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芯片短缺曝中國汽車產業一大隱憂

人氣 682

【大紀元2021年06月25日訊】6月23日消息,根據金融科技公司Susquehanna Financial Group的研究,今年5月份芯片交貨周期拉長至18週、同比2018年出現的上一次芯片交期峰值高出4週多,達到史上新高。

另據高盛一項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有多達169個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芯片短缺影響,「少一顆芯片,產品就沒有辦法出貨」的,小至玩具、遊戲機,大至家用電器、汽車、重型設備等。

公開報導顯示,席捲全球汽車產業的芯片荒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此次受芯片荒影響最大的是年銷售量百萬甚至千萬輛級的傳統車企,據稱,如今在一輛標準的汽車中,有多達成百上千個芯片,若比照供應鏈分析師的說法,因為一顆十幾美元的芯片,可以導致百萬美元的車子無法生產,對於汽車廠商來說,缺芯損失也是很大。

而中國已是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缺芯之痛同樣大於其他國家,但相比缺芯的更大隱憂,莫過於中國車用芯片進口占比高達90%以上,同時像手機等產業鏈一樣,在關鍵核心科技零部件上,遭遇「卡脖子」。

據科普文章介紹,汽車芯片細分多種,主要分為三大類:功能芯片(電子控制單元ECU或微控制單元MCU)、功率半導體、感測器(也有稱傳感器)。其中,MCU芯片被指「行車電腦」,MCU是大腦的大腦、即 ECU 的大腦,感測器如同感官,都是這次缺芯潮的主角。

在北京6月19日舉行的2021中國汽車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祕書長葉盛基介紹稱,截至目前,中國半導體自給率為15%,其中汽車芯片自給率不足5%。當前,我國各類芯片中MCU控制晶片最為緊缺,國內MCU控制芯片企業最為薄弱。此外,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總經理原誠寅指出,汽車運行過程中最為關鍵的系統芯片,其生產技藝幾乎100%由國外公司掌握。

車載芯片感測器是傳感器技術應用,技術本身並不南,但還是受制於人。據報導,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賴紅波就表示,全世界生產的超過2萬種產品品種相比,中國國內僅能生產其中的約1/3,整體技術含量也較低。高端MEMS產品的國產化率不足10%,包括汽車或科學儀器等感測器95%以上仰賴進口產品。

陸媒曾報導中國車用芯片產業與國際的差距,全球汽車半導體銷售額中,只有不到3%來自中國企業,歐洲企業約占37%,美國企業約占30%,日本企業約占25%。全球前20家汽車半導體公司中,只有一家中國公司──安世半導體,而這家企業本質上也只是中企聞泰科技收購(飛利浦半導體旗下標準件業務事業部恩智浦NXP)而來的企業,其總部仍在荷蘭。曾有報導當年聞泰科技17億如何撬動恩智浦這筆338億交易,主要是第三方牽頭成立財團,設置境內境外兩大主體,聯合11家專項基金(包括北京廣匯、合肥廣坤等多家國資背景)。可想而知,當年這起併購案,若按現在跨國審查,將會被質疑是中共政府透過白手套進行收購。

芯片短缺,已然影響到汽車業在經濟中的比重。官方數據,汽車製造業營業收入,在全國近40個工業行業中位列第二;汽車類消費占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十分之一,占GDP比重超過4%。在此同時,汽車芯片自主率僅5%;與手機、電腦等所需的消費類芯片相比,汽車芯片的技術要求和性能標準更高,開發周期更長,再考慮政治因素,就有國內專家表示,中國汽車產業可能受困於芯片5至10年。換言之,中共當局喊出芯片自給率2025年達70%目標,更遙不可及了。

責任編輯:高義

相關新聞
陷入冰點 大陸汽車2月產銷量暴跌80%
陸車企因缺芯片停產 分析:揭汽車產業鏈短板
中國芯片短缺漲價潮蔓延 終端電子產品或漲價
芯片荒加劇 北京、上海出現「缺車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