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輕信冒充中國官員騙子 單身媽媽損失20萬元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21年09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安琪新西蘭編譯報導)據網絡安全Netsafe透露,在過去兩年中,所謂的「中國大使館騙局」已給受害者造成了數十萬元的損失。新西蘭一名單身媽媽因輕信冒充中國官員的騙子而損失了 20 萬紐元,不得不同時打兩份工來養家餬口。

據RNZ報導,奧克蘭女子溫迪(Wendy,化名)是一名咖啡師,她的父母和她11歲的兒子都靠她的薪水養活。她在 5 月初接到了一個電話。來電者自稱來自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他聲稱溫迪參與了在中國發送詐騙短信的犯罪活動。

來自廣州的溫迪起初很懷疑,但他們知道她的名字和她其他相關信息,並且他們說話的方式、語氣、語言和術語都和官方很像,聽起來很權威,很有說服力。

溫迪解釋說不可能是她。於是來電者建議她向上海警方報案,因為她很可能是被盜竊了身分。

來電者主動提出為她轉接,一名自稱是「警官」的男子接起電話。他詢問溫迪的中國身分證號碼,並告訴她,她是一起大規模詐騙案的嫌疑人。

「警官」把他的警徽號碼給了溫迪,並說會給她回電,以表明他確實是警察——他的電話號碼與溫迪在網上找到的官方號碼相符。

他告訴溫迪,她需要回中國接受審判,否則就有被新西蘭驅逐出境的風險。

溫迪沒有懷疑這一切都是假的,她只是擔心會與家人分離。

她被要求籤署保密協議,並在「調查」期間通過電報信使(Telegram messenger)每天向「官員」報告五次。她還必須報告她所有的在線活動——據說所有這些都是為了確保她沒有逃跑並一直對案件保密。

後來她被告知,「她欺詐案的受害者」在中國企圖自殺後死亡,這讓她感到焦慮和擔憂,她責怪自己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但由於保密協議,她不能和家人談論此事。

由於有人「死亡」,「官員」告訴她,檢方希望儘快逮捕所有海外嫌疑人,但溫蒂不需要立即回國,只要她能證明自己的所有收入都是合法的。

一名「檢察官」隨後與她取得聯繫,要求她向柬埔寨的一個帳戶支付 5萬元作為保釋金。大約在她接到第一個電話的兩週後,她照做了。

第二天,「檢方」要求她將帳戶上剩餘的3萬元全部轉移,以確保她不會逃跑,她再次付款。

幾天後,「檢察官」說她需要再支付 16 萬元以補償在中國她的「受害者」。

溫迪幾乎崩潰了,因為她沒錢了。然後她去銀行申請貸款,拿到了10萬元,分兩批轉入柬埔寨帳戶。

「檢察官」甚至提出為溫蒂支付 4萬元,但她需要支付剩下的 2萬元。

她用兒子的零用錢和她手頭的一些現金湊了錢,再次轉帳——她分五次轉帳總共支付了20萬元。

當她的銀行 ANZ 詢問她是否認識收款人時,她聲稱認識。

溫蒂說,她只是希望能像騙子所說的那樣,在 6 月初徹底調查此案,這樣她就可以證明自己是無辜的,並能拿回她的錢。

然而,5月底,「警官」告訴她,「檢察官」被捕,需要20多萬元的保釋金。

溫迪以為「檢察官」被捕是因為他提出幫她掩蓋一些錢,所以她想幫他。

由於沒有其他辦法弄到錢,她只好向老闆求助,並告訴了他所發生的一切。老闆聽了她的故事後說她可能被騙了。

溫蒂不敢相信,她讓在中國的表妹報警,看看有沒有這樣一位警官。但她被告知胸牌號碼格式不對,而且他們不會要求海外人員立即返回中國。

然後她試圖與「官員」交談,但他拒絕了,之後,所有的談話和他的聯繫方式都被刪除了。

第二天她向新西蘭警方報警,但警方告訴她無法幫她追回錢款。

錢很難追回

Netsafe 首席執行官馬丁•科克(Martin Cocker)表示,這種類型的騙局非常猖獗,他們叫它「中國大使館騙局」(“the Chinese embassy scam”)。詐騙者經常冒充政府官員,尤其是大使館的官員。

他們使用技術偽裝電話號碼,非法獲取受害者個人信息。他們經常躲藏在第三國或地區,這使警方難以取證、提出指控和執法。

科克說,騙子很清楚哪些技術可以讓他們最快地拿到錢並阻止你收回付款,這使得錢很難被追回。 「在過去的24個月裡,我們收到的這種詐騙報告的損失接近70萬元,至今1元也未追回。」

科克呼籲人們保持警惕, 「每當你被要求付款時,你最好自己獨立核查,不要輕易相信他們呈現給你的東西。」

警方發言人表示,詐騙往往針對一些最脆弱的社區以及一些少數民族社區。

警方敦促人們:「在接到要求向他們匯款的『組織』的電話或信息時要格外警惕。如果你收到海外『執法部門』的付款要求,很可能有人試圖騙你。」

責任編輯:藍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