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紋樣擷趣(一)——取材自天界的圖紋

明 十五世紀中期 青花綠彩刻花波濤龍紋梨形壺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534
【字號】    
   標籤: tags: , ,

據中國傳統史書的記載,在三皇五帝的時代,華夏大地上遍布神仙的足跡,神仙的出現又往往伴隨著神獸、神鳥以及各種美麗的祥雲。這些記載與自夏商周時代流傳至今的一些紋樣不謀而合,而這些紋樣又在歷朝歷代的青銅器、陶器、玉器、建築雕飾,以及服飾織繡等工藝品上屢見不鮮,形成了華夏民族流傳數千年的獨特紋樣體系。

在神韻演出背景、服飾以及神韻商品中,許多紋樣設計的靈感都是來自這些傳統的圖案,她們彷彿是在以另一種美好的形式訴說著千年歷史中發生的故事。

一、雲紋

清 雍正 銅胎畫琺瑯黑地五彩雲紋穿帶盒。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雲紋,又稱祥雲紋,是最常使用的一種紋樣之一。祥雲紋也包括勾雲紋、朵雲紋、雲頭紋、流雲紋等。「祥雲」最早是指七色彩雲,這種雲彩往往伴隨著神仙出現。據說,古代的帝王也常有彩雲護身,這是因為古人相信具有大德的貴人能夠感召天人護佑。後來祥雲逐漸變成一個表達吉祥的詞語,在詩詞文學中被人們屢屢提起。在古代人們相信雲之上有天界、有太一神、也有美麗的仙子。中國人對於雲紋特別喜愛,這似乎也暗含著人們內心對於天界未知世界的嚮往之情。

二、鳳紋

明 青花雲鳳紋蓋罐。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相傳,鳳凰是一種天界的神鳥,雄為鳳、雌為凰,他們只有在太平盛世時才會偶爾出現在人間。據說,鳳凰棲於梧桐、飲醴泉之水,品性高潔。凡間所有的鳥都是她的子孫。《山海經》、《淮南子》和《莊子》都用文字描述過這種神鳥。自商代起,鳳凰的形象就已經十分清晰地被紀錄在各種文物之上。中國已知最早的鳳凰造型的玉器,是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的陪葬品。而此後歷朝歷代的工藝品中,鳳凰的模樣愈加精美繁複,造型各異,常見的有飛鳳、立鳳、團鳳、鸞鳳等。

三、雲雷紋

明至清 嵌銀雲雷紋鼎。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雲雷紋是一種連貫的幾何紋樣,其中以方形回紋象徵雷電,以圓形回文象徵雲朵。方圓相交,象徵雲雷在天。《易經》中說,「雲雷屯,君子以經綸。」意指雲雷大作之時,萬物初生,是君子勤勉創業的時機。在商周的青銅器上,雲雷紋非常常見,其形態莊重典雅。以後歷代人們又以此為基礎創作出不同的回紋,這些回紋在民間有「富貴不斷頭」的寓意。

四、龍紋

清 黑漆描金龍紋提匣。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中國古籍的正史、野史以及地方志中都曾屢次提及龍曾在人間出現。在文物畫像和雕塑中,龍的形象雖有細微出入,但大體模樣一致,其特點為角似鹿、鱗似鯉、爪似鷹、龍身似蛇。古人相信龍是一種神獸,能呼風喚雨、騰雲駕霧。在佛教文化中,龍也是天界的生命,是八部眾生中的龍眾,也是佛的護法。中國古代龍的地位至高無上,是陽剛之氣、九五至尊的象徵,故此龍也是最常見的紋飾之一。傳說「龍生九子,各個不同」,龍的種類繁多,如常見的「蟠螭纹」、「夔龍紋」等描繪的都是不同種類的龍。龍的形態也多種多樣,如清代皇帝常用的五爪坐龍紋、立龍紋,民間男女常用的三爪、四爪團龍紋,以及九龍柱上常見的升龍紋等,此外龍紋常配以鳳紋、雲紋、水紋、寶珠等,寓意富貴吉祥。

