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卡爾加里牛仔節一日遊記

文/林采楓

經歷了16個月的疫情封鎖,卡爾加里牛仔節回歸。(林采楓/大紀元)
人氣: 15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1年07月16日訊】被迫歸隱一年,如今重新出山的亞省年度盛事──卡爾加里牛仔節,會展現出怎樣的面貌?盡復舊觀,顯然不可能;如果不同,與以往又會有怎樣大的差異?帶著這樣的疑問與好奇,走訪了位於市中心的牛仔公園。

專車

牛仔公園有專用公車,我從北部終點站上車,車上包括我僅有兩名乘客。這和2019年不可同日而語,那時車上永遠都是滿滿的。不過也可能因為當天是工作日,大部分卡城人還在上班。

路上停靠了幾站,30多分鐘後到達牛仔公園,下車的仍然只有最初的兩人。

門口沒有大排長龍的景象,兵不血刃地就進去了,不需要如前些年般上陣廝殺。但不少遊客還是被截下來,像機場過安檢一樣,除了被查包,還要高舉雙手過安全門。

牛仔公園門口少了昔日大排長龍的景象。(林采楓/大紀元)

變化

園內人流肉眼可見地減少,直到下午4點以後才漸漸增多,但跟往年仍無法相比。所有的道路都有所拓寬,美食街尤其明顯,兩側攤位距離很大,雖然不必摩肩接踵、氣息相聞,但也少了揮汗如雨、擋袖成雲的紅塵喧囂之樂。

道路拓寬。(林采楓/大紀元)

或許疫苗的接種給了民眾極大的信心,也或許人們經過一年半的封鎖急於解放,絕大多數遊人未戴口罩,全面朝天,享受日光。我這個規規矩矩戴口罩的反倒成了另類,幾分鐘後也毅然決然地「泯然眾人矣」。

按照牛仔節的官方網站所言,手消毒站隨處可見。但我走來走去,偌大的園區,只在農業館附近看見幾個,不時有遊客使用。

手消毒站。(林采楓/大紀元)

往年牛仔節都會推出富有特色的表演,如人肉炮彈、高空走索、冰上舞蹈、牛仔特技、雜技柔術等等,今年悄然不見。

農業館

沒有了特色表演可看,我遛遛噠噠去了往日不大光顧的農業館。牛仔節最初即是從農業展覽起家,別說,還真是有點意思,也增長了見識,對於那些從未在農村生活過,十指不沾黃泥土的孩子甚至成人來講,別有一番趣味。

褐身雪面的牛只或站或臥,或假寐,或發呆,任歲月悠悠而過;白白胖胖的母豬側身躺倒,腹下一打粉粉的豬崽爭先恐後搶飯吃,飽了就順勢一倒,睡得不省豬事;馬匹、羊駝、駱駝、山羊、火雞、迷你驢……在各自的圈裡自在踱步,高興了讓人摸一把,煩了就懶懶走開;魁梧的鐵匠在3000華氏度的爐火高溫下揮錘鍛鐵,紅色火苗如花盛放,馬掌於敲打中漸漸成形。

牛只或坐或臥。(林采楓/大紀元)
母豬與豬崽。(林采楓/大紀元)
高大的馬匹。(林采楓/大紀元)
羊駝。(林采楓/大紀元)
鐵匠錘鍛馬掌。(林采楓/大紀元)

畫展

露天待得久了,很難消受7月艷陽的熱情,到西部藝術展覽廳沉靜一下身體與精神,是不錯的選擇,正如它的名字一般貼切──西部綠洲。

每位藝術家都有一間小室,作品呈現於內,青巒、翠湖、夏花、冬雪、飛鷹、奔馬、牧人、帳篷……道不盡的落基山脈風情,說不完的西部牛仔文化。

廳內安祥如水,不時有遊人與畫家輕聲細語。在這樣的氛圍裡,站在畫作前,靜靜感受這一方土地訴說的歷史,淳樸而美麗。

西部風情畫。(林采楓/大紀元)
畫家現場創作。(林采楓/大紀元)

美食

最熱鬧的是美食街,最令人開心的當然也是美食街。一個個五顏六色的攤位,妝點出節日的喜慶,炸肉串、糖蘋果、醺火雞、玉米熱狗、迷你甜圈、漏斗蛋糕、彩虹冰激淋、開花大洋蔥……看著愉悅你的眼,吃著滿足你的胃。

不過,有的美食漲價了,還好,尚在腰包和心理承受範圍內。

美食街,兩側攤位距離很大。(林采楓/大紀元)
開花大洋蔥。(林采楓/大紀元)
水果飲料。(林采楓/大紀元)
漏斗蛋糕。(林采楓/大紀元)
迷你甜圈。(林采楓/大紀元)
玉米熱狗。(林采楓/大紀元)

我最寵愛的三劍客:主食──普丁,甜點──炸奧利奧餅乾,飲料──檸檬水。

今年點了牛仔普丁,爽脆鬆軟的薯條、鹹香拉絲的奶酪、墩得爛熟的豬肉,淋上熱乎乎的肉汁,再撒上酥香的洋蔥碎。地道的加拿大特色。

牛仔普丁。(林采楓/大紀元)

炸奧利奧餅乾是以前的西人同事推薦的,嚐過一次之後,便再難放下,每年牛仔節必不可少。

炸奧利奧餅乾。(林采楓/大紀元)

手裡永遠拿著一杯的「紅寶石檸檬水」,除了檸檬片和薄荷葉,還加了果肉胭紅的葡萄柚,酸酸甜甜,清涼提神。

紅寶石檸檬水。(林采楓/大紀元)

吃飽喝足,打道回府。坐在車上,看著牛仔公園的大門漸漸遠去。今年的牛仔節雖然不復昔日盛況,但也並不令人失望。作為疫情尚未完全結束時加拿大首個大型群體活動,牛仔節畢竟給解禁的世人帶來了歡樂與希望。

責任編輯:齊守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