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埠英雄譜》記錄紐約90年代華人奮鬥史

人氣 131

【大紀元2021年06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與九十年代,是紐約華埠和華人發展歷史上一個重要時期。《華埠英雄譜》通過兩百多張照片,呈現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華埠的商人、衣廠和餐館的工人,以及其他各行各業的華人,如何在勤懇謀生的同時,建設了一個繁榮安定的華埠。

除了新書《華埠英雄譜》,陳葦華還著有1974年至2002年在香港及美國謀生、求學及十年記者生涯的《從珠江畔到哈遜河邊》。
除了新書《華埠英雄譜》,陳葦華還著有1974年至2002年在香港及美國謀生、求學及十年記者生涯的《從珠江畔到哈遜河邊》。(蔡溶/大紀元)

《華埠英雄譜》作者陳葦華12日在華埠中華公所舉行的中英文新書發布會上說,這些各行各業的華人,「都是華埠的英雄」,他們辛勤勞動自食其力,建設了一個繁榮安定的華埠,通過抗爭為華人爭取地位與權益。

書中介紹了社團領袖鼓勵華人投票增強政治力量;社區的報紙與電臺,對民眾及時宣傳對社區產生重要影響的事件;社工幫助華人解決生活困難及改善居住環境;醫療工作者關心華人的身心健康;校長老師幫助新移民學生克服英文學習方面的障礙,從高中畢業進入大學享受美國優越的教育環境,並鼓勵學生學習中華文化;五分局與社區密切合作維護治安;關心華埠和華人形象的熱心人士成立清潔華埠的協會;有識之士成立華人博物館,收集華人對美國貢獻的歷史。

作者陳葦華在中國廣東出生,文革期間作為知青下鄉務農,後冒死偷渡到香港。1977年再從香港移民紐約,白天到衣廠工作,晚上到學校讀書。1992年至2002年她在華文報當新聞記者期間,見證了九十年代華埠的發展史,用從事媒體工作獲得的第一手資料,圖文並茂地記載了那一段歷史。

她說,曼哈頓華埠高峰時期,尤其是1992年,開設有五六百家衣廠和150家餐館,老闆們大多是白手起家,為數萬華人提供就業機會,很多老闆的工作時間比工人還長。製衣業的繁榮,也帶動了餐飲業及其它行業的繁榮。

陳葦華迄今已出版三本著作。在《華埠英雄譜》之前,還著有描述她在中國國內1964年至1974年間下鄉務農十年經歷的《遲來的春天》,以及1974年至2002年在香港及美國謀生、求學及十年記者生涯的《從珠江畔到哈遜河邊》。

新書發布活動主持司儀李宗保說,《華埠英雄譜》記錄了華人奮斗、生活、為美國做貢獻的歷史,折射了那一代華人的精神面貌,「那時人的精神力量,與(後來赴美的)富二代根本是兩回事。」

《華埠英雄譜》作者陳葦華夫婦(左三、四)12日在華埠中華公所舉行的中英文新書發布會上。
《華埠英雄譜》作者陳葦華夫婦(左三、四)12日在華埠中華公所舉行的中英文新書發布會上。(蔡溶/大紀元)

當天的活動,還有中華公所主席于金山,書畫琴棋會會長梅振才、副會長方書久,華埠共同發展機構執行董事周國炎,華策會人瑞中心主任伍寶玲,成衣紡織聯合工會23~25分會代表張笑英、副經理陳美英和英文翻譯團何靜兒、梁雁等紛紛發言,暢談他們與陳葦華交往的故事和對新書的看法。◇

責任編輯:李悅

相關新聞
華人奮鬥史「好萊塢華人」30日公映
「台灣人在紐約」座談會週日舉行
美新書《幸運者》描述早期華人奮鬥史
台僑委會徵海外華人歷史照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