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洩漏心事 聲音傳達你的自信與恐懼

作者: 伊芙‧波普拉斯 原文作者: Evy Poumpouras 譯者: 甘鎮隴

人氣 358

我們說話時會發出聲音,但你正在使用的聲音,可能不是真正的聲音,而是隨著成長而採用的聲音。我們另外有個「真正的聲音」,這個聲音能表達你多麼充滿自信,或是不安、恐懼和擔憂。

塑造這個聲音的因素,大概是你的種族、文化、民族背景和性別。例如,女孩子的聲音通常會被塑造得更柔和羞怯;相反的,男孩子會被教導成說話大聲點。塑造我們聲音的人事物,包括我們的父母、從小生長的街坊、我們去的學校,還有周圍的人是關愛還是欺凌我們。

影響我們聲音的,甚至可能是社會經濟因素,或是我們正在經歷的沉重壓力。你使用的聲音,集合了塑造你的不同因素。正如你的身心靈,你的聲音也需要營養,但這通常是我們最容易忽略的部分。重點不是我們說什麼,而是怎麼說。

一般人很少訓練自己的聲音,所以我們在這方面養成的習慣大多出於潛意識。研究自己的副語言,是自我評估的大好機會。副語言包括我們使用的腔調、曲折變化、音高、音調、說話的速度,還有音量。

你有沒有試過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聽的時候覺得「我的聲音聽起來才不像這樣吧?」你如果覺得「你聽見的聲音」跟「你認為自己該有的聲音」不一樣,這表示「你使用的聲音」跟「你本人」之間有差異。這不是你真正的聲音,而可能是你從小被教導該使用的聲音,可能是你為了因應有施虐傾向的父母,或令人焦慮的兄弟姊妹,而學習使用的聲音。

你有沒有聽過某人說起傷心的童年往事時,聲音突然變得更高、更年輕?這種事可能發生在小時候經歷過創傷的人們身上。這些人無法控制自己的副語言,所以在非常脆弱的時候,會表現出年輕、受傷的那一面。

你如果想更注意到周圍的副語言,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判定你說話的習慣是從哪裡發聲。講話帶有鼻音的人,通常是從鼻孔發音。如果是從喉嚨深處發出聲音,聽起來會比較低沉,也比較壓抑。如果是從胸腔發聲,聽起來會比較高,而且帶有呼吸聲。有些人是從腹腔發聲,聽起來更低沉響亮,共鳴也更強勁。

我原本習慣從喉嚨出聲,後來訓練自己從腹腔發聲,這讓我覺得更能表達自己的力量。

你可以試試看以下的練習:分別從鼻腔、喉嚨、胸腔、腹腔說話,並判斷哪種聽起來最像你平時的聲音,然後判斷你覺得哪種音調感覺最好,並練習從那個部位說話,好讓你傳達最有力的聲音。

旁人對你的聲音做何感想

聲音和說話方式扮演重要角色,會決定世人如何看待我們,也能決定我們能否成功。我們常常不知道自己的副語言揭露了什麼,不知道我們的聲音在別人心目中留下什麼樣的印象。為了讓你在這方面更了解自己,我們現在來分析一些最常見的說話習慣,這些習慣能削弱或改善你的說話效果。

說話速度:快 vs.慢 

說得快:傳達「緊張」

你如果發現自己說話很快,聽起來就會像你急著把話說出來。這會讓人們以為你不想占據他們太多時間,因為你覺得自己想說的事情不是很重要。說話快,就更可能說錯話。你可能會說出你沒事先想好的字句,結果說出來之後才後悔。

總之,說話快可能讓人覺得你很緊張、口條不夠流利。

說得慢:傳達「力量」

我指的不是美國南方那種慢條斯理的腔調(無意冒犯南方的朋友),但你如果放慢說話速度,就能讓自己有時間思考。這不僅能讓聆聽者跟上、消化你說話的內容,也能讓你有時間整理自己的想法,並有條有理地說出來。

說得慢,也能傳達出「我這個人和我的想法很重要」這個訊息,能傳達自信,讓人覺得你想說的話很重要,而且你值得聆聽者付出時間。

宣言式演講

人在感到不安時,常常會在句尾提高音調,簡直就像在問問題,而不是做出宣言性質的聲明。我用一句強力、廣為人知的話來舉例,回想一下這句話原本是怎麼說的:「我有一個夢想。」

