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人用一片竹葉送還鄉 書生了悟入山求道

文/周曉輝
老翁讓寺院中的童子到階前去折一片竹葉,然後做成一葉扁舟。(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795
【字號】    
   標籤: tags: , ,

唐朝江南有個叫陳季卿的讀書人,前往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他曾立志考不中進士就不回家,因為一直沒考取,所以就一年年滯留在京城,算起來離家已經十年。由於從家中帶來的錢財業已用光,只能靠幫人抄寫勉強維持生計。

人生的不如意和精神上的孤獨,促使陳季卿常常去青龍寺拜訪一位僧人,與之交流以稍解苦悶。一天,他去拜訪時,恰逢僧人出門,他便到暖閣中休息,等待僧人回來。暖閣中,早已有一位來自終南山的老翁坐在炭火旁等候僧人。老翁見陳季卿進來,便請他到炭火旁坐下,暖暖身子。

坐了很久,僧人都沒有回來。老翁就對季卿說:「太陽已經偏西了,你大概餓了吧?」季卿有些不好意思地回道:「確實是餓了,但主人不在,又能怎麼辦呢?」

老翁便於手肘後解下一個小口袋,拿出一寸見方的藥丸,用其煎了一杯茶,然後遞給季卿說:「喝了它就可以解除飢餓的。」季卿喝完,頓覺全身暢適,饑寒之苦也無影無蹤。

老翁便於手肘後解下一個小口袋,拿出一寸見方的藥丸,用其煎了一杯茶。示意圖。(Fotolia)

暖閣的東壁上有一幅《寰瀛圖》,圖上有各地的地名,無事可做的陳季卿便在圖上尋找回江南的路,進而長嘆:「能從渭水泛舟到黃河,到洛陽一遊,再到淮河暢遊,渡過長江,回到老家,也就不必為沒有功成名就而還家感到後悔了。」顯然,他是想家了。老翁笑著說:「這有何難!」

說罷,老翁讓寺院中的童子到階前去折一片竹葉,然後做成一葉扁舟,放置在圖中的渭水之上,並對陳季卿說:「公子只需專心盯著此舟,你的心願就能達成。但回家後,千萬不可久留。」

陳季卿遂全神貫注地盯著小舟,良久,忽覺渭水起了波浪,一葉扁舟也漸漸變大,如蓆子大的船帆張開,自己在恍恍惚惚中好像登上了船。小舟沿渭河而下,進入黃河。行了一段,他將小舟繫在禪窟蘭若寺廟下,然後進入寺廟,並在南邊的一個柱子上題了一首詩:「霜鐘鳴時夕風急,亂鴉又望寒林集。此時輟棹悲且吟,獨向蓮花一峰立。」

第二天,他乘小舟又來到了潼關,登岸後在潼關關門東面的普通院門上又題了一首詩,詩云:「度關悲失志,萬緒亂心機。下坂馬無力,掃門塵滿衣。計謀多不就,心口自相違。已作羞歸計,還勝羞不歸。」

上述兩首風格沉鬱感傷的詩作,抒發了陳季卿因功業無成、空懷抱負的煩悶苦愁之情,令人心惻。

此後,從陝西向東行,沿途所走路線皆如其前願。走了十幾天,陳季卿回到了老家,他的妻子兄弟都在門前迎接他。當晚,他在書齋中題寫了另一首詩《江亭晚望》,詩中寫道:「立向江亭滿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田園已逐浮雲散,鄉里半隨逝水流。川上莫逢諸釣叟,浦邊難得舊沙鷗。不緣齒髮未遲暮,吟對遠山堪白頭。」詩作傳遞的情感與前兩首一脈相承。

晚上,陳季卿對妻子說:「我試期臨近,不能久留,需要馬上登舟回去了。」臨別之際,他贈予妻子一首詩:「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酒至添愁飲,詩成和淚吟。離歌棲鳳管,別鶴怨瑤琴。明夜相思處,秋風吹半衾。」又贈給自己的幾個兄弟一首詩:「謀身非不早,其奈命來遲。舊友皆霄漢,此身猶路歧。北風微雪後,晚景有雲時。惆悵清江上,區區趁試期。」

泛舟遊江
小舟沿渭河而下,進入黃河。示意圖,圖為《無名氏畫山水冊.泛舟遊江》。(公有領域)

