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插畫之父」霍華德·皮爾的一堂課

文/埃里克‧貝斯(ERIC BESS)翻譯/陳遇
霍華德‧皮爾(Howard Pyle)的作品《納什維爾之役》(The Battle of Nashville),約1906年。油彩、畫布,80 x 100英寸。明尼蘇達州議會大廈的州長接待室(Governor’s Reception Room at the Minnesota State Capitol)。(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771
【字號】    
   標籤: tags: , ,

我在大學裡教書已經超過十年了,而我也經常思考怎樣才是一名好的老師?我的結論往往是教師的道德水準才是最重要的品質。

話雖如此,好的老師並不會將自己的道德理念強加於學生。相反地,我相信一名好老師會激發學生以同理心進行批判性的思考。一名好老師願意付出心血傳授他所教授的科目嘉惠學生。擁有這樣的品格就能成為一名模範老師。

19世紀美國插畫之父霍華德‧皮爾(Howard Pyle),或許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師模範。

美國插畫家霍華德‧皮爾(1853—1911年)。匹茲堡大學數字圖書館(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Digital Library)。(PD-US/美國公有領域)

皮爾的插畫家之路

我們可以從呂西安‧阿戈斯塔(Lucien L. Agosta)的著作《霍華德‧皮爾》中,了解皮爾作為一名藝術家、插畫家和教師的生活。

皮爾於1853年出生於美國德拉威爾州(Delaware)的一個貴格會(Quakers,譯註:一個基督教新教的派別)家庭。他的母親對他往後的藝術生涯有很重大的影響,儘管她沒有實現自己對藝術和文學創作的夢想,卻將機會留給了孩子,讓他們盡可能地接觸各式圖畫和兒童故事。

皮爾小時候在學校的表現並不佳;因為他對繪畫和聽故事的興趣超過了一切。他更喜歡在家學習,閱讀母親收藏的兒童故事書。到了16歲時,皮爾的父母停止了他在學校的學業,為他安排準備上大學的私人家教。然而,皮爾在這些學習的表現也不甚理想。最後,父母讓他在一位學院派的畫家老師弗朗西斯‧范德維倫(Francis Van der Weilen)底下學習。這是皮爾唯一接受過的正式藝術訓練。

23歲左右時,他開始將自己的短詩和插畫作品投稿給紐約的出版社。令他驚訝的是,他的作品居然被接受了,他還收到了稿費。因此,他認為自己有可能成為一名成功的插畫家。

皮爾的父親有一次前往紐約出差時,代替兒子前往《斯克里布纳雜誌》(Scribner’s Monthly)的辦公室開會。經過這次會面後,雜誌社決定提供皮爾一份在紐約市的工作。然而,沒想到搬到紐約後,皮爾開始面臨許多創作上的困難。一開始,他並沒有像自己所想的那麼成功。他開始質疑自己的藝術天分。不過皮爾不願放棄,他決定加入當時的紐約藝術學生聯盟(New York Art Students League),提高自己的繪畫技巧。

到了1876年,他開始為紐約的出版商「哈潑兄弟」(Harper and Brothers)工作。不過,整整一年後,直到他和公司的藝術總監查爾斯‧帕爾森斯(Charles Parsons)會面後,皮爾的工作才有了重大突破。皮爾當時請求帕爾森斯,讓他獨力完成一幅完整的插畫後直接出版,而不是由另一位更有經驗的插畫家經手完成。

霍華德·皮爾的作品《湯瑪斯‧傑佛遜撰寫獨立宣言》(Thomas Jefferson Writing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約1898年。特拉華藝術博物館(Delaware Art Museum)。(公有領域)

儘管不情願,帕爾森斯還是答應了皮爾的請求,而皮爾就此花了六個星期繪製他的插畫。最後,他的這幅作品不僅被公司接受了,還登上了《哈波斯週刊》的雙頁版面。這是他職涯的轉捩點。

憑著勤奮和堅忍不拔的精神,皮爾最終成為一名成功、並且還是紐約最受歡迎的插畫家。

隨後,他共為帕爾森斯繪製了數百幅插圖,也開始自己編寫並繪製兒童讀物,就如當年母親帶著他看的那些故事書一樣。「在1883年到1888年間,皮爾出版了六本書,其中四本更成為了童書的經典」,阿戈斯塔在書中寫道。

此外,皮爾還以他的美國歷史插畫獲得了威爾遜和羅斯福等總統的特別嘉許與表揚。

為人師表

直到1894年,皮爾才決定開始教書。當時,他正處於美國插畫黃金時代的最前沿。

「在決定要授課後,皮爾希望做的不僅是和年輕藝術家們分享他辛苦習得的技巧。他更熱衷於提高美國插畫界的水準⋯⋯他致力於發揚以美國的技法、描繪美國主題的本土藝術風格。」阿戈斯塔說道。

