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空氣污染增加心臟驟停風險

人氣 307

【大紀元2021年09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雨霏編譯報導)意大利的一項新研究確定了日常污染物濃度與院外心臟驟停(OHCA,猝死)發生率之間存在密切關聯,表明短期接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苯等污染物會增加院外心臟驟停的風險。研究團隊希望將這一研究成果納入預測模型,以協助衛生系統規劃服務需求。

「除了對生態系統構成威脅之外,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污濁的空氣應被視為導致心血管疾病的一個可變因素。」該研究第一作者、帕維亞聖馬特奧綜合醫院研究所基金會(IRCCS Policlinico San Matteo Foundation)的金泰爾(Francesca R. Gentile)博士在一份新聞稿中說。

「我們研究了七種常見污染物,發現隨著每種污染物濃度的升高,心臟驟停的風險就會增加。」金泰爾說。

空氣污染已被確定為院外心臟驟停的潛在誘因,但由於涉及的機制較多,與特定空氣污染物的關係仍存在爭議。正是這種不確定性推動了意大利研究人員著手進行這項研究。

該研究在意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的南半部分進行,覆蓋城鄉面積近8,000平方公里,研究對象超過150萬居民。2019年心臟驟停每日發生率的數據來自於各自區域心臟驟停登記處Lombardia CARe,而區域環境保護局(ARPA)則提供了整個研究區域內顆粒物(PM10、PM2.5)、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苯、二氧化硫和臭氧的每日濃度信息。

研究人員通過計算2019年心臟驟停的每日發生率中位數,然後將每日的發病率劃分為高於或低於中位數。

結果顯示,2019年該區域共發生了1,582起院外心臟驟停事件,每日發病率中位數為每10萬居民0.3起。PM10、PM2.5、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苯和二氧化硫的濃度較高的地區心臟驟停發生率明顯更高。然而,在初步分析中,臭氧則呈現出相反的趨勢,在低發病率期間,其濃度顯著較高。

研究人員隨後評估了每種污染物的濃度(或劑量)與心臟驟停發生率超過中位數的概率之間的關係。校正日平均溫度後,所有測試的污染物(包括臭氧)都顯示出劑量—反應關係(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其濃度上升與心臟驟停的概率增加有關;在溫度方面呈反比關係,隨著溫度下降,心臟驟停的概率在增加。

「觀察到的單個污染物濃度與心臟驟停可能性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來預測在特定地理區域內這種威及生命的狀況的發生率。」金泰爾博士說,「我們希望空氣污染物監測可以通過納入救護車預測模型和預警系統來提高衛生服務效率。」

該研究於8月25日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上。

責任編輯:韓玉 #◇

相關新聞
研究:大米含塑料微粒 一週吃掉一張信用卡
研究:逾74萬癌症新增病例與飲酒相關
研究:全球社會若崩潰 新西蘭最適合生存
研究重大發現 中年發福不是因新陳代謝放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