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蔬菜箱」因疫崛起 或成市場新藍海

小瓢蟲農場有機作物相當多元,適合推廣蔬菜箱。(黃玉燕/大紀元)
人氣: 30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21年08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台灣台中報導)疫情下爆紅的「蔬菜箱」,近三個月幾乎成了許多家庭的急救箱,習慣上菜市場的家庭主婦,開始品頭論足各地農場蔬菜箱的品質與價格;過去多屬小眾市場的有機或安全農產商品,在全球疫情趨緩後,是否仍受到消費者青睞?亦或與市場進一步磨合,有機會以「蔬菜箱2.0版」之姿搶攻新客群,成為明日市場新藍海?

有經營數十年經驗的合作社或小農仍看好,認為新客戶可以加入成為友善耕作的推手。但多數業者認為「蔬菜箱」並非搖錢樹,因利潤被物流瓜分,在疫情嚴峻下,「每送出一箱,就能安民眾的心」,純粹是服務!至於未來蔬菜箱仍難以取代店面的消費。

全聯超市蔬菜櫃近年也引進許多有機與安全蔬果。
全聯超市蔬菜櫃近年也引進許多有機與安全蔬果。(黃玉燕/大紀元)
里仁門市經營有機蔬果,疫情期間擴大北中南處理場。
里仁門市經營有機蔬果,疫情期間擴大北中南處理場。(黃玉燕/大紀元)
原民高山區蔬菜箱在疫情期間也爆紅,深受消費者喜愛,讚CP值超高。
原民高山區蔬菜箱在疫情期間也爆紅,深受消費者喜愛,讚CP值超高。(黃玉燕/大紀元)

而這次意外介入蔬菜箱市場的部分縣市農會,認為可以「複製」蔬菜箱概念,帶動其他農產品的商機,只要把握這次新加入的客戶,這或許能成為一種現代消費的新趨勢。

此外,在國家推動農業永續的進度上,行政院終於今年5月26日通過的「食農教育法」草案。若能順利通過本次立院會期,將為台灣安全農業發展打下基石,對於環境永續以及民眾的飲食文化的改變,將更上一層樓。

蔬菜箱先驅  「主婦聯盟」從一藍菜開始

討論市場新寵兒蔬菜箱,可以從台灣最老牌的「主婦聯盟消費合作社」一籃菜說起,經營20年歲月、累積4萬名經常採購一籃菜的客戶,其中祕訣是「不能挑菜!」

20年前,友善種植概念在台灣並未普及,參與無毒、有機耕作的農夫很少,當時為支持農民減用化肥及農藥,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揪集100多個家庭,以「共同購買」方式直接向農民訂購米與葡萄;2001年成立消費合作社,從2千位社員開始,首先推出”一籃菜”的服務。

剛開始一籃菜的作物品項不多,農夫也尚在摸索栽種技術,送來的菜上面還有蟲,社員因此經常吃到「蕾絲菜」。如今有上百位農友及小農場加入供貨,每一籃約有4至8樣菜,經過硝酸鹽檢測,殘留量最低的菜就可入籃。

主婦聯盟表示,合作社經營方式分「一籃菜」及「架上蔬菜」,為閉鎖式的消費型態,買一籃菜的社員可以打9折,透過價格差異逐漸累積基本客群後,就可預估每週所需菜量;新進貨的菜優先供應一籃菜,剩餘的菜就上架,這樣每個人收到的一籃菜,有可能會不同。

一籃菜的內容物經常隨著季節作物而變化,合作社表示,必須要讓社員了解與接受「有什麼菜、就吃什麼菜」,因為一旦開放挑菜,工作會變得非常繁瑣;若社員不知如何烹調或變化,合作社就提供各式教學食譜。

近年因網購宅配興起改推「蔬菜箱」,一向屬小眾市場的商品,在疫情期間需求量大爆發,同期也增加許多新社員,這對準備20年的合作社而言,無須有大的改變。

合作社指出,居家上班變多,部份社員自煮需求增加,購買頻率也增加,與去年同期相比,整體需要求量翻了數倍;加上部分契作農民本來供應學校、餐廳的蔬菜需要轉單,也剛好接上了許多新社員的需求。

長期採購一藍菜的社員林小姐說,這次疫情各地都推出蔬菜箱,看來看去還是合作社的一籃菜CP值最高;她說,很早就認同友善耕作的理念,如果用買菜錢就可以支持農夫、讓環境更永續,其實非常划算!

