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話西油】達芬奇——最有可能的穿越者

他手稿的最後一句藏著什麼祕密?解密最有可能的穿越者——達芬奇!他可以讓人類提早發展五十年,但他為啥不幹?(大話西油製作組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109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1年05月26日訊】動人的故事,講述著西方藝術史!大家好,歡迎來到《大話西油》!

接上文:【大話西油】達芬奇——史上最神奇的業餘畫家

今天焦點:他手稿的最後一句藏著什麼祕密?解密最有可能的穿越者——達芬奇!他可以讓人類提早發展五十年,但他為啥不幹?熱衷發明尖端武器,他是戰爭狂人嗎?「維特魯威人」是達芬奇對宇宙的看法嗎?

佛羅倫薩廟太小?達芬奇前往米蘭

1481年,教宗西斯篤四世的私人禮拜堂落成,就是後來那個大名鼎鼎的西斯廷禮拜堂。為了和教宗重修舊好,洛倫佐‧美第奇主動提出希望派出一個豪華畫家代表團前往羅馬,為新落成的禮拜堂繪製壁畫,西斯篤四世欣然應允。

能夠前往羅馬為教宗效力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榮耀,而能被選中的畫家,既可以彰顯自己在業界的地位又有機會名垂青史,佛羅倫薩城裡的各大工作室都不平靜了。選誰不選誰也著實讓洛倫佐費了一番腦筋。最終,吉蘭達約、韋羅基奧、佩魯吉諾和波提切利榜上有名,達芬奇未能入選。

這一年,達芬奇已經29歲了。此時,即將而立的他胸懷壯志,大才初成,非常盼望可以有個機會一展長才,揚名立萬。那這次落選會不會有些失望呢?以我的心思來揣度的話,多少肯定還是會的。不過,他知道這也確實怨不得別人。由於興趣太雜,涉獵太廣,自己花在畫畫這件事情上的時間確實太少,所以在繪畫方面一直沒有能夠拿出哪怕一幅非常傑出的作品。

再一個,此時這位對生命、對世界、對宇宙充滿強烈好奇的大天才,已經漸漸開始覺得這座百花之城不再適合他了。當時的佛羅倫薩雖然在文化藝術方面是整個歐洲的中心,但達芬奇在這裡並沒有享受到他滿意的待遇,也沒有感受到他期待中的禮遇。同時,百花之城也有它的局限。

佛羅倫薩當時的人口只有不到五萬,而且畢竟是一個共和國,和歐洲傳統的宮廷政治還是有不少差異的。儘管統治者美第奇家族對藝術的慷慨毋庸置疑,但在其它方面,諸如:科學研究,城市工程,軍事設施,乃至製造業等方面還是有不少劣勢的。反觀意大利北部最大的米蘭公國,就完全不同了。

當時米蘭的人口將近十五萬,是佛羅倫薩的三倍。更重要的是,米蘭依然是宮廷統治。而且,自崛起至今兩百年多來,米蘭一直是軍事強人統治下的城邦。這些軍事強人雖然野心勃勃,但他們的頭銜和爵位基本上是搶來的,或自封的,是不太具有合法性的。於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威望,鞏固其統治合法性,他們的城堡中聚集了侍臣、藝術家、音樂家、治國謀士、工程師、冒險家、天文學者,以及其他任何可以服務宮廷或者裝點門面的人才。換句話說,米蘭的城堡可以為達芬奇提供一個完美的環境。而且,他喜歡強有力的領袖,並渴望得到君主的重用和更優厚的待遇。

達芬奇在日記中寫道:當一個人在佛羅倫薩已學無可學,如果他不想庸庸碌碌地苟活,如果他想變得富有,那麼他必須離開這兒。因為,佛羅倫薩對待她的工匠,就像時間對待它的作品,一旦完美,就開始一點點地將其銷毀。

達芬奇求職 自認最擅長武器製造

1482年,洛倫佐派出了一隊代表團出訪米蘭,他們既是充當外交使團,也為了進一步結交米蘭公國的統治者斯福爾扎。浩浩蕩盪的隊伍中,有一個人分外搶眼。只見他端坐馬上,錦衣華袍,身材高大,目光炯炯,正是達芬奇。對於米蘭他是充滿期待的,就在到達米蘭後不久,他就給斯福爾扎寫了一封求職信。我們來看看他的這封求職信。

