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降世傳大道

文/劉曉
明 文徵明《 老子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589
【字號】    
   標籤: tags: ,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的思想最早來自於上古時期「三皇」之一的伏羲,他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憑日月升降悟出乾坤之奧,從而起太極,定五行,製八卦。

伏羲還用陰陽八卦來解釋天地萬物的演化規律和人倫秩序,這也是後來人們運用《易經》和八卦占卜吉凶的思想基礎。伏羲八卦揭示出要遵循這麼一條規律:人應當效法地,地應當效法天,天應當效法「道」,「道」則是自然規律,即宇宙規律。人在天地間,要知天知地,要懂得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在社會上的位置,要效法天地。伏羲感悟天地萬物運動變化的規律,奠定了「天、地、人」三才統一的整體觀念和完整系統。

到了五千年前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時期,他在德化天下的同時,積極求道,並最終得道成仙。 顯然,黃帝以「治世的帝王」兼「得道的修煉人」出現於世,而彰顯、演繹「天文」與「人文」的交接。以「人文初祖」的身分,帶領天下給後面的五千年初演「天人合一」。黃帝最後的圓滿回歸,也是在告訴世人,修道自古有之,人類可以通過修煉再回歸於天,人與神之間連通的唯一管道就是「修煉」。

然而,隨著人類道德下滑,大道已漸漸失去。為了讓人類道德維持在一定水平,並使有緣人得道回天,神佛派下使者傳播有關真法、真道的文化。此時,老子入世給人系統化地留下了真正的「道家理論」。

老子,生卒年月不詳。《史記》上說是春秋時期楚國苦縣曲仁里(今河南鹿邑縣)的人,後來也有人說是宋國人。《史記》說老子姓李,名重耳。

《列仙全傳》和民間傳說指,周代之時,老子從太清仙境分神化氣,乘日精、駕九龍、化為五色流珠從天而降,時玄妙王之女尹氏白天正在睡覺,感而吞之,醒來發現有孕。尹氏懷此聖胎之後,神氣安閒,容顏轉少,所居房屋六氣和平,祥光照護。後來誕下一個男孩。這孩子一生下來就走了九步,步落之處,蓮花綻起。因出生後就白髮蒼蒼,所以給其起名「老子」,又名「老聃」。「聃」的意思是大耳。

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玉格》中也有類似的記載:「老君母曰玄妙玉女。天降玄黃,入口而孕……歲在甲子,誕於扶刀。」老君即指老子,道家的鼻祖。

宋代的《太平廣記》則總結了歷代傳說中關於老子的身世來源。傳說他的母親有一次看見空中大流星飛過後就懷了身孕。由於是上界的神靈之氣出現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後姓了凡人的李氏。有人說,老子生於開天闢地之前,是天的精靈神魄,自然就是神靈了。還有人說,老子的母親懷了他七十二年才剖開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髮蒼蒼,所以才名叫「老子」。

也有人說老子的母親碰巧是在李樹下生了老子,老子一出生就能說話,指著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樹說「此吾姓也」。這大概是《史記》將「李」作為其姓氏的由來。

還有人說,老子在上三皇時是玄中法師,下三皇時是金闕帝君,伏羲氏時是郁華子,神農氏時是九靈老子,祝融時是廣壽子,黃帝時是廣成子,顓頊時是赤精子,帝嚳時是祿圖子,堯時是務成子,舜時為尹壽子,夏禹時是真行子,殷商時是錫則子,周文王時是文邑先生。

應該說,凡是受命於天的人,必然是通達靈異的人,老子的稟賦氣質也與平常人不同,這樣的人自然身負使命,也自然會得到天神的佑助。傳說雖多,其中包含的關鍵信息無非就是:上天安排老子來世間傳播道家修道回天、返本歸真的修煉文化。

凡是受命於天的人,必然是通達靈異的人,老子的稟賦氣質也與平常人不同,這樣的人自然身負使命,也自然會得到天神的佑助。圖為宋代趙伯駒 仙山樓閣。(台北故宮博物院提供)

商容啟悟

老子自幼聰慧,靜思好學。他曾師從商容。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禮儀,彼時被稱為「神人」。

關於商容與老子的師生關係、商容教授老子的情況,唐朝人皇甫謐的《高士傳》有過如下記載:商容病了,好像病得還不輕。老子去探視。商容跟老子主要強調了三個問題,一是要不忘故鄉,不忘本;二是要尊敬長者;三是柔弱勝剛強。

涉及有關商容的記載,至少還有兩個文獻。《呂氏春秋‧不二》裡記載「老聃貴柔」,即「貴柔」、「柔弱勝剛強」的思想,老子是從商容那裡學來的,所以《淮南子‧繆稱訓》說:「老子學商容,見舌而知守柔矣。」

洛陽求學

民間傳說,商容先生教授老子三年後,推薦老子到周朝的都城洛陽學習。老子到洛陽後,拜見商容引薦的博士,進入太學,三年後大有長進。博士又推薦其進入守藏室為吏(相當於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或歷史博物館館長)。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