有機知名通路  蔬菜箱純為服務

有機通路里仁商店4年前推出蔬菜箱,是專為離門市較遠,但想吃有機蔬菜的顧客推出的服務。里仁公司行銷部門表示,蔬菜箱要注意的細節很多,如紙箱容易悶,必須挑選耐放品種、包裝後必須在 -5°C 至10°C的冷藏區預冷等待物流,還需搭配全程低溫冷藏車隊;近期天候高溫、大雨,雨後葉菜產量少、含水量高不耐儲放等等,都是蔬菜箱的挑戰。

疫情期間,里仁蔬菜箱訂單增加10倍以上,遇上物流塞車問題,蔬菜箱內容只能多以菇類取代。為應付突然暴增的訂貨量,里仁從一處雲林蔬菜供應點,增加到北中南共 3 個供應點。

因疫情在家工作,第一次訂購里仁蔬菜箱的陳小姐說,雖然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菜,但就當作是練習廚藝的機會,未來有需求仍會購買蔬菜箱。

蔬菜箱安全穩定  有機小農爭取認同

幾十年前台灣有機蔬菜通路並未建立,小瓢蟲有機農場可說是蔬菜箱的先行者。創立者巫建旺說,那時蔬菜箱是因環境所逼的產品,因沒有通路,他只好把有機農作宅配給北至基隆、南至屏東的客人;直到近年多集中台中地區,才由農場自行宅配。

巫建旺認為,蔬菜箱適合小農場經營,以他自己的模式來說,他會要求客戶在訂購前先到農場走走,認識生產食物的農夫與環境。「客人固然是來消費蔬菜,但慢慢的就會變成是在支持一種,他們也覺得值得的生產方式。」

農場與客戶結交的好處是可以做計畫性生產,不必擔心種了無處銷售;消費者固定跟農場買菜,對他們也是保障,像這次疫情中小瓢蟲的客戶不只不怕沒有蔬菜可以吃,也不怕價格被調漲。

看好現代消費者  農業大縣加碼設備

疫情下,部分不知所措的農產品,流進了「蔬菜箱」,也帶動布哨人改變消費模式,造成農產產銷模式的變化;疫情趨緩後,蔬菜箱會繼續百花齊放,還是凋零退場?

農業大縣雲林供應大量的營養午餐食材,這次直接進了蔬菜箱,縣府農業處指出,經過這次疫情的練習後,調整了包裝流程,過去包裝多倚靠人力,未來會增加場地與設備。

而根據統計,雲林蔬菜箱的回購率達兩成,顯見部分消費者已開始調整購物習慣,未來農會將進一步提供相關農友與產地訊息,也能親自體驗向農夫直購;相信只要維持好品質,現代消費者接受蔬菜箱的模式會越來越多,這將是一種農業發展的新趨勢。

「蔬菜箱」也意外為青農開的一條路。台南市府農業局指出,「台南的青農都很會種菜,但銷售一直有待改進」,6月初推出的蔬菜箱,希望趁疫情期間建立機制,拓展新的通路。

蔬菜箱的網路平台詳細介紹了農夫、栽植作物及農耕方式,讓消費者不只買到宅配蔬菜,也可藉此跟農夫建立交情。疫情趨緩,是否繼續經營蔬菜箱?南縣表示,還需評估、但樂觀其成。