他用恭敬的口吻寫道:「最偉大的閣下,我仔細研究了所有那些自稱精通武器製造的人所發明出來的東西,我發現這些武器與那些常用的武器相比並無不同。所以在充分尊重他人的前提下,恕我冒昧地向閣下獻出我的祕密,並在您方便的時候為您演示。

「首先,我會設計極為輕便而堅固的橋梁,而且非常便攜,無論進攻還是撤退都非常方便;而且,我知道如何建造各種暗道和雲梯。」

接下來他就羅列了一大堆他在各種武器製造和軍事設施方面的設計才能。他說:「我有辦法摧毀任何堡壘;我可以設計製造威力巨大且美觀實用的大砲;如果戰鬥發生在海上,我有很多種高效的武器用於攻防,還會設計可以抵抗最猛烈槍砲襲擊的艦船。我可以設計弩砲、投石機和三角釘等不常用的有效武器。我還會製造堅不可摧的裝甲戰車,它們可以用大砲摧毀敵人。」

說到裝甲車,達芬奇還真不是瞎說。從他留下的草圖可以看到一個類似烏龜和飛碟的混合體,上面有傾斜的金屬片抵擋敵人的砲火。在他的設計裡,坦克里可以容納八個人,幾個人轉動曲柄讓坦克緩慢前進,其他人負責朝四面八方發射大砲。

說到槍砲再插一句。達芬奇的很多武器設計最終都沒有被付諸製造,但有一件設計最終從他的筆記本上走向了戰場,而且,後世公認他就是這個東西最初的發明者。什麼呢?一種聰明的簧輪點火裝置。就是一種通過拉動扳機,帶動彈簧驅動一個金屬輪快速地旋轉,而旋轉的金屬輪與礦石高速摩擦後產生的火花足以點燃火藥。對了,這就是後來的火槍的工作原理。

當時達芬奇身邊有一個從德國來的助手,外號叫做「德國人朱爾斯」。他以前是一名技工,還是個鎖匠,他見過達芬奇繪製的關於簧輪點火裝置的詳細設計圖。1499年,他回到德國,並最終在那裡實現了達芬奇的這個創意。大約在那個時候,簧輪點火裝置在意大利和德國開始被廣泛應用,簧輪槍應運而生。

在他求職信的最後的最後,達芬奇寫道:「我還能用大理石、青銅和黏土創作雕塑。在繪畫領域,我也無所不能,不遜於任何人,無論他是誰。」

看見沒有,達芬奇認為自己最擅長的是武器製造、公共工程以及科學研究方面的能力。對於繪畫,他只是輕描淡寫地提了一句,可見他根本沒覺得這項技能有多了不起的。

後人稱他只是畫家 達芬奇一定​​非常失望

但是,你們肯定猜不到,斯福爾扎最終決定留下他是為了啥。根本不是他求職信裡寫的任何一個,而是達芬奇一行到達米蘭之後,在晚宴上聊天的時候,達芬奇提到自己還會製作和演奏樂器,也會設計舞會演出用的服裝道具背景啥的,就因為這個他被斯福爾扎聘用了!

所以,達芬奇自己如果知道今天的人們都把他當成一個畫家的話,他一定​​會非常失望的!

那麼達芬奇到底會不會設計製作武器呢?還真不是吹牛,他留下了不少關於武器設備的設計草圖,我們來看幾幅。

古代攻城一般都要架設雲梯,哎,這就是一台能夠輕易破解雲梯的裝置。城堡裡的守軍拉動一個巨大的槓桿,槓桿的另外一頭連接著木架,這些木架通過城牆上的孔穿到牆外。達芬奇還特地把關鍵部位的細節放大畫了出來,以說明如何將木架連接到槓桿上。

這是防守用的,而他的更多設計是進攻用的。這是他設計的一個巨大的攻城弩。這張巨弩將近25米寬,為了顯示其巨大的尺寸,達芬奇還特意畫了一個成比例的士兵在那兒,就更顯得這張巨弩的碩大無朋。這要是真的出現在戰場上還是挺嚇人的哈!

還有更嚇人的。下面這個看起來令人毛骨悚然的「刀輪戰車」就是他的設計。想像一下,當好幾輛這樣的戰車並排迎面飛馳而來的時候,你就只聽見一陣陣「嘁哩喀嚓」的聲音不絕於耳,然後就看見滿地散落著半截胳膊半截腿,半個身子一個腦袋什麼的!

