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赴臺升學 亞東優秀僑生醫師分享求學和職涯路

【大紀元2021年08月12日訊】僑務委員會推動僑生政策已有70多年的歷史,至今已培育遍布全球五大洲超過16萬名畢業僑生,僑委會委員長童振源表示,輔導海外僑生(華裔子弟)回國升學是臺灣政府的重要政策,亦是培育社會未來的棟梁重要基礎。僑生在臺灣完成學業後,既可以返回僑居地服務,也是留在臺灣發展事業,成為繁榮社會的生力軍,並連結臺灣與當地社會之間的關係。

近日僑委會接受亞東醫院分享4支優秀僑生醫師分享來臺升學過程的影片,4位僑生醫師包括韓國僑生急診外科孫仁堂主任、馬來西亞僑生婦產部陳奐樺醫師、澳門僑生一般外科趙余俊醫師、緬甸僑生新陳代謝科羅融融醫師鉅細靡遺地述說自己來臺的故事。亞東醫院人工智慧中心主任蔡義昌說明,僑生畢業後需依靠工作簽證才能留臺就業,大部分國立醫院對住院醫師也有著國籍限制,但亞東醫院希望能對僑生釋出更多的善意,因此建立完善的聘僱制度,廣邀僑生醫師加入亞東醫院這個大家庭。僑生醫師的加入,不僅提升亞東醫院國際化程度,外籍醫師與外籍患者之間更能因語言相熟,減少溝通障礙,也能讓患者倍感親切。

韓國僑生醫師孫仁堂:臺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

從小在韓國長大的孫仁堂醫生,目前是亞東醫院急診外科主任,在高中畢業後透過海外聯合招生委員會,分發到臺灣大學醫學系就讀。孫仁堂表示,「感謝僑委會提供的機會,讓海外的學子能夠接受高等且優質的教育。」

當年高中畢業後,孫仁堂來到人生地不熟的臺灣,臺灣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陌生的。在面對生活和課業的雙重壓力下,他慶幸當時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臺灣朋友,他們熱心協助和善意關懷,幫助孫仁堂順利走過許多低谷和難關。「臺灣最美的風景就是人」,這句話也應驗臺灣人的熱情和包容,讓孫仁堂在異國求學路上備感溫馨。

在求學過程中,不管是醫學理論知識和基礎,甚至是導師發表的論文和經驗談,都讓孫仁堂看到臺灣在教育和研究上有著豐沛資源和機會。而臺大醫院和亞東醫院長久以來有策略聯盟的關係,因此孫仁堂分別在臺大醫院和亞東醫院完成醫師的訓練。「我有幸在臺大接受最強的內科訓練,而外科手術則是亞東的強項。」在兩家醫院的培訓下,孫仁堂也發展出一套自己的專業見解,激盪出意想不到的結果。

孫仁堂表示,雖然亞東醫院相較於臺大和北榮,是「年紀」較輕的醫院,但在政策發展和溝通上都採取積極和彈性的處理模式。自5月份臺灣爆發本土感染以來,亞東醫院除了收治最多的病患,在檢疫、社區篩檢、接種疫苗的成果也相當亮眼。身為急診外科主任,孫仁堂站上第一線,在疫情之下與亞東醫院一起並肩作戰,根據每日病患和疫情的變化,隨之制定即時的對應政策,來抵抗新冠肺炎疫情的侵害。

馬來西亞僑生醫師陳奐樺:時光倒流我還是會選擇臺灣

來自馬來西亞的陳奐樺,畢業於高雄醫學大學。她憶起18年前,自己背著行囊,獨自來到離家鄉逾3000公里的臺灣求學。來到臺灣的第一天,陳奐樺沒有懼怕新生活的開始,反而慶幸和感謝旅臺同學會和僑生聯誼會的學長姐們。前者帶領陳奐樺到高醫大辦理入學和入住宿舍,並打點一切後續事務;後者則給予陳奐樺在生活、學業等方面無盡的協助,包括辦理證件或者舉辦迎新會等。

作為大一新生的陳奐樺,初來乍到之際受到許多僑生學長姐的恩惠,因此她成為學姊之後,也盡棉薄之力幫助像她一樣剛來臺灣的學弟妹們。僑生聯誼會集結不同國家的僑生同學,除了協助僑生同學生活所需和困難之外,還會提供申請獎學金的管道和工讀機會,減輕經濟壓力和負擔。「在升學的過程中,僑聯會讓我感覺像個大家庭,非常親切。」就算是畢業多年,陳奐樺依然和當年的僑聯會夥伴、學長姐、輔導教官等,至今也會相約聚會,保持良好的聯絡。

