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齊家為國盡職 唐名臣柳公綽有古之遺風

文/周曉輝

儒家經典《大學》有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示意圖。(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452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儒家經典《大學》有言:「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是以古代有抱負的士子為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理想,都要首先修身、齊家。唐朝著名大臣、書法家柳公綽堪稱這方面的典範。他是唐代書法大家柳公權的哥哥。

為人嚴整莊重 體恤百姓和下屬

柳公綽,字寬,小字起之,京兆華原縣(今陝西境內)人,出生於官宦世家。祖父柳正禮,官至邠州士曹參軍;父親柳子溫,為丹州刺史。他才出生三天,他的善於相面的伯父柳子華就說:「光大我柳家門庭的,就是這個孩子。」因此給他取字為「起之」。

自幼柳公綽就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他為人聰敏,嚴整莊重,行為舉止都合乎禮法,而且非聖賢之書不讀,所作文章也典雅方正。二十歲時,他被舉薦參加制舉考試,考中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考中後被任命為校書郎。隔了三年,他再次中賢良方正科,出任渭南縣尉,後來歷任開州刺史、吏部郎中、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御史大夫、禮部尚書、河東節度使、兵部尚書等職。

柳公綽的舅舅薛能、薛從都是朝廷要員,其岳父在朝廷中也官居高位,但柳公綽從來都是謙恭守禮。

在為官期間,柳公綽剛正廉潔,體恤百姓和下屬。如在任渭南縣尉時,當地發生饑荒,很多人食不果腹,柳家雖然有足夠的糧食,但每餐飯他從不吃超過一碗,直到豐年百姓情況好轉,他才恢復飯量。有人問他為何如此,他答道:「四方百姓都處於困苦飢餓中,我怎麼能一個人獨自吃飽?」

在任鄂岳觀察使期間,柳公綽親自率兵討伐叛軍。戰前,他多次到下級官兵家探訪慰問,發現家屬中有生病、生孩子、死人的,都給予很多撫恤金。官兵們因此都十分感激,所以作戰都很勇敢,鄂軍每戰必勝。後來,他在出任河東節度使時,對勇武喜好爭鬥的沙陀部恩威並舉,使其全力保護邊塞。彼時也趕上荒年,柳公綽仍然不改當年節儉之風,節約開支,罷宴飲,吃、穿都和士兵們差不多。

柳公綽還敢於進諫。好武功的唐憲宗多次用兵,又經常外出遊獵。柳公綽便上奏章《太醫箴》進行勸諫,從身心健康入手,指出什麼事情都不能過度,否則一定會有損心志,對身體造成傷害。其中「氣行無間,隙不在大」這句話觸動了憲宗,憲宗接納了他的諫議,並提拔他為御史中丞。

憲宗接納了柳公綽的諫議,並提拔他為御史中丞。示意圖,圖為清朝《彩繪帝鑑圖說》插圖。(公有領域)

重視法律和規矩

柳公綽重視法律、規矩和禮法。816年,他升任掌管京城事務的京兆尹。一天,他在去府衙途中,下令杖殺了一個違反禮法的神策軍軍校。當時的神策軍是皇帝的禁軍,憲宗認為,柳公綽應該先上奏給他,再由他決定如何處理。於是憲宗嚴肅地質問柳公綽為何不先上奏。柳公綽回答說,按規矩,這種事是不需要先上奏的。憲宗又追問這方面的律法,柳公綽對答如流,憲宗這才不予追究了。

其後,柳公綽出任檢校戶部尚書、山南東道節度使,在巡視鄧縣時,針對一個接受賄賂和一個玩弄法律條文行奸使詐的縣吏,他下令處死了後者。他對縣令說:「貪污的縣吏犯法,法律還在;奸猾的縣吏毀法,法律就滅亡了。」

一天,他馬廄裡的馬咬傷踢傷了養馬之人,柳公綽就殺掉了那匹馬。有人說這是一匹良馬,公綽道:「哪有良馬傷害人的呢?」

825年,柳公綽任檢校左僕射時,牛僧孺被罷免了宰相,改任武昌節度使。一些朝臣都與其保持距離,但柳公綽卻用軍中儀仗和禮節參見他,親信幕僚勸阻他不要這樣做,說會引起麻煩,但柳公綽卻說:「奇章公才離開宰相職位,我這樣尊重宰相,就是尊重朝廷呀!」

當時有一個道士進獻丹藥,柳公綽得知他是從叛軍境內得到的,就下令扔掉丹藥,還驅逐了道士。

柳公綽重視禮法規矩,如此可見非同一般,頗有古人之遺風。

慧眼識賢才

為人耿直的柳公綽亦長於文學,喜讀聖賢文章,所作之文典雅規範,不尚浮糜,其書法也是古樸自然。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柳公綽所交往之人多是正直、飽學之士。他與當時的名士錢微、蔣乂、杜元穎、薛存誠文雅相知,交情深厚。他先後六次開府徵召幕僚,得到了許多人才。