皮爾的教學方法共有兩大原則:心理投射和原創構圖。心理投射包含「將自己設想於所描繪的場景中的能力」。

而原創構圖則是他最重要的教學工具之一。他鼓勵學生以任何方式構圖畫面,只要能夠新鮮又有力地向觀眾傳達他們的藝術理念。

盡心付出的教師

皮爾一開始想在費城的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Pennsylvania Academy of Fine Arts)任教,不過卻被該學院拒絕了,原因是他們是一間美術學院而不是插畫學校。因此,皮爾轉而在卓克索工藝科學及工業學會(Drexel Institute of Art, Science, and Industry)任教。

皮爾是一名非常優秀的老師,以至於卓克索校方決定將他的課程擴展為一個完整的插畫學院——這是最早以插畫為名成立的學院——並且由他親自指導。然而不久後,皮爾就因為許多學生缺乏基本功而感到負擔沉重。

馬克思菲爾德‧派黎胥(Maxfield Parrish)是霍華德‧皮爾其中一名出色的學生。馬克思菲爾德‧派黎胥的作品《提燈籠的人》(The Lantern Bearers),1910年,油彩、畫布裝訂在紙板上,40 x 32英寸。水晶橋美國藝術博物館(Crystal Bridges Museum of American Art)。(公有領域)

根據傑夫‧門格斯(Jeff A. Menges)對皮爾的研究,當時皮爾對很多學生缺乏承諾感到失望,因此要求校方讓他開設一門暑期課程,透過這堂課他可以仔細地篩選能善於運用他的方法的學生。他甚至提出免費教授這堂暑期課。

卓克索的校方同意了,於是皮爾開始快速地實施他的教學方法。他在教學報告中提到,他的學生在兩個月的暑期課程中進步的程度,甚至超過一整年的常規訓練。

在卓克索任教六年後,皮爾決定辭職,開辦自己的藝術學校——霍華德‧皮爾藝術學院(the Howard Pyle School of Art)。在他的教學生涯中,他共教了二百多名學生,完全沒有向他們收取任何學費。他的經濟來源主要來自於他的插畫事業。

皮爾慷慨大方的教學方式,深深地影響了20世紀美國許多著名的插畫家,包含馬克思菲爾德‧派黎胥(Maxfield Parrish)、潔西‧威克斯‧史密斯(Jessie Wilcox Smith)和紐威‧康瓦斯‧魏斯(N.C. Wyeth.)。

根據阿戈斯塔,皮爾的學生們對他的教學都只有讚揚和正面的評價。他的學生馬克思菲爾德‧派黎胥曾如此描述過他:
「與其說他實際教給了我們什麼東西,其實學到最多的還是在於了解他的為人。不知何故,每次和他交談後,你都會感到倍受啟發,想要出去做一些偉大的事情。實在好奇他使用了什麼神奇的方法。」

紐威‧康瓦斯‧魏斯也曾讚揚過皮爾的教學精神:
魏斯⋯⋯曾寫到,「皮爾有辦法讓他的學生以全新的方式來看待生活與藝術⋯⋯」魏斯描述他第一堂由皮爾教授的構圖課,「從未有一場演講讓他如此大開眼界」。

紐威‧康瓦斯‧魏斯(N.C. Wyeth.)也是霍華德‧皮爾的學生之一。紐威‧康瓦斯‧魏斯的作品《小男孩的亞瑟王》封面(Title Page of ‘The Boy’s King Arthur),1917年。油彩、畫布,32 5/8 x 22 9/16英寸。The Andrew and Betsy Wyeth Collection。(公有領域)

人生的一堂課

皮爾對藝術的熱情令我著迷。他願意為準備投入插畫生涯的學生們免費授課。

從他的教學方式和他的生活方式來看,我相信要全心投入在插畫的生活,需要某些性格特徵。

首先,插畫家必須富有想像力。這裡說的想像,我不認為皮爾的意思是為了搞怪或原創來特意改變實際樣貌。相反地,他曾說:「我的朋友們跟我說⋯⋯我的圖畫看似我曾生活在那個時代之中。」他也告訴學生:「將你的思想投注到繪畫主題之中,直到猶如身歷其境⋯⋯把你的心投到畫面中,然後整個溶入其中。」

對我而言,這門插畫課同時也是一門訓練同理心的課。它要求學生們走出自己,思考某處的某一個人長得什麼樣子、感覺如何、在想什麼等等。

其次,插畫家還要能透過構圖有效地引起共鳴。插畫家必須再次跳出自我,考慮觀眾如何體驗及理解這幅插畫。因此,插畫家每創作一件新作品時,都要反覆練習設身處地思考。

最後,插畫家不僅是為了他們的圖畫付出,也付出了他們最珍貴的一些東西:他們的時間和辛勞。

換句話說,插畫家們必須不斷地為別人著想。

我們要如何練習轉換地方和時間概念的想像呢?我們怎樣才能更加有同理心,和周圍人溝通時更加善解人意呢?而我們又如何能運用我們的時間和精力,激勵和啟發我們身邊的人呢?

