美國、成為太平洋主要軍事力量的野心。」

戴維森認為,美國應該定期重新檢視相關的戰略政策,持續穩定對台軍售。他還呼籲參議院把進攻性武器列入2022年的軍事預算。他說,「要讓中國(中共)知道他們試圖做的事情代價太高,讓他們懷疑自己成功的機率。」

美學者:習近平在位 絕不踏足中國

中共為達目的是不擇手段的,對外在武力上秀肌肉、散布假消息、滲透各國的各個領域都是慣用伎倆。對在中國境內的外國公民,他們也按需下手。比如,兩名加拿大公民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斯帕弗(Michael Spavor)就被捏造罪名拘押至今,成了孟晚舟案的人質。

在這種局勢下,美國加州大學歷史學者華志堅(Jeffrey Wasserstrom)日前接受CNN採訪時明確表示,只要習近平在位一天,他絕對不會去中國。

幾十年來,華志堅每年多次訪問中國,2018年甚至全年都待在中國。他的研究並不是中共最敏感的西藏或台灣問題,但他發表了許多中國學生運動的觀察文章,和許多「讓中共明顯感到不高興」的人接觸,也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發表過聲援文章。

華志堅說,他已經開始考慮「一旦入境是否會遭(中共)官方任意無限期拘留」的問題,他不會去賭這種可能性。

除了華志堅,CNN還採訪了十幾位學者、非政府組織(NGO)職員,以及媒體工作者。這些人在疫情爆發前都會定期前往中國,但他們也表示,現在就算防疫措施解除,也不願重回中國,因為擔心人身安全。還有一些商界人士說,就算不在中國也得「謹言慎行」,避免惹中共不滿,影響業務。

戳中要害?中共召見英國駐華大使

中共已經成了令外國公民都感到害怕的恐怖存在了,容不得一點不同聲音。這兩天,英國駐華大使也因為言論,被他們找了麻煩。

3月2日,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Caroline Wilson)在官方微信號上發表了題為「外國媒體憎恨中國嗎?」的文章。文中直指中共壓制言論、媒體姓黨,介紹了英國的媒體自由,並在最後引用法國《費加羅報》(Le Figaro)的座右銘說:「倘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亦無意義。」

吳若蘭這不是戳中要害了嘛,於是中共氣急敗壞,限制了文章的分享功能。《中國日報》、《環球時報》等喉舌媒體也輪番上陣,稱吳若蘭的報導扭曲了「媒體與現實的真實關係」。

這麼做還不解氣,3月9日,中共外交部召見了吳若蘭,罵她的文章充斥著「教師爺」式的傲慢和意識形態的偏見,顛倒黑白、操弄雙標,「同外交人員身分及外交機構職能嚴重不符」等等。甚至要求她「深刻反思」。

但是吳若蘭在事後發推文說,「我捍衛我文章」,同時還附上了被找碴的這篇文章的鏈接。

中國經濟現3弱點 多根脖子被卡?

別看中共到處張牙舞爪,它自己的日子並不好過。我們就說說最新的幾件事。

今天,中共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在接受陸媒採訪時表示,中國經濟有三大弱點,第一是基礎產業效率不高,包括能源、物流、通訊、金融等領域;第二個弱點是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足;第三個弱點是基礎研發和源頭創新能力不強。

劉世錦說,這第三點也就是美國等國家能對中國科技發展「卡脖子」的原因,要克服這個弱點的難度很大、門檻高,且需要長期的累積。

其實現在我們看到,中共被卡脖子的不止在科技方面,它的好多根脖子都被卡住了。

財經博主、知名爆料人「曹山石」今天在推特貼出一張中共工業和信息化部司局的會議通知。

通知說,為了梳理研究中國工業氣體現狀,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他們將於3月11日召開「工業氣體協調工作會議」,與會的有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轄下的各個司。

同時,陸媒報導中國在種豬繁育方面也有被「卡脖子」的風險。

據悉,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消費國和生豬生產國,平均每年要吃掉7億頭豬。然而,在中國人日常餐桌上的豬,90%都是引進品種的血統。也就是說,中國種豬市場基本是洋豬的天下。

中共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兩會提案中表示,對於需要長期投入的育種科技,中國不怎麼重視,企業為了追求短平快的效益,在育種、科研、設施建設等投入上嚴重不足。

目前,全世界種豬繁育技術主要掌握在美國、加拿大、法國和丹麥等少數國家手裡。因此,中國在這方面面臨著和芯片類似的困局。

此外,中國的「農業芯片」——種子也可能被「卡脖子」。

中共官媒新華社旗下的《半月談》月刊這兩天發文表示,中國現在流行「洋種子依賴症」。在一些地區,一些品種的洋種子占比超過80%,甚至幾乎完全依靠進口。

比如,黑龍江省克山縣素有「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的稱號,但2020年,當地6萬畝馬鈴薯,大西洋品種約占一半。東北、華北是玉米大產區,但種植的主要玉米品種來自美國。

同時,中國的辣椒、洋蔥、胡蘿蔔、番茄、西蘭花等,不少都依靠洋種育成。2019年,中國蔬菜種子進口2.24億美元,占種子進口額的一半以上。

好的,我們今天就先說到這裡,如果您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點讚訂閱傳播,感謝收看,我們明天見,不見不散。

《時事縱橫》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

相關新聞
【時事縱橫】白宮3人垂簾聽政?港爆疫苗退訂潮
【時事縱橫】兩會招「兩晦氣」拜登失言洩真相
【時事縱橫】多國布陣抗共 中共猛漲軍費
【時事縱橫】李克強被削權 中共發「抗疫」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