在太學,老子如饑似渴,博覽泛觀,天文、曆法、地理、史書等無所不學,《詩》、《書》、《易》、《曆》、《禮》、《樂》沒有不看的,文物、典章、史籍無所不學習。其後,他當上了周王室的守藏室之吏,負責掌管中央的奏章、檔案、圖書以及地方上報的材料等。

老子在做守藏室官員期間,得以博覽群書,他還對國家興衰、戰爭成敗、祭祀占卜、觀星測象的事兒特別感興趣。知識淵博、通曉古今、注重道德的老子成為了當時非常有名氣的人。孔子也曾慕名專程到洛陽問禮於老子。

後周王室發生內亂,老子所管理的典籍被王子朝帶到楚國,老子被免職,於是他也進入楚國,在苦縣(今河南鹿邑縣)隱居,那裡在唐代時還有老子的宅和廟。《括地誌》寫道:「苦縣在亳州谷陽縣界,有老子宅及廟,廟中有九井尚存。」而老聃隱居於楚地這件事,不但《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中有明確記載,先秦其它多種文獻中也反覆提及。

還有一種說法是,老子被免職後選擇了在沛地(今江蘇)隱居。《莊子‧天運》篇記載:「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聞道,乃南之沛見老聃。」也就是說,老子、孔子的相見地點在沛。對此,《經典釋文》收錄司馬彪的如下解釋:「老子,陳國相人。相,今屬苦縣,與沛相近。」

民間傳說,老子在沛地自耕而食、自織而衣。仰慕他名聲的人接踵而至,詢問修道之方,學術之旨,處世之要。

孔子問道圖(公有領域)
孔子問道圖(公有領域)

傳道令尹喜

《史記》載,一日,老子到了一處關隘。關隘令尹喜說:「子將隱矣,彊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不過,《史記》中並未提到關隘的名字。

元代的《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則記載說:「周康王時尹喜為大夫,後仰觀乾坤之氣象,寂心精思以求道。一天,觀看到東方紫氣西邁顯瑞,預知有聖人將要出關,求為函谷關令。遇得老子,拜為師,請求至道,老子遂著成《道》《德》五千言授與尹喜,喜欣爭持誦,奉行道成。」

當此之時,還發生了一件事。《史記》上說,有一個叫徐甲的人,從少年時受僱於老子作僕人,老子每天大約應付給他一百錢,一共欠了他七百二十萬錢的工錢。徐甲見老子出關遠行,想儘快討回自己的工錢又怕不可能,就求人寫了狀子告到關令尹喜那裡。

替徐甲寫狀子的人並不知道徐甲已跟隨老子二百多年了,只知道他如果索回老子所欠的工錢就會成為富翁,因此答應把女兒嫁給徐甲。徐甲見那女子十分美貌,更加高興,就把告老子的狀子遞交給尹喜。

尹喜看了狀子大吃一驚,就去告訴了老子。老子對徐甲說:「你早就該死了。我當初因為官小貧窮,連個替我打雜的人都沒有,就僱了你,同時也就把『太玄清生符』給了你,所以你才能一直活到今天。你為什麼要告我呢?我當初曾答應你,如果你將來進入了『安息國』,那時我會用黃金計算你的工錢全數還給你。你怎麼竟這樣急的等不了呢?」

說罷就讓徐甲面向地下張開嘴,只見那『太玄真符』立刻被吐了出來,符上的硃砂字跡還像剛寫時一樣,而徐甲則頓時變成了一具枯骨。

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就跪下磕頭為徐甲求情,並自願替老子還債。老子就把那「太玄真符」又扔給徐甲,徐甲立刻復活了。尹喜給了徐甲二百萬錢,打發他去了。

而尹喜則辭官隨老子沿秦嶺終南山西行去開化西域。後老子留下五千言給尹喜,尹喜將其記錄下來,世謂之《道德經》。因此,老子被認為是道家的鼻祖。同時,老子還把長生之道的祕方授給了尹喜。

老子騎牛(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白日飛升

老子出關後究竟去了哪裡,並無明確記載。根據地方誌的研究和修道遺跡,老子最終極有可能在今甘肅臨洮嶽麓山「白日飛升」,這是指人修煉得道後於白晝飛升天界成仙。老子駕鳳凰飛升雲華之上時,身現金光,洞然十方,五色雲良久乃沒。其日江河泛漲,山川震動,有五色光射天,太微遍及四方。

後人在老子飛升處修了「飛升台」,又稱「鳳台」或「超然台」以示紀念。除此而外,今天的臨洮保留著老子當年的大量修道遺跡,如老子傳道的「說經台」等。而唐朝皇族李氏《氏族志》中說「李氏十三望,隴西為第一」,並將自己視為老子的後人,也是因為老子曾在此修道。