作者簡介:
埃里克‧贝斯(Eric Bess)是一位美國寫實藝術家,目前是視覺藝術博士研究所(Institute for Doctoral Studies in the Visual Arts,IDSVA)的在讀博士生。

原文Howard Pyle: An Illustrator’s Lessons刊登於英文大紀元。◇

責任編輯:茉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年四季,天道循環。從二十一歲那年起,我的四季循環中多了一季特別的存在——神韻季。第一次邂逅神韻是在渥太華,那天我遲到了。看到的第一個節目是精忠報國。大幕揭開,我的眼淚跟隨而下。
  • 歷史上的今天,徐悲鴻:生命本是天上來,卻撒彩墨在人間。得失去留只一念,重返畫中神仙卷。
  • 提起杜莎夫人,人們很自然地會想到蠟像館。的確,她的一生跟蠟像有著不解之緣,命運多舛,她的坎坷經歷又締造了她的傳奇。是什麼原因使她開始學習製作蠟像?她又是怎樣與法國王室結緣?她最恐怖的經歷是什麼?她又為何背井離鄉遠赴英國?第一個杜莎夫人蠟像館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 2023年4月中旬,經好友推薦,喜歡藝術的我認識了旅居瑞典的中國畫家范一鳴先生。4月23日,受他和他夫人的邀請,我們到他家做客,觀賞他的畫作,聽他聊創作靈感和中國文化。我也順便採訪了他在中國時的遭遇。
  • 漆器珍貴與耐用之特性,發展出獨樹一幟的漆工藝,是東方文化的精髓之一。「台灣茶文化與漆工藝結合,是翻轉、是重生」,於是黃佳隆開設了「漆器茶道具製作教學」課程傳承這項古老技藝。
  • 對文藝復興藝術感興趣的人很快就會熟悉喬治‧瓦薩里(Giorgio Vasari)這個名字,他不但是佛羅倫斯的建築師、藝術家,還是藝術史學家。1568年瓦薩里彙編的《藝苑名人傳》(Lives of the Most Excell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是文藝復興藝術史上最重要的著作。16世紀意大利許多頂尖的藝術家都是他的友人或熟識。朋友圈裡也有很多人認識15世紀的藝術前輩。
  • 列奧納多的離去讓所有認識他的人都無比悲痛,因為從未有人給繪畫帶來如此高的榮耀。他俊美奪目的外表能為每一個憂慮的靈魂帶來寧靜;他辯才無礙的言辭可以折服最為頑固的頭腦。他的體力可以壓住爆發的怒火;他能用右手擰彎門鈴鐵環或馬蹄鐵,就像它們是鉛製的一樣。他是如此寬宏大度,身邊聚集了眾多朋友,只要其擁有智慧和才能,就不論貧富予以支持。他的一筆一畫讓最卑微平凡的處所熠熠生輝;因此,他的降生真的讓佛羅倫薩得到了一件非常棒的禮物,而他的辭世則給這座城市帶來無量的損失。
  • 列奧納多新聖母大殿(S. Maria Novella)「教宗大廳」(Sala del Papa)的牆上繪製《安加利之戰》(Battle of Anghiari)的草圖,以表現米蘭公爵菲利波手下大將尼古洛‧皮欽尼諾(Niccolò Piccinino)的故事。他構思了一群騎兵爭奪軍旗的場面,他設計這一場面時的奇思異想,公認此畫為技巧高超的傑作。
  • 那些看到列奧納多製作的巨大黏土模型的人發誓說,他們從未見過比這更優美、更精湛的東西;這件模型一直保存到法國人跟隨法王路易開進米蘭、將其打成碎片。他為這件雕塑做的一件公認完美無瑕的蠟製小模型也佚失了,同時丟失的還有他通過研究創繪的一本馬匹解剖學圖冊。
  • 達·芬奇這位天才的想法非同尋常:為了使畫作具有最強的浮雕感,他在陰影的暗度方面致力探索,尋找可以畫出更深陰影、比所有黑色都暗的黑色,以襯托光的明亮。最終,這種方法讓畫面如此深暗,以致沒留下一絲光亮,更像是為表現夜晚的效果,而不是白晝清晰分明的特點,這一切都源於對更強立體感和藝術完美極致的探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