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 實現王子的願景

博物館
座落於克倫威爾路(Cromwell Road)上的博物館建築物是由建築師阿斯頓‧韋伯(Ashton Webb)設計的,他隨後又替白金漢宮設計了立面。(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561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21年07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陳遇綜合報導)來到英國倫敦,走訪一趟位於西區南肯辛頓的文化區絕對非常值得,這裡最精采的亮點莫過於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V&A)。

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簡稱為V&A,是第一座依照英國王室亞伯特親王的構想所完成的建築物,目的是在倫敦創造一個新的文化區,用來推動英國的藝術和科學教育,並將英國的產業推向國際市場。

根據V&A網站,博物館的宗旨是「為設計師、製造商和大眾提供藝術和設計教育」。該博物館不僅展出大量的建築、藝術和設計作品,也設有自己的學院,提供各式專業和科普教育的課程。

博物館
座落於克倫威爾路(Cromwell Road)上的博物館建築物是由建築師阿斯頓‧韋伯(Ashton Webb)設計的,他隨後又替白金漢宮設計了立面。(Shutterstock)

不過,V&A的成立背景並不簡單。1851年,英國在倫敦的海德公園舉辦了著名的「萬國工業博覽會」,該博覽會堪稱世界第一場國際性的展覽,展出了各國的工業成果。當時的展覽大廳是一座前所未有的巨型玻璃屋,又有「水晶宮」的美稱。這場博覽會不僅十分成功,獲得的利潤還得以投資在建立新的文化區,而其中一部分則用來成立新的製造商博物館,也就是V&A的前身。

儘管V&A於1852年就已成立了,直到1857年才搬到選定為倫敦市文化區的南肯辛頓。而且在數十年後,經過多次更換名字,博物館才正式命名為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

目前,南肯辛頓的文化區還包含了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博物館、王家阿爾伯特音樂廳(the Royal Albert Hall),以及倫敦帝國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等文化機構。

建築設計

V&A不只一棟博物館而已,它實際上是由多棟建築物串聯在一起,總面積占地超過12公畝,還包含了長達7英里的藝廊空間。

博物館
約翰‧馬德伊斯基花園(John Madejski Garden)位於博物館的中心,設計於2015年,但是演講大樓(Lecture Theater Block (C))和兩側的畫廊建築都是在19世紀末的不同階段建造的。中央雄偉的建築曾為博物館的主入口。(Shutterstock)

V&A的建築設計受到創館館長亨利‧科爾(Henry Cole)的影響深遠,他帶領了一群設計師為博物館設計了精美的壁畫、雕刻、馬賽克和精緻的鋼鐵工藝作品,創造出華麗又古典的建築裝飾,讓人聯想到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

博物館的建築物是一個口字形,正中間的中庭是約翰‧馬德伊斯基花園(John Madejski Garden)。然而,這座花園過去並不存在,直到2015年才設計完成。博物館的原始設計是一個U字型,面向南側是開放的空間。位在花園北側中央的大建築物,或又作演講大樓(Lecture Theater Block),則是過去博物館的主入口。演講大樓和其兩側的畫廊建築都是19世紀末的不同時期建造的。

博物館
博物館建築物上的華麗裝飾讓人聯想到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Chrispictures/Shutterstock)

約翰‧馬德伊斯基花園裡的建築物受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建築所啟發,有著紅磚牆、馬賽克和大量的赤陶雕塑。這裡的第一座建築物建於1857年,而最後一棟則約五十年後才完成。

在演講大樓頂端的山形牆上有著一幅巨大的馬賽克圖畫,描繪著維多利亞女王(中間)在1851年的「萬國工業博覽會」上為得獎者頒發桂冠。博覽會的展場「水晶宮」在馬賽克的背景中以剪影的方式呈現。這幅馬賽克不僅是博物館過去的入口意象,也訴說著V&A的背景歷史。

博物館
演講大樓的山形牆上的馬賽克圖畫,中間為維多利亞女王,在1851年於倫敦海德公園舉行的「萬國工業博覽會」上為得獎者頒發桂冠。展覽大廳在馬賽克中以剪影的方式呈現,在當時是一座臨時性的玻璃構造,也是一項工程奇蹟,在過去被稱為「水晶宮」。展覽所獲得的利潤後來用於贊助在倫敦西邊南肯辛頓(South Kensington)的新文化區。(Pres Panayotov/Shutterstock)

當時的館長亨利‧科爾特別著重陶瓷的運用,因此博物館內充滿了各類陶瓷裝飾,像是外牆上的赤陶人物雕像,還有內部的磁磚樓梯,展示了該材料的多用途和豐富的造型可能性。

博物館
在演講大樓牆上的馬賽克作品。(Kiev.Victor/Shutterstock)

在演講大樓牆上的人物像是模具灌成的赤陶雕像,並不是雕刻出來的。這種製法成本較低,又比一般的石頭或大理石雕刻還要快速。此外,模具還可以重複使用,像是大樓門上方的赤陶柱列,就是重複翻製而成的,同樣的柱子也使用在博覽會路一側的建築立面上。

博物館
博物館上的一個赤陶人物雕塑。(Chrispictures/Shutterstock)
博物館
精美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雕刻,裝飾著約翰‧馬德伊斯基花園的建築物立面。(Tupungato/Shutterstock)