在亞東醫院服務的10年內,陳奐樺用「親切」來形容職場環境。她坦言道,就讀醫學系的外籍學生較不容易進入臺大或北榮等國立醫院就業,亞東醫院反而向外籍醫師伸出橄欖枝,因此對身為外國人的陳奐樺來說相當友善,並且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如果今天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選擇來臺灣就學。」陳奐樺表示,相較於歐美國家,臺灣的升學費用較為低廉,並且醫療水準在全世界名列前茅。熟悉的語言、相同的文化加上相似的生活習慣,馬來西亞人很容易融入臺灣的社會,臺灣人也樂意和馬來西亞人打成一片。陳奐樺亦鼓勵正要升學的海外僑生,可以將臺灣作為升學的考慮之一,求學之餘也看看臺灣優美的風景、吃吃美味的臺灣小吃、感受臺灣濃濃的人情味。

澳門僑生醫師趙余俊:臺灣醫療產業享譽國際

在澳門長大的趙余俊,高中畢業後通過海外聯招會,得到了赴臺升學的通行證,在國立陽明大學完成醫學系的學業。通過自身的經驗,趙余俊分享「依據興趣和未來的期望」選擇合適的專業,並奮發向上拿到學士文憑。

臺灣大學的校內有許多豐富的活動和豐沛的資源,培養並提升學生全方面的能力。趙余俊說明,僑生聯誼會是臺灣各個大學中最重要的課外社團之一,來自海外各地的僑生能透過社團,分享各自不同的文化,進而成為前進的動力。

對醫學有濃厚興趣的海外學子,趙余俊鼓勵並歡迎可到臺灣來進行醫學訓練。臺灣的醫療技術在國際上備受認可,不管是醫療制度或是醫療設施都是頂尖的,並且臺灣的醫療產業不斷地突破,未來將持續發展出跨領域、更先進的技術,讓臺灣的醫療產業走進國際社會。

對於未來,趙余俊表示要當一名好的醫生,除了兼顧臨床業務,更需要鑽研學術研究和提拔後輩,並對社會中的醫療制度有一定的了解。以上種種經歷,都必須在一個擁有完整制度的醫院當中參與。「雖然過程中競爭激烈,但只要保持信心,一定不會有困難。」

緬甸僑生醫生羅融融:臺灣資源多元、人情溫暖

羅融融來到臺灣後,並未直接升上大學就讀,而是先到位於林口的國立師範大學僑生先修部上學。在僑生先修部,羅融融和一群來自緬甸的同儕,度過既開心又辛勤的兩年求學時光。遠赴臺灣升學,羅融融並不覺得是一件孤獨的事情,反而從中得到許多珍貴又實用的經驗。只帶著第一學期的學費就來到臺灣,家境清寒的羅融融在學校得到工讀的機會,為她解決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工讀是連結你和當地社會的橋樑」,在工讀中會接觸不同的人,讓羅融融獲益良多,也促使她改變以往處事的態度,接受別人的建議。

2020年新冠肺炎的爆發,讓全世界措手不及。回憶臺灣面臨SARS事件,當時羅融融還是位大二的醫學系學生,雖然住在學校宿舍,但她完全沒有感受到疾病帶來的恐懼和衝擊。她依稀記得臺灣對於防堵流行病的反應非常快速,也成功在三個星期內成功遏止SARS。

新冠肺炎與SARS截然不同,隨著變種病毒株的擴散,疫情還是需要依靠邊境管控、確診者疫調和保持社交安全距離來防堵。羅融融飲水思源,為感激臺灣給予的關照和愛護,在醫院徵招醫師到桃園機場「守國門」,她也毫不猶豫地參加,協助邊境檢疫工作。在「守國門」中,羅融融也發現即使面對嚴峻的疫情,大家在檢疫的過程中仍然有條不紊遵守秩序,而臺灣也得以守下第一道防線,成為防疫模範生。5月中旬爆發的本土感染,亞東醫院當時也曾發生過院內感染事件,但羅融融從不退縮,「我相信醫院會給我們足夠的保護」,堅持站在第一線工作。

在臺灣的20年來,羅融融特別感恩一路上所遇到的人事物,讓羅融融也想要為社會貢獻己力。羅融融特別希望能推廣臺灣的高等教育給緬甸的華僑子弟,臺灣豐富的資源加上溫暖的人,在這片土地上能得到的機會遠超出想像,「只要你肯付出,你就會得到相對報酬。」儘管遇到難關,只要轉念一想,並且勇敢堅持前行,相信定會收穫豐碩的果實。

責任編輯:李明怡

相關新聞
僑委會華語教學國際高峰會導入科技力 臺灣華語文品牌升級
深耕海外華語文市場  2022「華語教學國際高峰會」  10/24實體、線上同步登場
教育能量《合作化》是臺灣華語文精品永續發展的實力
產官學邁向《整合化》 建構資源共享平臺
紀元商城
這種肥皂不會耗損 永遠陪伴你
每日更新:春天裡的素色清道夫 不知疲倦
這種杯子為何如此火爆 加州女子偷65個被捕
這些亞馬遜好物 讓你生活品質大提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