詩作傳遞的離別傷感之情讓他的妻子、兄弟十分難過。他們望著陳季卿登舟遠去、逐漸消失的背景,在江邊放聲大哭,認為他似已非人。

很快,乘著一葉小舟,悠悠蕩蕩,陳季卿沿原路回到了渭水之濱。上岸後,他租了一匹馬,前往青龍寺。來到寺院,宛然見老翁依然坐在那裡。季卿上前致謝道:「歸則歸矣,莫非是做夢?」老翁笑著說:「是不是做夢,六十天之後你就知道了。」

此時,天色已晚,僧人依舊沒有回來,老翁遂告辭而去,陳季卿也折返。

過了兩個月,陳季卿的妻子帶著金銀和布帛從江南老家前來看他,問其緣由,說是感覺他厭世,所以特意來此看看是否發生了什麼事。妻子還告訴他:「你某月某日回家,那天傍晚在西齋作了詩,並留了兩首離別詩。」陳季卿這才知道他回家不是做夢,他遇到的老翁應是一位得道高人。

第二年春天,陳季卿落榜返家,經過禪窟蘭若寺和潼關東門時,看到了自己的兩首題詩,筆墨尚新。

又過了一年,陳季卿高中,但他已無心仕途,而是前往終南山,因為那位用道術送他還鄉的老翁就居住在終南山。大概他已了悟了人生無常,因此決心走上修道之路,解脫世間的煩惱。@*#

參考資料:《慕異記》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春秋•昭公二十九年》和《左傳》中有同樣的記載,說秋天時,龍在絳地的郊外出現。史載中第一位「豢龍氏」是董父,是黃帝的後裔。在《九州要紀》中有提到:「董父喜歡龍,舜遣派他在陶丘豢龍,於是他成了豢龍氏祖先。」那麼豢龍氏職掌什麼工作呢?董父豢龍成功後,據傳他與龍一起升天!
  • 在日本京都博物館,珍藏著一座神異的木質僧人雕像,像高160厘米。最為神奇的是僧人面部從中間裂開,裡邊顯現的是觀音菩薩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兩人說話間來到了一處巍峨雄偉的宮殿前,祖師說:「今天是天界一年一次盛會的日子,各路佛道神都會匯聚此地,你與我屏息遠離瞻仰,我會把他們在歷史上的名號告訴你,雖然那只是神降生人世的名字,回歸天界就不再用了,但是我告訴你,好讓你知道容易對照。」
  • 煉丹 中國畫
    劉商感嘆光陰實在太急促短暫,在世勞累辛苦,求得虛浮的榮耀和世間的官位,又有什麼好處呢?劉商心想,古代的賢人都棄官去尋求道術,大多都能超脫塵世而仙去。而自己的兒女都已經完成婚姻嫁娶,他告訴自己實在不應再被世俗所累了。
  • 明萬曆年間,江南有書生翩翩少年,品高學博,其妻以端莊秀麗聞名於家鄉,見者無不驚為「天人」。有位女尼曾說其妻為天上仙女下凡,成婚八年後,當返回天上。八年後果然離世,書生思念不已,就立志尋仙訪道。
  • 杜子春,隋文帝年間人,從小落魄,家境貧寒,然心氣高傲,欲利益天下貧寒之士,愛好嗜酒遊玩,未幾家財散盡,投親友故知每每被拒。剛入冬,衣寒腹空,在長安城遊街竄巷,彷徨不知自己何去何從,面帶饑寒之色,長吁短歎於東市西門,有一老者問他:「君子何故歎息?」 杜子春表白心志,歎世態炎涼,老者明其志,贈錢三百萬,不告姓名而去。
  • 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講述一位漁夫誤闖桃花源,眼見世外樂土,人們悠然自得。而在《逸史》裡也有這麼一段故事:兩名懷抱遁世隱居願望之士也誤入了世外之地……
  • 唐寅 高士圖
    李司倉回家後,買了牛隻,依約定來到山下的葛藤前,但卻怎麼也找不著之前上山的路徑了。李司倉知道這是因為自己塵緣未斷,於是就返回長安去了。
  • 東方朔擁有許多異能,言行滑稽,在世間留下許多神跡傳說。李白《玉壺吟》詩中說「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漢宮臣子把東方朔視為「狂」者。東方朔則自稱隱士避世於朝廷,「所謂避世於朝廷間者」。
  • 明 沈周《廬山高》
    於英感到很奇怪,知道遇見神人了,就恭敬謝恩並請教老翁的姓名,老翁笑說:吾乃三國時徐庶是也。於英聽後,驚駭無比,正要跪下拜謝,老翁就消失不見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