清 鎏金嵌料花卉卍字紋套盒。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傳統文化是神賜予的,多彩的傳統紋樣也都蘊含天人合一的理念。描繪天界事物的紋樣還有許多,如卍字紋象徵佛陀的慈悲大德、麒麟紋象徵傳遞吉祥與善德的靈獸,還有方勝紋描畫了西王母頭頂那光耀無雙的髮飾。凡此種種,不可勝數。

***

在神韻的服飾、舞台布景和天幕背景的建築上,有無數精心設計的美麗紋樣,其中大多是取材自這些充滿神話和吉祥寓意的傳統紋樣的。翻開神韻畫冊,您將看到舞台上一幕幕精彩的瞬間被完美定格,而一同被記錄下的是那些絢麗的色彩和精美絕倫的中國紋樣。下一次觀看演出時,別忘了留心這些美麗的傳統紋樣!您也可以在歷年的神韻畫冊和神韻商品設計上重溫它們!

(點擊閱讀原文)

——轉載自神韻藝術團網站

(神韻網站授權轉載,版權歸神韻藝術團所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明代《耳談》作者王同軌的街坊林廣兒的殺妻事件,鑽法律漏洞逃過刑罰,在當地引起不平的鳴冤聲震天價響,而最後的結局,更讓人心震動不已。
  •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體現了孔門教學的一個根本特點:「求諸己」, 即向內求,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在處世上,不怨天尤人,以「人不知而不慍」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仁德修養,在寂寞中成就事業。
  • 在無神論者看來,人死了就一了百了,其實在傳統文化裡,披露了很多人死後的去向,有的人甚至還去了天堂擔任神職。今天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主角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新城(現杭州市富陽區一帶)秀才姚中。
  • 明朝時期,浙江嘉興府李定在人們眼中是一個真正的正人君子,但他的科考之路卻不順利,十幾年屢考不中,就在他已經慢慢放下了對功名的執著時,人生路竟然起了大翻轉!他是怎麼積的陰德呢?
  • 孔子因材施教,引導子貢向前走——「貧而樂,富而好禮」。「貧而樂」,樂什麼?樂道。孔門弟子中有個典範——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既然顏回做到了,說明「貧而樂」的目標不是高不可攀、虛無縹緲的,這是勉勵子貢。
  • 震區有個小山村,愛好秦腔的村民每晚都聚集在一孔大崖窯內排戲,場面分外熱鬧,有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非纏著爺爺領他去看戲,爺爺背著孫子剛擠入窯內,還沒看清演的是啥戲,孫子卻又說害怕,鬧著要回家。爺爺拗不過孫子,帶著孫子轉身剛出了窯洞,地面就突然抖動,崖窯瞬間垮塌,演戲看戲的幾十人無一生還。
  • 怎麼才叫做「好學」呢?本章講了三條。 首先,「食無求飽,居無求安」。食求飽、居求安,人之本能。但是,很多情況下,食不飽、居不安,你將如何?對君子或立志做君子的人來說,因為一心追求自己的志向,就顧不得吃飽、顧不得安居了。如果一個人將吃飽、安居當作頭等大事,還能有鴻鵠之志嗎?
  • 在《列子‧湯問》中有一則奇技的記載,說在西域之國有一個巧工匠偃師造出了一個「俳優」送給周穆王。這個「假人俳優」能動能言,能歌能舞,在周穆王眼中怎麼看就是個「真人」!後來它的一個動作引得周穆王勃然大怒,非要處置它不可。這個「假人俳優」有什麼奇特之處?
  • 張居正解說「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天下之事,必須謹之於初,而後可善其後。如與人以言語相約,本是要踐行其言,但其所言者,若不合於義理之宜,將來行不將去,則必至爽約失信矣!故起初與人相約之時,就要思量,必其所言者皆合乎天理之宜,而與義相近,則今日所言的,他日皆可見之於行,而自不至於失信矣。所以說言可復也。
  • 在一年中只有兩個日子得天地之和氣,一是春分,一是秋分,而從春分開始,陽氣蒸蒸日暖,正是化育萬物、給予新生的最好時機。所以春分養生有很大的作用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