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相輝映的東西文化:老子與蘇格拉底

文/林理善
老子與蘇格拉底(大紀元合成圖)
font print 人氣: 1930
【字號】    
   標籤: tags: , , ,

西元前八百年至西元前兩百年之間,是人類思想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在這段時間裡,東西方先後出現了幾位為後世奠定信仰體系的聖人,其中包括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老子和蘇格拉底。

這兩位聖人,一位為中華文明奠定了道家的信仰體系,一位為西方文明奠定了希臘哲學體系,幾乎在歷史的同一時期,塑造了東西古典文化的主要道德價值觀和精神核心。

遺憾的是,這兩位聖人在各自的國家裡都未曾找到知己,老子留下五千真言,沒有盼望世人能夠真正了解他的話語,就從函谷關離開中原遠走他方,而蘇格拉底因言獲罪,被雅典的權貴判處死刑,臨刑前還在對弟子們講述著他所了悟的真理。

那麼,如果這二人有緣在同一時空相遇,他們會否成為彼此的知己,探討宇宙中深邃的奧祕?讓我們展開想像,演繹這二人充滿智慧的對白。

* * *

清・張路所繪「老子騎青牛」。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在見到一些人蠅營狗苟,盤算如何賺取更多,而另一些人爭相搶購廉價的商品時,蘇格拉底有感而發道:「知足常樂者最富有,因為知足本身就是財富。」

老子拈鬚微笑道:「是啊,知足者富。」

見到都市裡的沿街小販大聲叫賣商品,霓虹燈下車水馬龍、處處鳴笛,酒吧裡燈紅酒綠、歌舞昇平,而吵鬧爭鬥隨處發生,蘇格拉底說:「在一切嘈雜的聲音之外,清靜是最奧妙的旋律。」

老子說:「根絕慾念就能清靜,天下將會自然安定。」

蘇格拉底說:「這些人需要認識自己。」

老子說:「是啊,善於了解別人是聰明,能夠認識自己才是心明。」

這時一個富有的青年經過,聽到了兩位聖人的對話,感覺這些話充滿智慧。這個人雖然富有,但是時時被悲傷的情緒淹沒,於是他便購買更多昂貴的物品,結識更多美貌的佳人,想要驅逐這種悲傷。他走向兩位聖人,希望聽到一種獲得快樂的訣竅。

老子嘆息道:「稀奇珍貴的東西,讓人行為失常從而帶來傷害。」

蘇格拉底說:「幸福的祕密,不在於尋求更多,而在於即使獲取很少也能夠快樂。」

《蘇格拉底之死》局部,雅克‧路易‧大衛繪於1787年。(公有領域)

青年陷入沉思,回憶自己的前半生,若有所悟。

蘇格拉底繼續說道:「人的需求越少,便越接近神明。」

這時,一個宗教學者經過,聽見蘇格拉底在討論神明,便忍不住要顯示自己的滿腹學識,他在兩位聖人面前高談闊論地講述了一番世界各地宗教的起源、歷史以及教義。

兩位聖人聽罷,相視一笑。

蘇格拉底說道:「我不能教會別人任何事,我只能讓他們思考。」

老子說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那個宗教學者彷彿察覺這二人有些來頭,不能被他訓教,只好自覺沒趣的離開了。

* * *

在歷史長河中,有無數的學者讀破萬卷書也不能在歷史上留下隻字片語,然而真正智者的話語,即使經過千年歲月的洗禮也不能磨滅其光輝。

(點擊閱讀原文)

——轉載自神韻藝術團網站

(神韻網站授權轉載,版權歸神韻藝術團所有)

點閱【遙相輝映的東西文化】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法]雅克―路易‧大衛《蘇格拉底之死》,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18世紀的新古典主義哲學,呼喚復興古典時代的莊嚴、道德與理想。法國畫家雅克―路易‧大衛作為畫界的代表,其繪製於1787年的《蘇格拉底之死》(The Death of Socrates),以堅忍的主題成為完美的新古典主義宣言。英國著名出版家博伊德爾(John Boydell)在給同時代畫家雷諾茲爵士(Sir Joshua Reynolds)的信中,曾盛讚這幅畫作是自米開朗琪羅的西斯廷禮拜堂天頂壁畫和拉斐爾的梵蒂岡宮壁畫之後最偉大的作品。
  • 《道德經》被認為是漢字「回文」美技的源頭。在《道德經》中有許多自然不帶痕跡的回文(「迴文」)閃爍著老子的大智慧,隱喻人生之道的奧理。
  • 明 文徵明 老子像 (公有領域)
    《道德經》閃爍著玄之又玄的慧光。老子的智慧,講的是修行的智慧,修行之道,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要如何理解?
  • 老子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怎麼說道?這句話才23個字,顯現多面向、多層次的光彩,彰顯自然之道。
  • 法國新古典主義的開山鼻祖雅克‧路易‧大衛Jacques-Louis David,生活在波濤洶湧、風雲變幻的十八世紀後期。為什麼說波濤洶湧呢?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路易十六上了斷頭台,雅各賓派血腥專政,一代戰神拿破崙登場!是不是夠精采!這樣精采的時代,也把這位大師推到了藝術的巔峰!
  • 明代萬曆年間的《增廣賢文》有句名言:「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古書《壽康寶鑑》中的「福善案」記載了很多守戒拒淫而在科考中速得福報的故事。讓人看到「拼功業」和「道德實踐」的密切關聯。古人講的「積德」、「積陰德」,其言不虛,有德的人生才有福,可不是空話啊。
  • 「為政以德」的內涵是很深、深廣的,包含了前一篇中孔子所講的「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本章,孔子沒有具體解說什麼是「為政以德」,而是打了一個比方:君王自己像北極星一般安居其所,別的星辰就都井然有序地環繞著它。
  • 紅樓夢這本書成書的緣起,是聖主康熙皇上賜的這一場富貴。紅樓夢這本未能完成結局的書,這本自傳性質的小說,對應的康熙雍正年間江寧織造府的興衰景況,都是有史料可查的。榮國府,寧國府最早的主人,榮國公和寧國公,從小說內容「焦大跟著太爺出兵」這一細節,結合歷史背景來看,應該是清兵入關時,隨著滿洲人一起入關的那批漢人,類似於大清的開國元勛范文程(范仲淹後人)這樣的漢人。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