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心碎症與大腦作用密不可分

人氣 345

【大紀元2021年04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少維編譯報導)新研究發現,原來心碎症與大腦應對壓力的機制有著密切的聯繫。如果能夠提前針對大腦應對壓力的機制進行治療,將有助於降低後續心碎症發作的幾率。

心碎症醫學上也稱為章魚壺心肌症(takotsubo syndrome)。患者左邊心室的底部瞬間異常擴張,可是上方頸口仍然保持細小,使得心室的形狀類似章魚壺而得名。章魚壺是日本傳統中用於捕捉章魚的瓦罐,入口小,裡面是寬敞的圓形。患者短時間出現胸痛、呼吸急促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死亡。

科學家最早在上世紀90年代發現這種心臟問題並記錄下來。患者很多是遭遇了強烈程度的例如悲、怒、驚等情緒衝擊後引發此症。發病者大多是女性,男性的比例只有10%左右。

近期一份發表在歐洲心臟學學會(ESC )期刊上的研究發現,在這種病症發作之前長達幾年的時間里,患者大腦應對壓力的區域——杏仁核(amygdala)已經有著過於活躍的反應,其活躍度越高,患者後續越容易發作心碎症。研究者表示,這項發現將有助於臨床預測和防止心碎症的發生。

科學家知道的是,杏仁核是大腦負責控制情感、意志力、學習和記憶的區域,此外也發現它與自主神經系統、心臟功能的控制也有著複雜的聯繫。

研究人員在2005年~2019年間對104名研究對象實施了核醫學臨床檢查的成像技術PET掃描和CT掃描。這些人年齡平均為68歲,72%是女性。

多數接受這項掃描的研究對象是為了檢查是否患有癌症,以及評估骨髓內紅血球的健康狀況。這些人中,41人在掃描後的6個月~5年內發作了心碎症,另外63人沒有發作此病症。

研究者介紹說,這些掃描圖像反映了骨髓和大腦代謝的活躍度。

研究負責人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心血管影像研究中心副主任塔瓦科(Ahmed Tawakol)說:「很明顯地看到,在41位後來發作了心碎症的患者中,杏仁核活躍度在前15%的人,在掃描後一年之內就發作了此病症,而其餘的患者是在掃描完成幾年後才發作此病症。」

「看來壓力對心血管系統很不利,這項研究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這樣的數據說明有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查明針對大腦區域進行干預的減壓藥物,是否有助於保護心臟健康。」

這份研究3月26日發表於《歐洲心臟雜誌》(European Heart Journal)。◇

責任編輯:朱涵儒

相關新聞
NASA局長:中共「祕密」進行太空軍事活動
美研製出高效抗陽光玻璃 可大幅降低室內溫度
防過熱 避免將智能手機放在這八個地方
AI或像人一樣對話? 專家警告將威脅人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