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行吟:儀式「感」

作者:方靜
最好的「儀式感」,不止於「儀式」,它有更深層的內涵,應該就是讓我們懂得生活、愛上生活。(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38
【字號】    
   標籤: tags: ,

朋友個性務實、直率,作風明快、果斷,處事很少婆婆媽媽、拖泥帶水。但是,她說自己這一陣子改變了,而且,還樂在其中!

或許是年歲漸長,J表示自己將速度放慢,生活輕鬆了、心情也舒緩了,真是不錯呢!而這個關鍵在於「儀式感」,無論行住坐臥,都不再輕率、將就,時間和空間似乎都發生變化,讓人覺得妙趣橫生、興味盎然!

她舉例說,以前講求效率,外帶食物回來,直接吃完了事;現在會盛到漂亮的餐盤裡,一口一口的細嚼慢嚥,嚐起來特別的津津有味。還有,咖啡,從紙杯倒入精緻的瓷杯後,如同品味紅酒般淺斟低酌,喝起來格外的醇香濃郁。

朋友的分享讓自己也開始反思:是否在週而復始、平凡無奇的日子中,糊裡糊塗的漫不精心、得過且過,錯過許多美好的事物?再看看願意為「儀式感」付出熱情的J,給生活帶來嶄新的風貌,整個人容光煥發、神采飛揚!

其實,「儀式感」,不必一定寄託於任何物品或形式;因為重點不在於「儀式」,而在於「感」,也就是態度。鄭重、專注的對待一場體驗,就是「儀式感」。它貫穿在日常裡,無需提醒、也不用強調,但是生活可能會因為這些小事而有所不同。

《小王子》中狐狸說,「它(儀式)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而不同的體驗,會賦予這一天特別的回憶。環顧周遭,有人重覆的過相同的每一天;有人則是過不一樣的每一天。那麼,自己又是如何呢?

村上春樹也說:「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經由儀式產生的敬畏、銘記和珍惜,讓生活成為真正的生活,而不僅僅只是生存。

其實,「儀式感」不是目的,而是過程。最好的「儀式感」,不止於「儀式」,它有更深層的內涵,應該就是讓我們懂得生活、愛上生活。透過「儀式感」,把單調乏味變得豐富精彩。朋友J,就是一個鮮明的寫照!@

責任編輯:方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國婚嫁習俗中,男女訂婚或結婚時,男方送給女方的財物就叫作聘禮,也稱彩禮、聘財、財禮。但古人一般也把彩禮稱為「花紅」,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二折》︰「說甚一家一計,又無羊酒段匹,又無花紅財禮。」又《二刻拍案驚奇‧卷七》︰「太守分付花紅羊酒鼓樂,送到他家。」但是,彩禮為甚麼又稱花紅呢?
  • 宋仁宗慶歷年間,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將岳陽樓修葺一新,又選唐宋諸賢詩賦,或題壁,或刻石。其中最為醒目的當然還是範文正公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不過,范公之記並未記岳陽樓之形制、結構、雕樑、畫棟,而是備述洞庭之景,諸如霪雨霏霏若何,薄暮冥冥若何,春和景明若何,皓月千里若何,全文三百七十餘字,寫盡洞庭萬千氣象,卻寫不盡範文正公心中的岳陽樓之大觀。
  • 輝煌的大唐文明對日本的影響體現在文字、經學、史學、文學、藝術、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宗教、禮儀、建築、自然科學、社會風俗等許多方面,迄今仍清晰可見。不妨先說一說大化改新。
  • 「在海的深處,水是那麼藍,像最美麗的矢車菊花瓣,同時又是那麼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又是那麼深,深到任何錨鏈都達不到底⋯⋯」陪孩子一起讀安徒生童話,是親子互動中的美好時光。
  • 於是,在經歷了命運的磨礪後,蔡文姬振作起來,勉勵自己做好。她在詩中寫的「竭心自勖厲」,正是她無論遇到甚麼挫折都勉勵自己做好的心聲的寫照。
  • 大觀園中的李紈或許太過寂靜、低調,卻總能在不經意間促成些許濃墨重彩的片段。懷著經年如初的靜寂心,回歸樸拙天然的天與地,她在古井無波的日常歲月裡沉澱著生活的美好,過著淡而有味的優雅人生。
  • 上次我們和大家分享到繪畫,古代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會繪畫,但是幾乎所有的女子都會用針線繡出一幅幅美麗的圖案,這就是刺繡,刺繡和女子有哪些關係,它又承載哪些文化呢?
  • 顧愷之以畫為千古鼻祖,他的「傳神寫照」審美畫論是中國繪畫的千古一主流。人稱他「三絕」,這位三絕天才如何打響高名的第一炮?他的「癡絕」又是如何成就他的「畫絕」?
  • 駱賓王、李泌分別是初唐、盛唐的兩位神童,人生各有傳奇,但殊途同歸,俱入修煉之門。蓋韻姿天縱之才,或多世事磨練,結緣了願,而於本性覺悟,並留下一篇傳奇,讓世人琢磨人生之真義。
  • 名畫《女史箴圖》是中國繪畫史上留下的開卷畫,也是「展示世界歷史的100件文物」之一。這畫如何表現人物畫的傳統精神?畫史鼻祖顧愷之的繪畫技藝如何精彩詮釋宰相張華《女史箴》的鑑戒精神與內涵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