持續經營新客戶  每次開箱都有驚喜感

5月下旬疫情趨嚴峻,各級學校全面停課,原供應學校營養午餐蔬菜的大宗,包括雲林、彰化等縣,有近8,400公噸有安全蔬菜急需消化;台中市霧峰農會協助推出「蔬菜箱」,連結12種有產銷履歷的蔬菜,透過網路下訂可宅配到府;6月中旬一推出即爆量超過1,000箱,這使得原先日理數十箱的農會員工慌了陣腳。

「物流卡關」同樣困擾霧峰農會,有新北消費者,收到一整箱枯黃軟爛的菜葉,農會接到抱怨,只能處理退費,直呼壞了農會名聲與苦心。在經過調整後,霧峰農會與計程車聯手推出台中限定版的「蔬果箱2.0」,每台車最多送10箱,貨送到宅後需馬上回報,讓農會即時掌握出貨狀況,且算起來比原本的物流運費還便宜。

隨著疫情稍稍趨緩,消費者恐慌性搶購減少,蔬菜箱熱潮有退燒趨勢,未來還會是農會的常態商品嗎?霧峰農會企劃部主任柯義雄表示,過去霧峰農會經營的「普利共好平台」是推廣各地農會的好物,而平台上的蔬菜箱主要是由壽豐農會出品;但這次疫情期間,壽豐農會自顧不暇,因此霧峰農會自行推出蔬菜箱;疫情過後,只要農會合作社有意願,仍可持續。

柯義雄認為,蔬菜箱短時間內未必成為主流,因為多數供貨者都不開放消費者選菜;但未來市售蔬菜箱或許會有變化。而若以經營客戶的角度,農會生產的蔬菜箱模式,也可以複製到其他產品,如特定季節作物搭配加工品,也就是紙箱內容物可替換,讓客人每次開箱都有驚喜感。

安全農業打地基   《食農教育法》拚三讀

蔬菜箱的風行,意外讓消費者眼光再度投注到安全蔬果及環境永續等議題,但早於多年前,有心人士即倡議政府必須著手《食農教育法》;直至2018年,農委會召開第6次全國農業會議宣示要推動食農教育立法,發展系統性食農教育體系;今年(2021年)5月6日,政院終於通過《食農教育法》,5月7日正式進入立法程序。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農業的功能不只生產,還有維持生態環境的永續,而食農教育的推動是同時站在農民及消費者角度;這次《食農教育法》草案通過,內容包含原則性基本法及執行法,將來農委會、教育部、衛福部甚至原民會都會一同納入推動。

草案立法四個目的,分別是增進國民健康減少食物浪費、國民穩定取得糧食、強化飲食與農業之間的連結、推動地產地消發展在地農業。陳吉仲強調,要讓消費者有足夠的時間瞭解食材生產過程,才能減少食物浪費,未來連政府部門採購便當,也會優先選擇使用在地食材的店家。

陳吉仲指出,現行食農教育能量缺乏整合,經費也散落在個別計畫中,明年施行食農教育相關預算,將從今年約8千萬提升為10億元;《食農教育法》草案拚這會期通過,教育部預計6月起,讓全國3,500多所學校到產地參觀。

《食農教育法》草案內容包含均衡飲食概念,陳吉仲表示,國內每年支出約七千多億元的健保費,均衡飲食若有落實,健保支出絕對可以降低。食農教育若能做好,台灣農產品不必害怕進口食材的競爭,很多農業謠傳也不攻自破。

陳吉仲表示,目前營養午餐食材已有八成為國產,從2021年起,每人每餐獎勵費用從3.5元提高至6元,偏鄉學校調整為10元,未來持續朝全面採用在地食材推進。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表示,農業問題是國安問題,食安不能只靠檢驗;食農教育已在全臺遍地開花,但法案是正式的制度宣告;都市小孩選擇多,偏鄉孩子更需要食農教育資源,法案通過,食農教育才能在全國扎根。

責任編輯:玉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