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尊重」

文|黃慈雲

人氣 17

【大紀元2021年08月24日訊】翻開報紙,一篇佔滿大半版面的報導——從清潔工辭職,看西方的「尊重」文化,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文章內容大致如後:在英國有位64歲的清潔婦人朱莉·卡讚斯(Julie Cousins),在過去的五年裡,一直都在當地一家滙豐銀行做清潔工作。不久前,銀行經理找她到辦公室,狠狠地訓了一頓,讓她覺得經理態度惡劣,對她不夠尊重,因而請辭。

看到該報導,令我陷入沉思良久。想到吾友嵐姊,去年下半年,她以古稀之年,罹患癌症,需做放射線治療,每個星期五次,為期三個月。因適逢感恩節、聖誕節,又是疫情期間,嵐姊特別準備了幾份小禮物,以答謝醫生、䕶理人員,在那非常時期的悉心照顧。設想周到的她,非但僅僅準備禮物給醫生、䕶理人員,即便是前面櫃臺掛號小姐,甚至打掃整個診所、洗手間的清潔婦人,人人都有禮物。

嵐姊特別提到,每次去到診所,處處乾淨明潔,絲毫不令人感覺不適,清潔婦人功不可沒。嵐姊常說,居住在此多元種族的國家,對於個人在外的言行舉止,務必格外留意;因為我們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本身,同時也代表了個人所屬的團體,例如教師、公職人員等等,甚至於是我們原本所來自的母國。她還常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尊重他人,其實也是在尊重自己。要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必要先尊重他人。」誠然如此!

在西方世界,非常注意「彼此尊重」。例如,在球賽開始前,雙方球員都會排好隊,相互握手。任何臺上的演出,在結束時,全體人員也都會出來謝幕。無論是在餐廳用餐,或是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說話時壓低音量,儘量不干擾他人。出入公共場所,走在前面的人,關門時,會注意扶著門,避免碰到後面的人。與人交談,注意目光的接觸,切勿左顧右盼,以示尊重對方。不打聽、不過問他人私事。即使知道,也不宣揚,以示尊重。

在家庭教育方面:孩子們從小就被教導,在提出要求之後,要說「請」,或是「我可不可以如何如何⋯⋯」受到他人關注、幫助後,說聲「謝謝!」即使拒絕他人時,也會說聲「不,謝謝!」切勿打斷他人說話,實在不得不插話時,也先禮貌性地說聲「對不起!」在如此環境下,教育出來的孩子,自然都懂得如何「尊重」他人了。尊重他人,是個人品德、家教的表現,不能不在意呀!

歷史上,紀曉嵐是出了名的幽默。一天,他去遊歷五臺山,走進寺廟,方丈將他上下一打量,見他儀態一般,於是招呼一聲「坐」,又叫聲「茶」。意思是「端杯一般的茶來」。寒暄幾句,得知紀曉嵐是打從京城來,趕緊站起身來,陪著笑,將他引到內廳,忙招呼「請坐」,並吩咐著「泡茶」。意即「沏杯茶來」。又經過一番詳談,知道來者是有名學者、禮部尚書紀曉嵐,立即畢恭畢敬起身,滿臉堆笑,請進禪房,連聲招呼「請上坐」,又大聲吆喝「泡好茶」。又很快地拿出紙、筆,力請紀曉嵐留下墨寶,以光禪院。紀曉嵐提起筆來,一揮而就,是幅對聯: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方丈看了,十分尷尬。「尊重」是不分等級的;無論對方是何等身分,都應一視同仁。

再要說說「尊重的力量」。話說,有位商人,遇見一位衣衫襤褸的鉛筆推銷員,頓時心生憐憫,他不假思索,拿出十元,塞進銷售員手中,然後,頭也不回地走開了。走沒幾步,想想似乎不妥。於是連忙折返,抱歉地說「忘了拿筆,請不要介意。」並鄭重道:「我和你一樣,都是商人。」一年過後,在一商賈雲集,隆重的社交場合,一位西裝革履、儀表不凡的銷售員迎向這位商人,無限感激,自我介紹:「您可能早已忘記了我,我也不知您的姓名,可是我永遠不會忘記您;您是那位給予我自尊和自信的好人。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推銷鉛筆的乞丐,直到遇見您,以及您對我說的話。」商人萬萬沒想到,自己簡短的兩句話,竟然給他人帶來如此強大的自尊、自信,進而看到自己的價值、優勢。最終藉由努力而致成功。這就是尊重,也是尊重的力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詩人陶淵明,不願為五斗米折腰,不但獲得了心靈的自由,更獲得了人格的尊嚴,世人的尊重,寫出了一代文風,且流傳後世的卓越詩作。他為後人留下寶貴的文學財富,也留下了珍貴的精神財富。他的高風亮節,更是中國後代有志人士的楷模!◇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新聞
故舊喜相聚 歡欣溢滿懷
吾家小皮旦寶貝
來自上天最好的禮物
蘇軾的豁達、淡定、豪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