至於尹喜亦按照老子的教導虔心修行,並弘揚道家學說,後來修道成仙,被稱為「無上真人」,又稱「尹真人」。

另外,老子出關中的「紫氣東來」的神蹟展現後,後人遂將「紫氣」當作吉祥、祥瑞的象徵。

老子傳大道

老子留下的大道思想,大都保存在《老子》一書中。《老子》共八十一章,分上下兩篇,前三十章為卷上,後四十四章為卷下,共五千多字。因為它所講的是道與德的問題,後來人們又稱它為《老子道德經》,簡稱《道德經》。

不過,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老子》皆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敦煌藏經洞中發現的《德道經》寫本,也多以《德經》為上卷、《道經》為下卷。這說明得道者一定是個有德之人,無德者無法得道。

現在我們所見到的《老子》一書,並不是老子的原著,因有戰國時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卻是屬於老子的。其基本思想範疇是「道」,故稱道家。從現有資料看,「道家」之稱最早見於漢代司馬談寫的《論六家要旨》,但實際上,在老子出世並以五千真言傳世之前,道家修煉事蹟、神蹟就早已流傳,如黃帝問道於廣成子、黃帝「龍去鼎湖」等。

《老子》馬王堆帛書(公有領域)

後世有許多人將《老子》一書只看作一部偉大的哲學著作,但是真正有緣的人卻明白老子留下的是道家的修煉文化。

正如老子在開篇中就講:「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的「道」不是「常道」,而有道的他與俗人也有著天壤的差別,「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在第七十章中,老子進一步說明真道的可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有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

正因為他不是一般的「道」,不是隨隨便便讓人得的,所以才非常珍貴。而大道傳出,身在人世迷中的人們態度也是不一樣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為了讓有緣人得道、讓上士最終得以返本歸真,老子在短短的五千言中告訴了人們這個「道」的含義以及與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的關係、如何做人並最終如何達到返本歸真等一系列問題,而對其它問題的闡述恰恰是為了那個最終的目的做鋪墊。

此外,老子為了讓修道之人明白修道之法,還多次談到了有「道」的聖人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是如何做的,以此作為人們的榜樣。因此,在留下道家修煉文化的同時,老子的《道德經》也涵蓋了聖人王者之道和大眾做人處世的道理,從道的角度,留下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內涵。@*#

責任編輯:李婧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宋一代風雅無雙,才子才女更是風華絕代。即使在動盪的末世,仍然出了一位濁世佳人張玉娘,其文采可與清照齊名,其德行遠追班昭遺風。她如幽蘭白雪高潔,在韶華芳齡仙逝,走過了短暫卻才情雙絕的傳奇人生。
  • 慶忌一驚,回頭用手揮向要離,沒揮中;再揮手又落空;第三次一揮,慶忌揪住了要離的頭,接著按入水中,再提起放在自己的膝上,慶忌說,「你竟敢動矛來傷害我!」
  • 椒丘訢一聽,沉默片刻後,嘆了口氣,扔下了手中的劍,對要離說,「過去,從來沒有人敢輕視我的勇猛。要離,你的勇敢超過我之上,你才是真正的天下壯士。」
  • 岳陽大觀
    從明朝永樂三年開始,鄭和7次奉命下西洋,航程橫跨十萬餘里,時間跨越28年。在海上,鄭和的船隊風帆高張,日夜不停穿越於狂濤之間,他們為何能夠如履平地般一次又一次完成歷史的大使命?
  • 「更欲尋真去,乘船過海潮」,鑒真東渡為尋「真法」,抑或尋覓更高境界的「真」?昔日精進修行的鑒真、長屋王、聖德太子等一眾人,若生於當世,定會八方尋找未來佛,並篤信修得真法。
  • 霸王別姬!虞姬就義凜凜,伸志昭昭,完大節於生前,留清名於歿後 !當年「霸王別姬」的情節和史傳有什麼出入嗎?虞姬的前身是誰?後來虞姬再見項王的時空,那又是怎樣的境況呢?
  • 道人化身變鶴,能夠飛翔,能夠快速自我療傷,還具有預知未來的宿命通功能,顯然修煉能讓人修到不同次元的生命層次的說法的確不虛。
  • 她是清代奇女子,恰似史上的李清照、書中的林黛玉。她秉絕代姿容,具稀世才情,憑藉詞、書、畫三大才藝穩居滿清第一才女的地位,更因詞作成就,被譽為女中納蘭、大清「詞后」。
  • 明月皎皎,秋桐藹藹,她是獨坐青軒的淑女,也是悵望雙燕的思婦。沒有人知道她一生經歷了什麼,唯有在她留存的詩歌中,勾勒出一道清麗朦朧的身影。
  • 人家說以直抱怨、以德報德,在歷史上不難見到這樣的行為操守。唐朝的杜楚客、杜如晦兄弟更實踐了以德抱怨的大善,救助了「仇人」。五代到北宋初年的王祐,能容人所不能容之度,能行人所不能行之事。他們在歷史上留下了高古的義行,令後人瞻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