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香雅句】療癒身心的芳香 看古人的芳香生活

作者:雅蘭
清 陳枚《月曼清遊圖冊》之圍爐博古 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81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面對現代社會的種種嘈雜與煩惱,雅蘭和您一同探尋中國傳統文化中身心安和之道。安和系列內容將分為三季:第一季「人與自然之和」(從第1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至第14集「中國園林」),第二季「人與人之和」(從第15集「人生短暫 選擇簡單」至今),第三季「人與心之和」。

歡迎回到馨香雅句,我是雅蘭,現代生活當中我們每個人壓力都很大,都很想找一種放鬆身心的方法,上次我們分享到色彩的能量,和它相關的還有一種「芳香療法」,就是利用植物的芳香來讓人的身心得到療癒,這種方法有沒有一些背後的文化淵源呢。

其實芳香療法屬於對草本植物的一種運用,而中國文化裡邊對草本植物的運用,從神農嘗百草那時就開始了,還有一本書《神農本草經》,裡邊記載了許多對植物運用的智慧,到了明朝李時珍編寫了《本草綱目》,書中記載了兩千多種藥材,八千多種配方。

《本草綱目》裡也記載了很多香料在養生方面的應用,比如它記載沉香這種香料:「其溫而不燥,行而不泄……有降氣之功,無破氣之害……」,意思是:沉香燃燒時所發出的芳香,可以調節人體氣息的運行,讓人心氣變得平和,讓人進入一種安定祥和的狀態。除了這種香料之外,其它還有很多比如蕙蘭、艾草、丁香等等。

那麼這麼多種香料,古人是怎麼運用這些植物的芬芳呢?

一、祭祀

熏香最早是用來祭祀的,中國很多文化都源於佛家道家,我們可以從很多繪畫中看到古人焚香祭拜神明的場景,比如七月初七是人間的乞巧節,相傳在這一天裡牛郎和織女會相會,民間的女子也會在這一天裡,在月光下擺上几案,然後擺上香爐瓜果,對月亮祭拜,希望神明福佑自己變得聰慧靈巧,做好刺繡這些女子的手工。此外還有清朝《千秋絕豔圖》冊裡,有一幅描繪的是崔鶯鶯對月焚香的場景,還有貂蟬焚香拜月的場景等等。

既然焚香就會有香爐,在中國考古中發掘了很多不同時期的香爐,目前發現最早的香爐形狀是漢朝的博山爐,它為什麼叫博山呢,因為博山相傳是東方海上的一座仙山,所以博山爐的上蓋是一個山的形狀,當裡邊點燃香料之後,香爐上蓋的山就被香煙繚繞,遠遠看去 就像是一座神仙居住的仙山一樣。

二、品香

因為熏香的香味非常清心,能夠很好地讓人靜心養神,後來熏香也從祭祀更多地走入了人們的生活,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在彈琴、讀書、寫詩、靜坐的時候都會焚香。

比如宋徽宗的《聽琴圖》裡邊,我們可以看到在彈琴者的旁邊就放著一個几案,几案上放著一個香爐,此外在《伯牙鼓琴圖》中也可以看到,伯牙旁邊几案上放著一個博山爐,博山爐裡正在熏著香。

為什麼古人常常把彈琴和焚香結合在一起呢,其實之前我們和大家分享過,古人彈琴不是為了讓琴聲聽起來好聽,主要是為了讓自己的心變得清靜,「彈琴非在悅耳,主在清心」,而焚香也是這個目的,香能調和氣息,讓人變得平和寧靜,所以古人常常把彈琴和焚香聯繫在一起。

我們可以從一首詩裡感受一下焚香達到的心靈的寧靜,「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北宋 陳與義《焚香》)

到了宋朝的時候,品香發展得非常繁盛,人們把品茶、插花、掛畫、焚香作為文人四大雅事。

唐朝的時候隨著鑒真東渡,我們之前和大家分享過,鑒真東渡到日本的時候他帶去了很多文化,焚香到了日本之後在日本發展成了香道,這些年香道從日本傳回到中國,焚香又逐漸走入人們的生活,或許因為社會越嘈雜越繁雜,人們就越需要一些能夠讓身心安靜的方法。