咱們平時溫文爾雅的芬奇哥哥,還非常細緻地畫出了齒輪、輪軸,和寒光四射的大鐮刀之間是一個怎樣的傳動關係。也讓人非常直觀地、明白無誤地看懂了地上那些被像切西瓜一般切開的屍體是怎麼來的了!認真看看,那飛奔的戰馬,和那馬上那披風迎風飄起、英姿颯颯的士兵多麼傳神,這絕妙的動態描摹,令人讚歎。這就是這位平時看上去文質彬彬、英俊溫柔的芬奇先生,最著名、也最令人驚惶失措的武器設計之一。

我們應該可以想像得到,在米蘭最初的歲月裡達芬奇鬱悶的心情!這位滿腦子奇思妙想的大天才,一身的本領根本得不到施展,卻整天忙於設計舞會服裝和舞台背景,自己時不時地還要上去彈奏一曲!唉!真憋屈啊!這樣的日子過了好一陣,斯福爾扎才漸漸認識到自己大材小用了!才開始漸漸親近並重用達芬奇。

愛因斯坦:達芬奇研究若被發掘 人類科技早50年

關於達芬奇有一點幾乎是盡人皆知的,他不但是個左撇子,而且他手稿上的字體都是所謂的「鏡像體」。就是所有的字都是反著寫的,只能通過鏡子的倒影來看,才能看到正常書寫的字的樣子。關於他為啥大費周章地要用「鏡像體」來書寫他所有研究的手稿,現在主流的看法是說他是出於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怕人家剽竊了他的研究成果,怕人家拿走了他的成果之後自己去發表,搶了他的版權!

對此我有不同的看法。你想,達芬奇難道不知道以那時候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整體的科技水平,他的這些研究成果基本是不可能被製造出來,或者被驗證出來的嗎?即使被別人看到了,也根本弄不出個所以然來啊!說他怕人家剽竊之後搶了他的知識產權,那你寫出來之後立刻就出版發行不就得了嘛?到時候,天下人就都知道這些天才的想法都是你達芬奇想出來的,不就得了嘛?幹嘛這麼費勁地弄個「鏡像體」出來呢!

他身邊的朋友和讚助人倒是經常勸他趕緊把這些手稿整理整理,付梓刊印。但是,達芬奇根本不關心知識產權問題,對出版這些研究成果毫無熱情。別説他生前,他去世後,這些研究也沒有任何一個被集結出版啊!這說明什麼?說明他用鏡像體根本就不是出於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那又是為啥呢?因為他知道天機不可過早地洩漏!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達芬奇的這些研究可以早一點被發掘整理,早一點出版發行,再一點投入真正的研究開發,那麼人類整體的科技水平將會提前至少50年!50年什麼概念?大家自己想想50年前,1970年代人類的整體科技水平和今天的差異。那麼,如果達芬奇可以早一點被開發出來,今天人類的樣子應該是在現在的基礎上再發展50年以後的樣子。厲害吧!

但是,達芬奇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他清楚人類的發展是有定數的,是神在整體上有安排的,是不允許超前發展的。雖然他提前發現了、提前研究出來了這些更加先進的科學知識,但是他不能把這些科技成果、這些超前的發明過早地洩漏出來。那樣就會打亂神對於人類社會有序的安排,不能破壞神給人類整體安排好的發展進程。

於是,他就費心費力地用鏡像體書寫出來,既記錄了他的研究成果,又起到了難以大面積傳播的效果。而且,他沒有將這些東西付諸出版,後世在流傳過程中又大量的遺失,最後很少有人真正看到這些天才的想法,也就不可能將之付諸實施。

達芬奇:人是世界的映像

在他的所有手稿中,有一幅圖畫是要重點來講一講的,就是這幅「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大家一定都見過吧。

這個維特魯威,全名叫做:馬庫斯‧維特魯威,是古羅馬時代的一名建築師,曾在愷撒手下效過力。他寫過一本論西方古典建築的專著,叫做《建築十書》,是古典時期唯一倖存下來的建築典籍。這本書給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尤其是建築師們很大的啟發,其中包括很快就會講到的大建築師布魯列萊斯基。