如落第的鄭朗,在柳公綽將出鎮襄陽時被聘為幕僚,後來,鄭朗成為一代名相。其餘還有盧簡辭、崔璵、夏侯孜、韋長、李續、李拭等人,也都位至公卿。

柳公綽亦長於文學,喜讀聖賢文章,所作之文典雅規範,不尚浮糜,其書法也是古樸自然。 (fotolia)

待繼母至孝 治家嚴謹

自小仁孝的柳公綽,侍奉繼母薛氏恭敬小心,就連他的親家都不知道他並非薛氏所生。後來,他服孝守喪三年,還因哀傷過度而身體瘦弱。

重視禮法、規矩的柳公綽治家嚴謹,對柳家子弟要求十分嚴格,因此在公卿中頗有聲名。其家門東邊有個小書齋,只要他不上朝,就會早早到這個小書齋中,柳仲郢等諸子也天不亮就穿戴整齊,到此向父親問安。之後,柳公綽在此處理家事、接待賓客,有時與弟弟柳公權等人在此聚餐。晚上則點上蠟燭,隨意叫一個子侄誦讀經史,其他人則認真傾聽。待誦讀後,柳公綽就給他們講授為官、治家之法,有時則談論文學,有時撫琴陶冶情操。一直到深夜鐘聲響起,眾人才各自回房就寢。如此二十年,從未有過改變。

在柳公綽任河東節度使時,柳家子弟有事出門,都不會去驚動所經過的州、縣長官,以避免勞煩他們。此外,饑荒時,家中所有的孩子都只吃素食。

對待家族中有困難者,柳公綽時常伸出援手,得到他幫助的人難以細數。他的舅兄薛宮很早就去世了,柳公綽把他的女兒撫養成人並安排出嫁。還有個族孫得了病,臨終時將女兒託付給他。等到該女出嫁,柳公綽親自為她操辦,準備嫁妝。

有個叫柳應規的晚輩,在擔任水部員外郎後,曾請求柳公綽幫他買一所宅第,柳公綽認為他乃是窮苦出身,剛剛做官,還是暫時租一處房子住為好,就沒有給予幫助。但後來在他去世後,柳公綽卻幫助撫養其子女,為他們置辦宅院,培養他們成人。他曾經說:「我當官不曾因為私事把喜怒強加於人。我的子孫會昌盛吧。」

在柳公綽的嚴格要求下,柳家子孫都很有出息,柳家因此興盛數百年。比如他的兒子柳仲郢從小十分好學,知書識禮。他進士及第後初為校書郎,後來曾做過牛僧孺的幕僚。牛僧孺見他頗具乃父風範,曾大為稱讚:「若不是他們家積習名教,豈能做到如此呢!」

柳仲郢歷任監察御史、侍御史、吏部郎中、左諫議大夫、京兆和河南尹、節度使、刺史等職,受封河東縣男。在家中,他平時亦穿戴整齊,日常用度簡單樸素。他家藏書萬卷,曾手抄《六經》和司馬遷、班固、范曄所著的史書,並起名為《柳氏自備》。其撰寫的《二十四司箴》深得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讚賞。

柳仲郢家藏書萬卷,曾手抄《六經》和司馬遷、班固、范曄所著的史書,並起名為《柳氏自備》。南宋 劉松年(傳)繪 《山館讀書圖》局部。 (公有領域)

柳仲郢有四個兒子,個個成才,他的幼子柳玭(pín)最為出色,曾以明經入仕,擅長書判,歷任左補闕、節度副使、起居郎、中書舍人、御史中丞、吏部侍郎、御史大夫等職。在嶺南任職期間,官署裡面的橘子熟了,他自己食用也交錢。他對柳家家風進行了總結,寫出了《誡子弟書》和《柳氏敘訓》,後世統稱為《柳氏家訓》。

雖然《柳氏家訓》業已遺失,但關於柳氏家風家教的特點,有學者提煉為:倚儒學、重禮法,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善待族親、敦睦內外。柳玭揭示的世家「五失」,則可概括為:失之於安逸,失之於儒學,失之於德義,失之於玩樂,失之於名利。

臨終不忘國事

832年,柳公綽任兵部尚書時生了重病。臨終前,他忽然叫人將同僚韋長請來。眾人以為他要囑託後事,誰知他反覆叮囑韋長的仍然是朝廷之事。他說:「替我告訴宰相,徐州專門殺害李聽的親信部下,除非任用高蠫鎮守徐州,否則不能安寧。」

待囑咐完畢,柳公綽才閉上眼睛不再說話。過了兩天就去世了,終年六十八歲。去世後,他被追封為太子太保,追贈諡號「元」。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評價柳公綽道:「忠實有常,文以詞學,介然端直,有古之遺風。頃居台憲,累次郎位,持平守正,人頗稱之,擢首諫司,器望益重。」唐代小說家趙璘贊他「為士林儀表」。誠不虛也。

參考資料:

《新唐書‧柳公綽傳》
《新唐書‧柳仲郢傳》
《舊唐書‧柳公綽傳》

責任編輯:李婧鋮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