三、香閨

除了品香之外,古代女子住的房間為什麼叫香閨呢,這個香又從何而來呢,古代女子都會在房間裡熏香。

我們可以從李清照的詩詞中看到這種熏香生活,她寫道「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李清照《醉花陰》),金獸是指一種獸形的香熏爐,這句詩是說,一種龍腦香在獸形的香熏爐中繚繞生煙。還有她的詩詞寫道「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李清照《鳳凰臺上憶吹簫》),猊是一種像獅子形狀的動物,金猊是指像獅子形狀的銅製的香熏爐,這句詩的意思是說,像獅子形狀的銅質香熏爐當中,香已燃完了,所以現在香已經冷了,這時候詩人才慵懶地起來梳妝。

除了香爐之外,還有熏籠,熏籠就是在熏爐外罩上一層竹製的籠子,這樣既能添香,也能取暖。我們可以從陳洪綬的《斜倚熏籠圖》當中,看到一個女子靠在熏籠旁,既能熏衣又能在冬天的時候保暖。我們在《十二美人圖》中也能看到這種熏籠。

還有古人的床四周都會有帷幔,所以在床帳裡會掛一些香囊,或者是熏香球之類的,這樣在睡覺的時候也能聞到淡淡的芳香,如果睡眠不好的話,可以在裡邊放一點熏衣草的香,幫助人一夜好眠,想想古人還是很懂生活的。

四、香衣

除了女孩子住的房間裡邊很香之外,古人的衣服也會很香,《紅樓夢》描繪警幻仙子寫道:「聞麝蘭之馥郁,聽環珮之鏗鏘」。意思是仙子的衣袖飄飄,散發著麝香蘭花的香味,仙子荷花一樣的衣裙飄動,聽到叮叮咚咚環珮碰撞的響聲。

那古人衣服為什麼會這麼香呢,首先古人會佩戴香囊,配戴香囊的習俗,在秦朝之前就有了。《禮記》裡記載,為人子女的會早早地起來,先將自己梳洗好,整理好衣服,然後會在腰間繫上很多日常所需的東西,其中一樣就是香囊,香囊會保持個人的清潔和清香。

其次在中國古代的上流社會,人們還會用香來熏衣服,就是把衣物放在熏衣籠上,讓香氣通徹衣物,衣服上香味就很持久了。在《襄陽記》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漢朝有個人叫荀彧,人們稱呼他荀令君,這個人很喜歡香熏,衣服上總是留有香味,當他到別人家做客的時候,他坐過的地方,三天之後還有餘香。 原句是「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可見古人生活還是很雅緻的。

《紅樓夢》第十九回當中寫道:(襲人)從荷包裡取出兩塊梅花香餅兒來,又將自己的手爐掀開焚上,仍蓋好,放在寶玉懷內。什麼是梅花香餅呢,是外觀為梅花形狀的香碳餅,燃燒的時候會有梅花的芬芳,梅花香餅點燃之後,就像一朵盛開的紅色梅花,在香爐裡邊綻放,忽明忽暗,聞起來還有一股梅花清香,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人生活的雅緻。

五、療疾

在漢代馬王堆的墓裡邊,出土了很多文物,其中有發現有香囊,繡花枕頭和熏爐,裡邊都裝著佩蘭、茅香等芳香的藥物,說明在二千多年前的漢朝,人們便使用香枕、香爐這些熏香的方法,來消除污穢、潔淨環境、防治疾病等,直到現在我們還會常用到艾灸,就是利用燃燒艾草的香氣來驅除體內寒氣,達到身體健康等,在十四世紀瘟疫和黑死病流行,人們將花瓣和藥草灑在路上,公共場所隨處可見掛著香包和芳香花草,用腳踩踏擠出花草汁,用這些芳香來殺死病毒、防止蚊蟲滋長、杜絕傳染病。