那麼,一個建築師為啥引起了達芬奇的關注呢?因為他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和建築觀。維特魯威在書中明確表示:人,可以被稱為一個小世界,整個世界的完美都體現在他的身上。在達芬奇後來的藝術創作和科學研究中,他始終將這句話奉為圭臬。

達芬奇在他的手稿中明確寫道:人是世界的映像。古人稱人是一個小世界,這個稱呼恰如其分,因為人的身體就是一個模擬的世界。人有支撐肉體的骨骼,世界有支撐大地的岩石。人有血液,肺在其中隨著呼吸起落;地球有海潮,每六個小時也會漲落,彷彿世界在呼吸。血液通過血管遍布全身,類似地,海洋用無窮無盡的水流充滿地球的機體。

這和中國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生命觀非常一致啊!道家也認為人體就是一個小宇宙。

維特魯威將這個觀點應用在建築設計中,他規定建築的布局應該反映出人體的比例,就好像人體平躺在平面設計圖上一樣。

維特魯威寫道:「建築,尤其是廟宇的設計離不開對稱,其各部分之間必須有精確的比例關係,就像體型優美的人體一樣。」那麼,維特魯威認為怎樣的人體才算體型優美呢?他寫道:「下巴到額頂的距離應該是身高的十分之一,腳的長度是身高的六分之一,前臂是身高的四分之一。」等等。其它的身體部位也有它們的對稱比例。正因為遵循了這些比例,那些古代的畫家和雕塑家才能流芳百世。

維特魯威在書中還有一段極為重要的文字:「在一座建築中,各部分與整體之間都應該是諧和的對稱關係。人體的中心點是肚臍。如果一個人仰臥,手腳伸展,以肚臍為圓心,用圓規畫圓,那麼他的手指和腳趾正好觸及到這個圓的邊緣。除了圓形還能畫出一個正方形。一個人的身高和他雙臂展開的寬度,二者相等,就像正方形的邊長一樣。」

看到過維特魯威這段描述的人不可謂不多,但是誰也沒有認真地研究過他的觀點,更沒有人按照他的描述認真精確地繪製過一幅圖像出來。然而好奇心大之如達芬奇者,又怎麼能入寶山卻空手而回呢?

達芬奇在看到維特魯威關於人體比例的這番描述之後,不但認認真真地做了多次實際測量,當然了,這也是他人體解剖研究的內容之一;同時,留下了這幅極為出名的、經典的「維特魯威人」手稿。

這幅手稿現藏於威尼斯學院美術館四樓的一間密室內,是這裡的鎮館之寶。因為長時間暴露在光線中會導致褪色,所以很少展出。如果有機會能近距離地觀察它的話,你會看見當年達芬奇使用的金屬筆尖所留下的凹痕,和他用圓規尖刺出的十二個小孔。這時候,你彷彿能夠看到五百年前這位大師正在忙碌的雙手,一種奇異的親切感,湧上心頭。

在這幅手稿上,達芬奇畫得極為精細。人物線條完全不像草稿那樣充滿試探性。相反,他非常篤定地在紙上畫出像雕刻一樣的線條,筆法力透紙背。看得出,在畫之前他心裡對此已經進行過非常認真的構思,對這一切早已了然於胸,一筆一畫盡在掌握。

達芬奇沒有照單全收維特魯威在書中的測量結果,而是參照了他自己的實踐。這些比例很有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在家裡測一測。

建築, 黃金比例, 達芬奇
達芬奇的草圖《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公共領域)

在這幅充分表現達芬奇宇宙觀的手稿中,肚臍是這個圓形的圓心,下陰是正方形的中心。人的雙臂伸平之後的寬度等於身高。從前額髮際線到下巴底部的距離,也就是臉的長度是身高的十分之一。當然了,長著一副馬臉的兄弟,就不在此列哦!