現在,想像一下,如果句尾提高,這句話的份量會不會改變:「我有一個夢想?」不再那麼有力了。

這就是宣言式演講的力量。這表示你有話要對這個世界宣布。你如果在說出口的時候充滿自我懷疑,就會破壞這句話的份量。請賦予你的話語值得擁有的價值和份量,帶著力量和決心把話說出來。

少用填補詞

呃。就像。所以。你懂的。算是。這個嘛。這些是填補詞。

我們在不知道該說什麼的時候會使用它們,以便爭取時間。沒錯,這能有效地讓你在思考時爭取時間,但也會減少你話語的份量。如果希望人們尊重你,就該發出值得他們尊重的聲音,別使用「呃」和「就像」之類的填補詞。

順道一提,如果放慢說話的速度,大概就不會需要填補詞。

沉默

一般人對沉默感到不自在。但如果使用得當,沉默也能成為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它有兩個功能:首先,它讓你在開口前有時間思考,好讓你能有效地停頓、選擇字句。這會讓你的演講聽起來更經過深思熟慮、仔細推敲。第二項功能,是讓聆聽者有時間吸收你說的話,而不是被你的隨機思緒淹沒。

大聲說出來

如果你在說話,但沒人聽得見你的聲音,那你開口還有什麼意義?嗓門太小,會讓人覺得你忐忑不安,或是你害怕說出自己的想法。相反的,你如果說得大聲又清晰,傳達出來的訊息就是「我值得被聆聽」。

請三不五時檢查一下自己的嗓門,尋找當中的規律。像是你在跟某些人說話的時候,是不是嗓門特別小?這些人是不是曾經傷害過你,還是對你造成威嚇感?你在某些狀況下是不是會變得比較沉默?我們不敢大聲說話,很多時候是因為情緒方面的阻礙,所以你如果覺得這一直是個挑戰,也許該花點時間查明你不敢大聲說話的原因,看能不能解決情緒方面的問題。

你的聲音聽起來像什麼

你在談話(或是演講、朗讀新聞)的時候,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然後聆聽。你的聲音聽起來如何?有沒有太高?太輕柔?你是不是每句話的句尾都有提高語調?你說話是否散發熱忱和威嚴?你聽起來是否散發自信,還是顯得不安?

如果你的聲音裡有你不喜歡的,請把它記錄下來,然後試著換個方式說。找出你想改變的部分,但一步一步來。改變說話的聲音其實需要耗費大量心力,因為這些行為大多出自本能或潛意識,而且你大概已經維持這種說話方式很久了。所以,先挑一項開始著手。

有準備  就有自信

身為教育者,我希望我的學生不只在學業方面有所表現,也能在大學畢業後的人生有所成就。所以,我要他們在全班面前做口頭報告。大部分的學生都對在同學面前演講這件事感到不自在,但我知道,幫助他們培養演講能力,對他們的未來大有幫助。

在演講時,我很快就能看出哪些學生有做好準備。他們在表達想法時,聲音是否充滿信心,一聽就聽得出來。說話說得快的,在回答問題時通常會掙扎一番,因為他們對研究項目不夠熟悉。同樣的,準備充分的學生,作答時通常更詳盡又自信。

少就是多

很多人常常跑來問我,怎樣才能讓他們在辦公室的發言更有份量。他們認為,如果在每一場會議上都開口說話,在同事當中就更能取得存在感。

但有個問題:人們只在你言之有物時才會聆聽。如果你提供的不是重要的訊息,同事就會發現你說話純粹因為自大。你說話是為了自己,不是為大夥討論的話題做出貢獻。

就我個人而言,我參加會議時,大部分的時間都沒開口,而是聆聽。記住,你走進會議室,是為了學習、取得情報,這才是最重要的。我再重複一次:你聆聽的時候,學得更多。況且,平時寡言的你,一旦開了金口,其他人就會越看重你的貢獻。

(網站專文)

本文摘自<真正無懼的身心防彈術:美國特勤局專家帶你提升心理素質,面對各種挑戰,方智出版社>

.第一印象很重要 你的外表給人什麼感覺?
.運用說話技巧 讓對方無法拒絕溝通
.說話沒重點? 1主題3理由讓你精準表達

責任編輯:陳真◇

相關新聞
3歲孩子會說話後 下一步竟是學說謊?
說話內容只占說服力的7% 溝通關鍵是這個
說話的藝術:「溝通」得從心開始
【瞇眼爸的育兒筆記】他在說話!不是在亂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