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共台灣挖人才有四種手法 校園恐已淪陷

中共早已祕密在台灣校園裡佈局,鎖定下個世代的科技新鮮人與他們掌握的知識技術。( SAM YEH/AFP via Getty Images)
人氣: 4035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1年04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灣台北報導)中共挖臺灣人才的手法百百種,分析指出,四種手法是中共挖臺灣人才、竊取技術的常見方式,其中,除通過假外資、真中資的公司在獵才外,也早將觸手伸進校園,與下世代的科技新鮮人展開接觸。學者更提到,政府要籌組半導體學院,更要完善機制,如果人才被挖角等於把納稅錢跟技術一起賠掉。

日前爆出的中企比特大陸非法在臺灣設立「智鈊」與「芯道」等2間孫公司,高薪挖角臺灣積體電路(IC)設計研發人才,為中國母公司研發晶片,在2年內挖了超過200人,恐導致諸多營業祕密、關鍵技術外流。這種中企繞道第三地成立假外資、真中資的公司,行挖臺灣人才之實,是典型的狀況。

中共的手法不只如此,常是多管齊下、分路並進,甚至早已祕密的在校園裡布局,鎖定下個世代的科技新鮮人與他們掌握的知識技術。熟悉中共對臺教育滲透、台北海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吳建忠整理出幾種常見的紅色供應鏈挖角臺籍人才的模式,包括:與學校的產學合作、舉辦兩岸創意比賽,或通過人力銀行、獵人頭公司進行獵才,甚至還舉辦過公開徵才。

兩岸產學合作最讓人憂心

兩岸的產學合作是讓吳建忠最感憂心的,他說,學校掌握許多產業技術,並與業界緊密配合,對方也知曉這點,所以早把觸手延伸進校園。

在吳建忠的眼裡,發現許多教授缺乏戒心,而政府與校方也相當輕忽,並沒有特別規範產學合作案的資金來源、用途,「這等於沒有做好把關。」他說,不知名單位常會假借捐錢,與老師、學生們進行聯繫,等於種下人才被挖角的因。

兩岸創意競賽也潛藏諸多陷阱,他說,中共缺乏技術創新,會通過辦比賽,取得我方的智慧財產權,而我方態度常顯得不以為意,臺灣的法律也沒有保護好這些智慧財產權。

學術交流成科技外洩破口

戰略學者蘇紫雲則談到,中共常藉著假的學術交流、研討會,向臺灣學界進行邀稿,我方有時容易誤判,因而把敏感科技洩露出去。

「政府得進行補強。」蘇紫雲說,在歐美、日本,很多學校設有安全辦公室,會對帶有敏感科技的競賽,提出保護手段,包括要求師生得帶空白手機、電腦,避免資訊與通訊錄外流,「值得臺灣參考。」

另外,吳建忠也說,人力仲介與人力銀行也是中方在臺灣獵才的管道。包括華為在臺灣的代理訊崴技術,曾在人力銀行上大舉刊登徵才訊息,不過,吳建忠認為,這屬於公開訊息,推測是亂槍打鳥式的挖角,而真正的「貓膩」是由獵人頭公司代為操刀。

吳建忠,這種獵人頭公司會鎖定目標族群,網羅一流的科技人才,並進行重點式的招攬,另外,也會增加政府審查的困難度,上個月的「智鈊」與「芯道」的案子,就是屬於這一類。

他說,有時這類徵才也很明目張膽,就曾在五星級飯店裡辦理具規模的徵才活動,他也聽說過,中企向臺籍人才提出相當優惠的條件,如:同樣的成果可以在中國、臺灣兩地同時賺。

政府應完善過渡條款

半導體是臺灣的核心產業,經濟部有意籌組半導體學院,解決人才荒,吳建忠提醒,由國家花錢栽培出來的人才,如果跳槽到紅色供應鏈裡,等於是白花人民的納稅錢,更賠掉技術。他建議,政府更得完善過渡條款,要求相關人才在畢業的3~5年內,不能跳槽到相同領域的產業裡,「否則中國出比較多的錢來挖角,會防不勝防。」

臺灣半導體人才選擇到中國發展,吳建忠提醒,據了解,近年還是陸續有掌握半導體製程的老師、學生到中國,但他們掌握的技術被利用完後,回到臺灣無法配合新一代的製程,最終無法與業界接軌。中國並無法突破關鍵製程,反而臺灣持續在往前走,學生如果選錯路,有被產業淘汰掉的可能。◇

責任編輯:玉珍 #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