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丹白露宮:法國文藝復興的靈感之源

楓丹白露宮
法國楓丹白露宮和其花園的大花壇。(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90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21年05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遇綜合報導)在法國北部,相距巴黎市中心約50公里處的楓丹白露鎮是著名的旅遊勝地,這裡有著豐富的森林景觀和優雅壯觀的楓丹白露宮(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每年吸引大量觀光客前往。楓丹白露宮是約12世紀至19世紀法國國王的住所,可想而知,這裡也是法國規模最大的王室宮殿之一。不過,楓丹白露宮不僅是一座成功的建築作品,其建築設計和藝術造詣對於法國的藝術,甚至整個歐洲的藝術發展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也是歷代的藝術家們臨摹效仿的對象。

楓丹白露的法文原意為美麗的泉水。十二世紀時,由於這裡有著大量的泉水和豐富的森林資源,法王路易七世便決定在此建造一間狩獵小屋和禮拜堂,成為他喜愛的居所之一。在13世紀的時候,法王路易九世將其改建成了一座中世紀的城堡。後續的君主對其進行了許多改造,不過這時候的楓丹白露宮基本上還是一座帶有防禦功能的中世紀城堡。

楓丹白露宮
曼特農大門(Maintenon gate)是楓丹白露宮的主入口,過去法國王室的成員在狩獵前後都會在此會合。(Shutterstock)

16世紀時,當時的國王法蘭索瓦一世希望將這裡建成「新羅馬」,楓丹白露宮從此脫胎換骨,成為一座富麗堂皇的文藝復興宮殿。他委託了法國最好的建築師和工匠,並請吉爾斯‧勒‧布雷頓(Gilles Le Breton)擔任首席建築師。勒‧布雷頓將當時仍非常新潮的文藝復興藝術從義大利引入了法國,可說是法國文藝復興城堡的始祖。他融合了原本中世紀結合城堡和防衛堡壘的主樓(donjon)結構和文藝復興的設計,創造出了楓丹白露宮內部橢圓形的中庭空間。

楓丹白露宮
榮譽庭院(Court of Honor)是楓丹白露宮內最主要的中庭空間,對外面向楓丹白露鎮。(Shutterstock)

在宮殿周圍,他還託人建造了一座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花園。文藝復興時期的花園設計多強調理性秩序和美感,多為對稱的形式,並且會擺入許多噴水池、雕像、石洞(grotto)造景、不同的水體設計等等,對法國和英國的花園設計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法蘭索瓦一世在楓丹白露宮內興建花園、涼亭等設施,甚至還有法國第一座石洞造景。

楓丹白露宮
法國楓丹白露宮和其花園的大花壇。(Shutterstock)

自1528年左右,法蘭索瓦一世開始在王宮內增建聖三一教堂(The Royal Chapel of the Trinity)。從聖三一教堂可以直通法蘭索瓦一世的畫廊(Francis I Gallery)。

楓丹白露宮
聖三一教堂(The Royal Chapel of the Trinity)是法王法蘭索瓦一世在位期間(1515-1547年)興建的。這座禮拜堂可以直通到法蘭索瓦一世的畫廊(Francis I Gallery)。(Shutterstock)

法蘭索瓦一世的這座畫廊展現了精湛的文藝復興工藝,這在當時的法國是前所未見的富麗堂皇。他直接從意大利請來了文藝復興建築師塞巴斯蒂亞諾‧塞利奧(Sebastiano Serlio)和佛羅倫斯的畫家羅索‧菲奧倫蒂諾(Rosso Fiorentino)為他裝飾這座畫廊。在畫廊中,到處充滿了精雕的木板和有著捲曲葉子圖案的粉飾灰泥板塊,中間的壁畫描繪著法國君主的榮耀,由精美的人物雕像框著邊。

此外,法蘭索瓦一世也請了意大利藝術家像是畫家弗蘭西斯科‧普列馬提喬(Francesco Primaticcio)和雕刻家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來為宮殿裝飾。這些偉大的藝術家們結合了最好的意大利和法國藝術,創造出一個新的藝術風格,叫作楓丹白露畫派。楓丹白露畫派的藝術家擅長使用大量的粉飾灰泥(stucco)來裝飾壁畫。粉飾灰泥是類似石膏的一種塗料,可灌入模具中創造出精美的立體牆面裝飾。法國文藝復興藝術對後世能夠有如此深遠的影響,的確要歸功於意大利藝術的影響。

楓丹白露宮
法蘭索瓦一世的畫廊展現了精湛的文藝復興工藝,這在當時的法國是前所未見的富麗堂皇。在畫廊中,到處充滿了精雕的木板和有著捲曲葉子圖案的粉飾灰泥板塊,以及令人讚歎的人物雕像框著牆上的壁畫。(Shutterstock)