從下頜底部到頭頂的距離,也就是頭部的長度是身高的八分之一。雙肩最寬處是身高的四分之一。還有:手掌的全長是身高的十分之一。腳長是身高的七分之一。

達芬奇用優雅的線條和細膩的陰影,創造出了一種非同凡響的美。這幅傑作將神造人體的完美,盡善盡美地表現了出來。畫中人物目光專注但不乏親切,還長著一頭達芬奇筆下人物常見的捲髮。

這幅《維特魯威人》,呈現了一個藝術與科學融合的瞬間。這種融合,讓看到他的人都會從心底產生一個永恆的終極之問:我們是誰?我們在這宇宙的宏大秩序中又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所以,通過這幅手稿,我們不僅在方圓之中感受到了達芬奇的思考,也感受到了我們自己的思考。

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畢達哥拉斯,以及蘇格拉底、柏拉圖等這些希臘先賢一致認為:美的東西,一定是諧和的,是有規律的。這體現在萬事萬物上,尤其是藝術。

《最後的晚餐》 達芬奇當數學問題在實踐

達芬奇畫《最後的晚餐》,他是拿它當一個數學問題在實踐的。這幅畫的透視關係是經過精確複雜的計算之後確定的,畫面處理是在嚴格計算之後按照事先畫好的格子線構圖的。達芬奇的不少畫作其實他是為了研究諸如數學啊,明暗啊,透視法啊,以及材料學而進行實踐用的。

十五世紀達芬奇名畫《最後的晚餐》復原圖。(古金提供)

這就是為啥他有不少未完成作品,因為當他畫到一半的時候,他突然發現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已經弄明白了,那還有啥必要再繼續畫下去?收工!結果就留下了一幅未完成。他倒是輕鬆得很,結果後人為了研究他為啥又沒畫完,著實是傷了一番腦筋。

這個美,真的都是很有規律很和諧的。比如,專家發現,巴赫、莫扎特,包括貝多芬的很多曲子,他們在一段旋律中轉調的地方,一定是在這段旋律的黃金分割點的位置。

很多繪畫大師經典名作的構圖,基本都符合「九宮格經典構圖原則」。關於這個「九宮格構圖原則」,現在喜歡拿手機拍照的朋友很多都知道。

時空穿越者?達芬奇應是一個

在了解達芬奇的過程中還有一點非常令人深思。現代科學分出了非常多的門類和科目,甚至在中國中學生就要文理分家啊,文科理科哪個好啊,這之類的爭論很多。其實是一種目光非常短淺的認知。

不同門類的學科,包括藝術,其實都是探求宇宙真理的一條路。就好像什麼呢?就好像一座高聳入雲的大山,在山腳下圍繞著高山,有很多不同的路徑通向頂峰。在山腳下沿著不同的路攀登的這些登山者,互相誰也看不見誰,因為隔得很遠嘛。

但是,隨著他們越來越接近峰頂的時候,他們的距離就越來越近,甚至已經可以漸漸地互聞聲息、互見身影了!當到了山巔的時候,所有的路就都匯聚在了一點上!也就是說,通過不同的辦法,都可以探索宇宙的真理。

很多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大科學家,都是資深的藝術愛好者。比如愛因斯坦就拉得一手非常出色的小提琴,鋼琴彈得也很好。他的第二任妻子艾爾莎就說過:他經常會走進書房,然後又走出來彈幾下鋼琴,匆匆記下一些東西之後,再返回書房。

愛因斯坦自己也曾經說過,如果自己沒有成為一名科學家,他肯定會當一個音樂家。

所以,在這裡還要再為藝術強調一句:藝術,是神傳給人的。是人類認識宇宙、認識世界的一個途徑。

達芬奇就這樣通過無窮無盡的好奇心探索著這個無窮無盡的宇宙展現給他的祕密。他的大量手稿現在通過網絡都可以看得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上網看一看這位神奇的大師都涉獵了多少不同門類的研究,你一定會大吃一驚的!

所以現在有人認為如果這世界上真的有時光穿梭者,或者說穿越者的話,達芬奇肯定是其中一個!

最後筆記?「等等,湯要涼了」

在達芬奇手稿中,有一張畫了四個底邊長度不等的直角三角形的手稿,這很可能是他此生的最後一頁筆記。六十七歲的大師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依然在糾纏著那些縈繞在心頭的謎題。但很有趣,在這頁筆記的結尾處,他突然用「等等」這個詞結束了筆記。然後,在後面還跟著一行字,字跡與前面的鏡像體筆記同樣的認真工整,這行字是:湯要涼了。

這不僅是現存達芬奇手稿的最後親筆,也是我們所能想像到的他最後的工作場景。想像一下,他當時正在莊園府邸樓上的書房裡,壁爐裡即將燃盡的炭火忽明忽暗地閃爍著。大師坐在桌旁,面對謎題陷入沉思。

