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攝攝看世界】深度旅遊獨家連載

走進非洲(8)維多利亞瀑布~不速之客湊熱鬧

文、攝影/周海倫

人氣 339

接上文:走進非洲(7)維多利亞瀑布

 

走進非洲
津巴布韋的第一頓早餐。(圖片/周海倫提供)

早上慢悠悠的吃完簡單美味的早餐後就步行前往贊比亞境內看瀑布。

走進非洲
維多利亞瀑布大橋。(圖片/周海倫提供)

橫跨贊比西河的維多利亞瀑布大橋於1905年4月落成,全長250米。橋的北端是津巴布韋,南端是贊比亞。這與在尼亞加拉瀑布邊橫跨尼亞加拉河,連接美加兩國的彩虹橋(Rainbow Bridge)有點相似。

維多利亞瀑布
維多利亞瀑布地貌示意圖。(圖片/周海倫提供)

過了橋就是維多利亞瀑布在贊比亞境內的部分,莫西奧圖尼亞國家公園(Mosi-Oa-Tunya National Park),意思是「像雷霆般轟轟作響的煙霧。」

今天在贊比亞境內我更深刻的領會了這「雷霆般轟轟作響的煙霧」有多厲害,穿了兩件雨衣還是像從水裡撈出來一樣。相機完全不能拿出來用,拍照全靠手機。很多觀景點只能聽聽轟鳴的水聲,一片白茫茫雨霧。要看清層層疊疊的峽谷只能是在枯水季節了。

幸運的是,一路有彩虹相隨。

維多利亞瀑布
贊比亞境內的維多利亞瀑布。(圖片/周海倫提供)
維多利亞瀑布
瀑布觀景台。(圖片/周海倫提供)
維多利亞瀑布
維多利亞瀑布大橋與彩虹。(圖片/周海倫提供)
維多利亞瀑布
刀鋒橋(Knife Edge Bridge)。(圖片/周海倫提供)

刀鋒橋是公園裡一個有名的景點,是最佳觀賞東瀑布的地點,離贊比西河水面420英尺。沒有雨衣是無法過橋的,除非你想變成落湯雞。要麼就是在枯水季過橋。不過我過橋時兩件雨衣都擋不住如傾盆大雨般的瀑布水。放眼望去,除了水帘還是水帘,根本看不清東瀑布的真面目。

與刀鋒橋平行的另一條步道叫「攝影家步道」(Photographic Trail),可以一直走到維多利亞瀑布大橋邊。

維多利亞瀑布
從「攝影家步道」回望刀鋒橋。(圖片/周海倫提供)

一直走到步道頭,也就是維多利亞瀑布大橋邊上,就是另一個相當震撼的景點 – 「沸騰的鍋」(Boiling Pot)。

維多利亞瀑布
「攝影家步道」盡頭。(圖片/周海倫提供)
維多利亞瀑布
「沸騰的鍋」景點。(圖片/周海倫提供)

在那裡,奔騰而下的瀑布水擠過狹窄的峽谷口一湧而出,一浪接著一浪翻滾著往前衝,真像一大鍋剛燒開的水!站在那裡,耳邊是轟轟的雷鳴般的水聲,眼前是洶湧澎湃的水流與漫天的水霧,極為壯觀。

儘管渾身濕透,鞋子裡嘰嘰咕咕的都是水,心情異常滿足。

回到渡假村大家飢腸轆轆,火速換下衣服就跑去餐廳大吃一頓。前後兩天被贊比西河水淋成落湯雞,總得讓口、胃也享受一下贊比西河水釀的啤酒吧。

非洲
渡假村內的午餐。(圖片/周海倫提供)

午餐還沒吃完,四個人就開始商量起來晚飯去哪裡吃。

最後大家一致決定,晚餐就去津巴布韋最古老、最豪華的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跟大自然打了這麼久的交道,必須要接一接地氣,感受一下現代文明的舒適。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圖片/周海倫提供)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建於1904年,是愛德華時代風格的世界級五星級酒店。酒店的位置得天獨厚,從酒店的大草坪可以直接看到瀑布與大橋。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圖片/周海倫提供)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圖片/周海倫提供)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圖片/周海倫提供)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圖片/周海倫提供)

 

酒店外面風景優美,內部裝修考究,極具英倫風格。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餐廳。(圖片/周海倫提供)

連菜單都那麼厚厚一本,外面的真皮封面都磨出了毛邊。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的特殊長駐客人。(圖片/周海倫提供)

如此豪華的五星級大酒店卻有一批你意想不到的長駐客人 – 疣豬(Warthog)。牠們自由自在的在大草坪上漫步覓食(青草、苔草是牠們的主食),如入無人之地。而酒店的工作人員與當地客人也習以為常,只有我們這樣的初到的客人才會發出驚奇的叫聲。

維多利亞瀑布大酒店
五星級酒店的晚餐。(圖片/周海倫提供)

疣豬與客人們相安無事,各自進餐。當時沒多想,過後翻看照片時才意識到,我晚餐居然點了牠們的近親 – 慢烤豬肉!幸好只是近親,否則牠們聞到味道是否會衝過來咬我一口?

想想有點後怕!(待續)@*

‧ 走進非洲(5)蜜月中的獅子

 阿馬爾菲海岸線美景美食(14)龐貝遺址

‧ 阿馬爾菲海岸線美景美食(10)夢鄉「波西塔諾」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走進非洲(4)塞倫蓋蒂的動物樂園
走進非洲(5)蜜月中的獅子
走進非洲(6)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
走進非洲(7)維多利亞瀑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