六、美妝

古人會用蘭草、菖蒲等芳香的植物沐浴,不僅能使皮膚變得細嫩柔滑,而且還芳香不散,

古人還會用一些芳香植物調配,比如用沉香、蜂蜜、麝香等調和,用來保養皮膚,可以讓皮膚變得白淨細嫩有光澤,古人還用何首烏、皂角等洗頭髮,這樣可以讓頭髮變得烏黑潤澤。

以上就是古人的芳香生活,現代社會裡我們依然可以沿用古人的智慧,雖然我們很少有時間去焚香靜坐,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選擇一些芬芳的噴劑,在房間裡或衣物上灑上自己喜歡的芬芳,從而改善自己的心情,在壓力大很焦慮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些精油或者香氛燭,來感受植物的芬芳,降低焦慮,改善身體的能量場,讓身心得到一種緩解和療癒。

比如當我們想要有好的睡眠的時候,可以用一些熏衣草香,當我們想要驅除寒氣的時候,可以用一些艾草香,我們需要鎮定皮膚的時候,可以用一些玫瑰香,我們希望讓心情平和的時候,也可以用一些沉香等等,所以了解這些不同的芬芳,也有助於我們可以利用這些芬芳,來對自己的身心得到一些療癒。關於中國的文化還有哪些呢,我們下次和您接著分享。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新唐人電視台【馨香雅句】:https://www.ntdtv.com/b5/prog474396

點閱【馨香雅句】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服裝不僅僅是用來遮寒蔽體,還有更深的內涵,中國曾被稱為「衣冠上國」,中國的服飾也曾經深遠地影響著朝鮮、日本、越南等,曾經的絲綢之路,更將中國的服飾文化遠輸歐洲。韓服和漢服非常地相像,很多人也不能夠區分,為什麼傳統的韓服會和漢服這麼像呢,我們從文化方面來探討一下。
  • 過來人知道,人一生要經歷諸多溝坎。如遇事情不順心時,會迷惘,會痛苦……不知該如何面對。當捧起他的詩詞慢慢品賞時,你會發覺那顆被蒙塵的心,一點點變得清淨,他的詩詞如一泓甘泉滋潤著心田。
  • 現代社會裡,對於婚姻,很多女子有種種的煩惱,或是對另一方的失望,或是家庭的爭吵,甚至夫妻反目成仇,走上離婚的境地。面對這些痛苦,今天我們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看看中國文化裡這位女子,如何使自己在婚姻中讓身心得到安頓。
  • 蔣中正認為,「『身者,心之器』。一個人的思想行為,皆以心為主,故必存養省察,慎獨存誠,使此心常湛然清明,公正無偏,不為物慾所蔽,不為感情所勝,不然,如其一有忿怒恐懼或好惡便辟之心存著,則此心就不得其正了,如此最後便難免流為貪戾迷妄,甚至放僻邪侈,一切的錯誤罪惡,都要由此而生了,所以正心是修身的根本工夫,亦就是『心正而後身修』的道理。」
  • 現代社會裡很多傳統都消失了,這也讓很多人在婚戀問題上陷入諸多痛苦當中,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傳統的婚禮當中蘊含了哪些智慧,給人帶來身心的安頓。
  • 蔣公認為要想治理好一國(或一個省,或一個縣),就要先從家庭做起,「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先使一家的人,能夠明明德,再推而廣之,才可使社會上家家戶戶都能齊一平均,則社會進步,國家亦未有不達於治理的。」
  • 要如何做到明德親民以止於至善?蔣中正釋義曰:「大學所謂『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就是講止於至善的程序和功效,乃是正心修身的法則,亦是格物致知為學治事的工夫最重要的一段。」
  • 蔣公認為修明「明德」,就是為了存天理,去人慾,保持純潔靈明的天性,不被後天的習氣,後天的物慾所遮蔽。
  • 結婚對每個人來說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了,但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國傳統婚禮有哪些形式了,所以作為中國人,很多人穿著白紗結婚,或者在婚禮中有很多創新的形式。那麼中國傳統婚禮承載哪些文化呢,今天我們來和大家談一談。
  • 蔣公認為,在當今世界上立國,一定要注重武力,但是真正算得上雄厚、強大的武力,其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武德,有武力而沒有武德,便不能發揮他的正當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