磁磚樓梯是由博物館的藝術家兼教師法蘭西斯‧穆迪(Francis W. Moody)所創作的。仔細一看,樓梯間天花板上的「壁畫」是由一塊塊六角形的磁磚拼貼而成的。穆迪將圖案畫在磁磚上分別燒製,再組合起來,使其更容易貼合天花板的弧度。他結合了傳統的藝術風格和當時的新技術,嘗試了全新實驗性的陶土材料,製作出跨時代的磁磚設計。

此外,樓梯間的牆上則布滿了德拉‧羅比亞風格的裝飾浮雕,這種技巧是受到意大利文藝復興雕刻家盧卡‧德拉‧羅比亞(Luca della Robbia)所啟發,他發明了一種特別的錫釉技術。而穆迪在這裡則使用了鉛釉來製作陶瓷浮雕。

博物館
陶瓷材質的樓梯有著上了鉛釉的德拉‧羅比亞風格浮雕,受意大利文藝復興雕刻家盧卡‧德拉‧羅比亞(Luca della Robbia)所啟發,他發明了一種特別的錫釉技術。(Shutterstock)
博物館
博物館內部,陶製階梯展現了超越時代的設計,彩繪面板燒製在六角形的磁磚上,使其更容易貼合天花板的弧度。(Shutterstock)

1891年,V&A舉辦了一場博物館擴建的競圖比賽,目的是將現有建築物的外觀串連在一起。建築師阿斯頓‧韋伯(Ashton Webb)以文藝復興為主、混合中世紀建築的設計贏得了這場比賽。他的設計使用了紅磚和波特蘭石(譯註:英國產的灰白色石灰石),建造出一道239碼長的拱柱牆。

這座拱柱門原先為館長亨利‧科爾的構想,用來掩蓋維多利亞時期提供暖氣的鍋爐設施。阿斯頓‧韋伯的設計創造出一個半開放的側門入口,吸引著訪客進入,穿過這道柱牆便會進到博物館的薩克勒中庭(Sackler Courtyard)。

阿斯頓‧韋伯也替博物館設計了克倫威爾路(Cromwell Road)上的建築物,隨後他又替英國王室的白金漢宮設計了立面。

博物館
訪客可以通過阿斯頓‧韋伯設計的柱廊進入博物館的薩克勒中庭(Sackler Courtyard),這座拱柱門曾用來掩蓋維多利亞時期用來提供暖氣熱水的博物館鍋爐。(Shutterstock)

博物館的主入口是一座羅馬式的拱門,在兩道門的中間是亞伯特親王的雕像,迎接著拜訪倫敦的旅客。而在拱門上方的另一座雕像,則是他的妻子維多利亞女王的雕像。

博物館
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的羅馬式主入口。在兩道門的中間是亞伯特親王的雕像,另一座位在拱門上的雕像則是他的妻子維多利亞女王。(Shutterstock)
博物館
亞伯特親王的雕像在倫敦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的主入口迎接著訪客。(Chrisdorney/Shutterstock)

在亞伯特親王雕像的上方,刻著藝術家約書亞‧雷諾茲(Sir Joshua Reynolds)的一段話:「每一種藝術的卓越之處,在於將其目的完全實現。」

誠如雷諾茲所言,建造V&A博物館的藝術家、建築師和雕刻師傅們將親王的理念如此優美地呈現出來,成功地推動了英國的藝術和產業發展。這座建築物確實完全實現了它的目的。◇

更多關於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請參閱這裡

本文摘自Inspiring World-Class Art and Design: The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in London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責任編輯:茉莉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站在美國國會大廈圓形大廳(Capitol Rotunda)裡可以欣賞到許多藝術。 很多人認為圓形穹頂的視覺體驗美到令人摒息。然而,除非遊客花時間研究這個廣闊空間所呈現的藝術、建築和雕塑,否則很容易忽略其重要的歷史意義。圓形大廳裡的飾帶(friezs)即是一例。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奧斯陸大教堂(Oslo Cathedral)原名「救世主教堂」(Our Savior’s Church),這座於市中心、弧形一層樓高的荷蘭巴洛克風格建築,以石材與紅磚混合而成。大教堂東邊是教堂前側聖壇或稱禮拜堂(chancel),鐘樓有銅製的圓屋頂,搭配文藝復興風格的尖塔。大教堂幾世紀以來不斷在整修與翻新。
  • 雕塑通常用來紀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來,雕塑流行的題材包括神話場景、政治領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個最特別的主題並不在上述類別裡。人物雕塑《斯皮納里奧》(Spinario)或稱《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現的是一位坐著的裸體男孩,全神貫注地在拔他腳上的一根刺。幾千年來,這座雕像給藝術家帶來非常深刻的啟發。
  • 英國威爾頓莊園(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義與英國美學,堪稱獨樹一格。外牆採用當地石材建造,與英格蘭威爾特郡(Wiltshire)鄉村融為一體。古典比例、強調對稱、矩形特徵等設計,符合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建築師安德里亞‧帕拉迪奧(Andrea Palladio)的美學原則。外牆沒有石柱,最初的構想是為了讓人們可以待在戶外,同時還能屏蔽來自地中海炙熱的陽光,這樣的設計適合北方的地理與氣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靜謐地坐落在納拉甘西特灣(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國羅德島紐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將原本幽靜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壘。取名「小屋」(cottage)是為了對早期木瓦風格(shingle style)避暑別館的尊重。但事實上,這是一棟「適合王后」居住的頂級豪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