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胰島素也讓你變胖?3大荷爾蒙或是變胖元凶

文/陳欣湄(減重門診醫師、營養醫學專家)

肥胖更可能與體內的荷爾蒙有重要關聯。(Shutterstock)
肥胖更可能與體內的荷爾蒙有重要關聯。(Shutterstock)
人氣: 214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編者按】現代醫學已經發現,肥胖的原因不完全在於熱量(卡路里)的加法(飲食控制)與減法(運動熱量消耗)。人的胖瘦,更可能與體內的荷爾蒙有重要關聯。

廣為人知的荷爾蒙:瘦素、飢餓素

講到身體的荷爾蒙跟肥胖之間的關聯性,曾有兩種與肥胖有關的激素被熱烈討論過:「瘦素」(Leptin)與「飢餓素」(Ghrelin)。從字面上來看,不難看出與體重的關聯,瘦素是調節身體脂肪的重要荷爾蒙,它可增加交感神經活性、啟動脂肪增加能量消耗、影響腦下腺體的分泌:抑制食欲、抑制脂肪合成、增加能量消耗;似乎只要想辦法讓身體的瘦素上升,就可能與減重連結。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曾做過研究,也發現在肥胖婦女體內瘦素濃度比較低,這些現象依稀暗示著,瘦素濃度的高低與肥胖之間的巧妙關聯。

飢餓素恰好相反,它又被稱為食欲增強荷爾蒙,當人體的腸道沒有食物消化時(空腹)所分泌的激素。當飢餓素上升,身體便會開始感受到飢餓,然後驅使我們去尋找食物來吃,同時這個激素還會促進胃酸分泌、使腸胃蠕動、消化食物,似乎意味著「我準備好要來吸收熱量了!」

過去研究學者在發現瘦素與飢餓素這兩個激素時,認為它們可能就是治療減重的那盞明燈,因此當然有人開始思考,如果我們能靠著讓身體的瘦素增加、飢餓素減少,來幫助提升代謝、下降食欲,那為何不利用這種方式來治療肥胖問題呢?結果,還真有學者做過這樣的研究,1994年美國洛克斐勒大學(Rockefeller University)就曾做過瘦素相關研究,當初滿心期待這個減重新希望可以從此改變人類肥胖的命運。可惜的是,最終研究失敗了!結果顯示,瘦素無法被用來治療肥胖。

主要原因是,他們發現瘦素治療的效果普遍短暫,肥胖者也似乎容易對瘦素產生耐受性,因此肥胖問題很快就捲土重來,想以提升瘦素永久改變肥胖問題的可能性被推翻。

儘管直接利用瘦素減重的希望破滅,科學家也將減重思維推向荷爾蒙,過去糾結於熱量管控、熱量消耗上,顯然並無法完全解答肥胖的神秘面紗。然而,另一塊面紗下的答案,是不是就是荷爾蒙?

影響肥胖的三大荷爾蒙

這個假設是可以被科學簡單驗證的,我們假設某荷爾蒙對減重有幫助,理想的因果關係是:一個荷爾蒙加入體內可以導致體重減輕或增加,那它就可能與肥胖有關,結果通過了與肥胖相關測試的荷爾蒙有:胰島素、皮質醇、甲狀腺。

1. 皮質醇

它是肥胖的頭號殺手。壓力確實會讓我們身體特定的荷爾蒙上升,它分泌的東西稱作「皮質醇」,當我們必須應對緊急狀況時感受到壓力,就會透過皮質醇的分泌讓身體灌注精力,呈現最佳狀況應對緊急的壓力情境。醫療上有一種可以仿照身體分泌皮質醇激素的藥物,叫「類固醇」,儘管你可能沒聽過皮質醇,但我猜你不可能沒聽過「類固醇」。

類固醇,其實就是人工合成的皮質醇,一般醫療上會被用來治療免疫活躍的病人,例如:氣喘、嚴重而難以控制的皮膚過敏疾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腎絲球腎炎等。

臨床上類固醇對過強免疫力的抑制有極佳的效果,因此常被拿來使用在控制不佳、免疫過度活躍的病人身上。

請試著回想,你身邊周遭可能曾有朋友,甚至是你自己,因為某些特殊疾病需求服用類固醇(例如上述的:嚴重而難以控制的皮膚或其他類型過敏、自體免疫問題等),使用類固醇的人們,除了跟你一樣抱怨出現月亮臉、水牛肩外,最常聽聞的就是「體重上升」。沒錯!若我們將人工合成的皮質醇加入體內會導致體重增加,那身體自己分泌的皮質醇當然也可能造成一樣的效果。

2. 甲狀腺

除了皮質醇與肥胖有關外,甲狀腺低下也與肥胖息息相關(許多女性個案,平白無故地承受長期的發胖,搞了半天原來是甲狀腺低下作祟,無辜的她們長年來自我給予極度嚴格的飲食控制與高強度的運動治療,可惜體重控制卻不見起色),但當我們用營養、藥物等方式提供甲狀腺支持,讓指數回復到健康狀態時,通常體態也會輕盈不少。而甲狀腺本身,就是屬於荷爾蒙,看來我也不需要再強調它與肥胖的關聯了!

3. 胰島素

最後一個與體重有關聯的荷爾蒙就是「胰島素」。

我們都知道,當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穩定時,醫生會改用注射胰島素的方式來治療血糖問題,胰島素在糖尿病治療中占著重要的角色,它很常被用於治療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

然而,臨床上聽過許多民眾不喜歡注射胰島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擔憂長期注射胰島素會導致「體重上升」,換言之,我可以大膽假設:「胰島素會導致肥胖」,這個結論當然也就呼之欲出。

當然,我們都知道肥胖與糖尿病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在糖尿病治療中,其中幾種原理就是與胰島素有關的,利用讓身體的胰島素濃度上升(或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糖尿病口服用藥讓血液中的血糖下降(這邊有點複雜,你大約只需要了解到,這些藥物的作用就是直接∕間接讓血液中的胰島素濃度上升),在臨床上也會發現,這些類型的藥物得到一樣的結論。

例如,磺醯尿素(sulfonylureas, SU)是一種利用刺激胰島Beta細胞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達到血糖降低效果的藥物;另一種血糖藥物噻唑烷二酮類(Tiazolidindioni),則是胰島素增敏劑,藉由提升胰島素敏感性,將血液中的血糖帶入細胞內,進而降低血糖。它們用於臨床病人的原理是透過直接/間接的胰島素上升,讓血液中血糖濃度下降,也發現許多使用此類型藥物的個案會產生體重上升的副作用。

我相信對於控制糖尿病的觀念許多人都懂,不致於讓它惡化的方法很多,例如:規則用藥、進行飲食組成改變等,然而很大的重點之一(許多新陳代謝科醫師、營養師也會反覆提醒的),就是「控制體重」!

體重不要上升,就是控制糖尿病其中一項身為病人重要的任務。使用藥物當然是希望疾病能得到控制,然而上述藥物(注射型胰島素、口服磺醯尿素或口服噻唑烷二酮類)是否可能會造成個案的體重增加,無形中也讓治療糖尿病的任務更加難以完成?這的確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摘自《其實你胖得很冤枉》 如何出版

· 肥胖者新冠重症風險高 BMI超過這數字要小心

· 冰水不只致胖 比想像的更傷身 4種時候千萬別喝

· 不挨餓就能瘦!日名醫這樣吃 2週甩5公斤

(網站專文)

責任編輯:李清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