此時,廚娘瑪德麗娜已經在樓下廚房裡為他準備好了美味的晚餐。瑪德麗娜大嗓門地喊道:「快下來吃飯,不然,湯要涼了!」

瑪德麗娜女高音般的美妙歌喉一下子把大師從沉思中拉了出來,他匆匆在手稿最後寫道:「等等,現在,湯要涼了。」

五百年後的我們一致認為達芬奇是個天才。但是,他自己真的也這麼認為嗎?他有太多半途而廢的未竟之事。他在一本又一本的筆記中不斷地重複著一個疑問句:告訴我。告訴我。告訴我。我是否做成過一件事……告訴我究竟有什麼成果?

是的,他自己也許非常明白肩負著的使命,但是太多的好奇的確分散了他的時間和精力,讓他沒有能夠非常認真地完成神賦予的使命。但是無論如何,這位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全能大師,還是留下了很多讓後世思考生命和宇宙的線索以及啟迪!關於達芬奇的生平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大話西油》咱們下次見!

《大話西油》製作組

責任編輯:李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門德爾松逛豬肉鋪發現了巴赫!世界最昂貴大提琴見證杜普蕾的早逝、馬友友的崛起!最燒腦的音樂:巴赫的賦格!神一般的存在:西方古典音樂之父——巴赫!
  • 「玫瑰戰爭」-權力遊戲的真實版!史上最渣的男人-亨利八世!史上最牛的王朝──都鐸王朝!充滿謎團的名畫《大使們》,史上最重要的肖像畫家──霍爾拜因究竟想說啥?
  • 吵了20年沒結果現在價值超過1.5億,這幅畫是否真的出自達芬奇?月黑風高解剖屍體,只為畫出深入骨髓的感受!他是文藝復興代言人,他是史上最成功的業餘畫家!
  • 文徵明以「白描法」鉤出娉婷玉立的蓮花,用極婉約勻稱的細線來鈎勒。為了顯現花瓣的精氣有神,畫瓣尖,下筆時先以書法中的「頓筆」為之,再提筆上來,一上來就見真章了。我們看到文徵明的花瓣線條是那麼細緻溫和,好像隨手不經意地就畫出來似的,柔中帶剛,剛中有柔。顯得韻味無窮。
  • 南梁 張僧繇《雪山紅樹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光凸凸的山,除了輪廓線以外,不添加任何線條也就是沒畫皴法。 這幅畫怎麼和常見的中國山水畫迥然不同呢?
  • 來自比利時的法蘭德斯風格畫家安東尼‧范‧戴克(Anthony van Dyck,西元1599年–1641年)是一名臻求完美的肖像畫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替英國國王查理一世所繪的肖像畫,優雅地呈現了查理一世和他的宮廷樣貌。范‧戴克也是一位色彩大師,他善於運用色彩和大膽的筆觸來表達光線、物體的移動和布料質地。這項特長也讓他得以在作品中描繪出高度精準卻仍具有繪畫特點的蕾絲質地。蕾絲這種非常精緻又複雜的布料是16至17世紀時富有的藝術贊助人流行配戴的服飾配件。
  • 華麗誇張的定型角色(stock characters)、簡單的情節、即興對白和戶外表演,是即興喜劇(Commedia dell’Arte,又譯藝術喜劇)的核心特徵。其幽默劇情常圍繞著年輕戀人的種種考驗。演員們不受台詞限制,可以根據觀眾的反應調整表演。這些喜劇常含有對時政的諷喻和接地氣的幽默,可以巧妙避開查禁。這種意大利民間戲劇形式也成了18世紀洛可可(Rococo)藝術運動的理想題材。
  • 冬天多少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沉悶些,有些人覺得天空烏雲密布缺少陽光令人提不起勁來。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算在最昏暗的日子裡也有色彩。最近我坐在一家咖啡館裡望向天空,當天刮風下雨天色昏暗,天空不再出現彩虹,反倒像是大理石般帶點細微的灰色、藍色甚至紫色。
  • 意大利偉大的藝術寶藏之一是位於帕多瓦(Padua)的斯克羅維尼小禮拜堂(Scrovegni Chapel)。是什麼讓小小的斯克羅維尼神妙不凡,且意義重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