16世紀末期,法王亨利四世又對楓丹白露宮進行了更多的建設。他在原本橢圓形的中庭西側新增了兩座涼亭來擴大中庭空間,在宮殿東側新建了一座有拱頂的入口,甚至還將宮殿所有的立面都重新整修過,以使整體建築物的外觀更協調。此外又增建了兩座畫廊,並從安特衛普請來了法蘭德斯畫家安布羅伊斯‧杜布瓦(Ambroise Dubois)和巴黎的藝術家們為其裝飾。同樣地,這些藝術家們更加豐富並推動了楓丹白露畫派的發展。亨利四世也在王宮花園的池塘裡養了鯉魚,這項傳統一直持續到今天。

楓丹白露宮
16世紀末期增建的畫廊。(Shutterstock)
楓丹白露宮
自16世紀後期法王亨利四世以降,楓丹白露宮的池塘裡就多了鯉魚。(Shutterstock)

路易十四可說是歷任法國君主中最常待在這裡的國王,在他在位期間也邀請了許多外國客人來此作客,像是瑞典女王克莉絲汀娜女王(Queen Christina of Sweden)。在他的規劃下,將楓丹白露宮的立面進行了修改,也新增了一些新的公寓。不過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景觀建築師安德烈‧勒諾特爾(André Le Nôtre)重新設計的花園了。這座幾何造型的法式花園建於1660年至1664年,有著優雅的大花壇,面積高達34英畝。

法式花園以幾何對稱和修整整齊的自然景觀著稱,其巔峰之作莫過於17世紀的凡爾賽宮花園了。這個花園強調透視的視覺效果,宮殿通常是主要軸線或視覺的端點,在花園前會有一座露台可以縱覽全景。法式花園裡還會有各種形狀的大花壇,所有的植物皆經過精心修剪,呈現出高度秩序和約束力,裡面也有許多雕像裝飾。此外還會有水體,水池在這裡作為鏡子的作用,藉由倒映建築物或樹陣的景象來增加視覺的深度。

楓丹白露宮
法王路易十四委任景觀建築師安德烈‧勒諾特爾(André Le Nôtre)和路易‧勒沃(Louis Le Vau)設計楓丹白露宮的的大花壇。這座有著幾何造型的優雅法式花園建於1660年至1664年,面積高達34英畝。(Shutterstock)

十七世紀以後,法國國王主要以巴黎的凡爾賽宮為居所,楓丹白露宮因而沒有受到較好的維護。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王宮內部的許多裝飾和傢俱更受到大量破壞,直到拿破崙稱帝後,才將其修復並保存了下來。他將原本國王的寢室改成寶座室。今天,這間房間是拿破崙政權留下的最後一間寶座室。

楓丹白露宮
1808年,拿破崙將國王的寢室改成一間寶座室。今天,這間房間是拿破崙王朝留下的最後一間寶座室。(Shutterstock)

在拿破崙三世在位期間,在楓丹白露宮內新建了帝國劇院大禮堂,該設計參考了瑪麗‧安東妮王后在凡爾賽宮的特里亞農劇院(Trianon Theater)。他也在王宮內添增了許多中國明清時期的藝術品,許多更是來自北京圓明園內的珍品。

楓丹白露宮
拿破崙三世委託建造帝國劇院大禮堂,該設計參考了瑪麗‧安東妮王后在凡爾賽宮的特里亞農劇院(Trianon Theater)。(Shutterstock)
楓丹白鷺宮
楓丹白露宮中奧地利的安妮(Anne of Austria)的臥房是她作為法國王后時期的寢室,包含原先作為路易十三的妻子,後來作為兒子路易十四的攝政王后。(Shutterstock)
楓丹白露宮
法國歷屆王后,從瑪麗‧德‧麥地奇(Marie de Medici)至瑪麗‧安東妮(Marie Antoinette),都曾在這間王后的寢室就寢過,這裡有華美的裝飾,布滿象徵多產和女性的符號。(Shutterstock)
楓丹白露宮
從空中拍攝有著1,500間房間、花園空地占地面積超過320英畝的楓丹白露宮。(Shutterstock)

本文部分摘自英文《大紀元時報》The Heart of the French Renaissance: Château de Fontainebleau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靜謐地坐落在納拉甘西特灣(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國羅德島紐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將原本幽靜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壘。取名「小屋」(cottage)是為了對早期木瓦風格(shingle style)避暑別館的尊重。但事實上,這是一棟「適合王后」居住的頂級豪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